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H型高血压研究进展及传统医学症候诊疗前景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03 11:3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脑卒中重要危险因素。所以降低Hcy,降低血压,预防卒中,成为中外学者研究的热点。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服用西药降压的基础上,补充叶酸片、维生素B片和依那普利叶酸片等,降低HHcy和血压的同时,是否能够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仍存在争议。本文从中、维、西医三个方面阐述H型高血压的认识及新进展、新思考可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H型高血压;现代医学研究;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本文引用格式:图尔贡·艾麦提,祖木热提·阿布来提,库尔班·艾力.H型高血压研究进展及传统医学症候诊疗前景[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58,60.

引言

根据临床数据研究示: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 C Ysteine,Hcy)升高的原发性高血压,其中Hcy升高是指空腹血浆总Hcy浓度水平超过10μmol/L,将此定义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国内胡大一等在2008年首次提出H型高血压的定义,指出治疗H型高血压对我国脑卒中可能有特殊意义[1]。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疾病的发病率均低于发达国家,但血浆Hcy水平却高出发达国家人群约50%,单纯用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我国脑卒中的高发现状,由此推测H型高血压的高发病率可能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2]。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H型高血压与急性不良心脑事件的发生以及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糖尿病、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密切相关。霍勇教授[3]的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密切相关,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2倍。

H型高血压并不是高血压和高hcy的简单组合,当两者合并存在时,脑中风的风险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成倍地增加。当时,这在中国特有的脑卒中较冠心病更为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流行态势下具有十分重大的慢病预防意义,可以说是首次揭示了我国脑卒中更为高发的一项新的可防可治的高危因素[4]。其高发病率可能是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两者在增加心脑血管病发生中有协同作用。控制高血压和高Hcy血症是有效控制我国脑卒中高发的重要措施[5],所以寻找有效的降低人体血Hcy水平的方法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的特点,且现如今选择传统中医疗法进行防治高血压已成为常用手段。

1 H型高血压的中医学研究背景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对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也有较为明确的疗效,不仅能够改善症状、降低患者血压,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靶器官损伤程度,甚至能够逆转靶器官损害。在中医学中无“H型高血压”的记载,但我国中医药学界对此类型疾病已有一定的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效。中医学证型研究对H型高血压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先拟定分型,再以流行病学调查形式归纳优势证型,如孙旭[6]对18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四种证型进行研究,统计分析出肝火亢盛证占19.44%、阴虚阳亢证占17.22%、阴阳两虚证占18.89%、痰湿壅盛证占44.44%。以上数据可以指导H型高血压的临床辨证论治,并通过整体调节的方法,达到防治脑卒中的目的,对该病的多发及高危证型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求“未病防变”,达到中医“治未病”的目的,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与发展,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

 
2 H型高血压的维医学研究背景

维医学认为:高血压病是在血管内发生充血或血热,以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引起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脏器病变的疾病故名为“血浪症”[7]。H型高血压是现代医学病名,原发性高血压及H型高血压都属于维医学的“血浪症”范畴,维医学体液论认为体内异常体液质积聚所致的。

维医学证型研究对H型高血压证型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先拟定分型,再以流行病学调查形式归纳优势证型,如帕力
[8]旦·吾布尔等 对144例H型高血压患者症候研究示,各证型病例数依次为异常黏液质型83例(57.64%)、异常血液质型22例(15.28%)、异常沉液质型20例(13.89%)、异常胆液质型19例(13.19%)。从结果中可以看出,H型高血压患者以异常黏液质型比例最高,提示异常黏液质型可能是H型高血压的重要的证型。今后的H型高血压治疗与研究中,应重视异常黏液质型为主病主证的研究。总之,异常黏液质型是H型高血压主要的维医证型。通过H型高血压传统医学症候分布诊疗研究对有效指导H型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将来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H型高血压的辨证分型和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逐步找出其中的规律,揭示传统医药的辨证用药规律,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3结论

“H型高血压”的概念已经提出十年余,其相关研究项目日趋完善,支持H型高血压概念的流行病学和机制研究越来越多,H型高血压的危害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控制H型高血压的获益也在更多的领城得以证实。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Hcy作为高血压新的合并危险因素之一,提倡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高Hcy的筛查。在此之后,经过多年酝酿,2016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发起,起草直至定稿的《H型高血压诊治专家共识》在国内多个权威杂志发表,旨在从我国高血压人群自身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人群特点,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并为高血压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可能性依据。这些都是应对我国脑卒中高发而实施的重要策略,将为我国脑卒中防治做出重大贡献。维医学认为当内外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导致的体液质失调或异常体液过盛、浓稠都可以发生物质性变化,受异常体液质的影响而产生的都可发生质性变化,受异常体液质的影响而产生的浓稠异常体液质长期沉积在局部血管内,导致血管内压力升高。相对于普通人群,H型高血压患者更易于患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阶段积极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早期适当运动,注意饮食,早期用维医药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
根据H型高血压症候分布特点中医痰湿壅盛与维医异常黏液质性H性高血压关联性有进一步研究价值、根据病情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及研究开发新型中药制剂来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成为广大医学者的共同目标。目前传统医学关于H型高血压症候研究的报道十分缺乏,尤其是关于H型高血压的维医学症状缺乏统一认识,且无统一辨证分型及症候诊断标准,故确切此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该病找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值得去研究的。

\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徐希平.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预防卒中的新思路[J].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2):976-977.
[2]JemalA,Ward E,HaoY,et al.Trends in the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the United States,1970-2002[J].JAMA,2005,29(4):1255-1259.
[3]凌寒,张皓臣.为全球脑卒中预防开出精准的中国处方-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J].中国当代医药,2015,8(15):1-3.
[4]李建平,卢新政,霍勇,等.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8(3):243-248.
[5]王拥军,刘力生,饶克勤,等.我国脑卒中预防策略思考:同时控制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J].中华医学杂志,2008,88(47):3316-3318.
[6]孙旭.“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7]买买提哈斯木·斯地克,斯拉甫·艾白,艾合买提·买买提,等.高血压病维吾尔医诊疗指南[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8):26.
[8]帕力旦·吾布尔,祖力胡马尔·玉素甫.H型高血压维吾尔医证型分布相关性研究[J].新疆中医药,2018,36(2):37-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3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