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干预对其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疼痛科收治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课题研究,并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A组(n=100)予以常规标准护理,B组(n=100)在标准护理下予以疼痛控制干预,对两组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护理前,两组VAS疼痛评分、JOA下腰痛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B组的VAS疼痛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JOA下腰痛评分较A组显著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经护理问卷调查,总服务满意度为96.0%,相比A组的总服务满意度(84.0%)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干预,护理服务内容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并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荐。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控制干预;康复进程;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钟辉雪.探讨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338,340.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神经根被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腰腿痛、活动受限以及麻木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均有明显的影响[1]。因此,重视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缓解疼痛症状、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本文中,我院在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开展疼痛控制干预,取得较好的护理成效。现对研究内容做总结,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疼痛科收治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的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课题研究,均于我院接受系统检查(CT、X线等)明确诊断,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诊断依据吻合[2],年龄≥18岁,且患者及家属已签署同意书;无伴发严重精神疾病或沟通障碍等问题。200例患者中,男107例,女93例,年龄范围35~78岁,平均(56.5±7.8)岁;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数表分配,A组与B组各100例,通过SPSS 20.0软件对A、B组间的基线资料做处理,P>0.05,适合做课题实验与研究。
1.2方法
A组予以常规标准护理,包括在患者入院时,协助其完善各项检查,告知患者大致治疗流程,告知患者住院相关注意事项,给予病房基础护理等措施干预。B组在标准护理下接受疼痛控制干预,具体如下:①系统评估患者的疼痛状况,并以疼痛评估结果为依据,为不同疼痛程度的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缓解疼痛对策。②向患者及家属普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诱因、临床症状、诊疗流程、护理作用以及自我预防等,从思想层面强化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从而减轻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与痛苦。③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情绪状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鼓励、安慰患者,以免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导致患者的疼痛加重。④定期在医护人员中展开培训,在执行各项护理服务时,应做到动作熟练、轻柔,以免加重患者的痛苦。⑤术后24 h,指导患者在硬板床上平卧,每隔0.5 h监测1次基础体征,并视情况给予相应措施处理;按时协助患者翻身,翻身时应保证腰椎处于一条直线,使患者在体位上感到舒适;并取软枕垫于受压部位,嘱家属定期为患者按摩,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疼痛[3]。
1.3评估项目
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表为参照,评估两组不同护理阶段的疼痛症状与下腰恢复状况[4]。
1.4数据分析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中的卡方与t对课题研究数据(计数、计量资料)做检验,以率(%)与(±s)的方式描述输出结果,P<0.05提示课题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VAS疼痛评分与JOA下腰痛评分的记录结果
护理前,两组VAS疼痛评分、JOA下腰痛评分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B组的VAS疼痛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JOA下腰痛评分较A组显著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对护理服务内容的评价调查结果
B组经护理问卷调查,总服务满意度为96.0%,相比A组的总服务满意度(84.0%)显著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的原因较复杂,除了与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有关外,腰骶部先天异常、遗传因素等也是该病的常见病因[5-6]。在上述因素相互作用下,腰椎间隙受压骤然上升,可导致髓核突出,进而引发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为及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除了积极规范的临床治疗外,治疗期间辅以适当的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
相关研究对9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干预,发现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症状明显减轻,整体预后明显改善[7]。庞璇[8]研究对10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做随机分组实验,显示患者经疼痛护理后24 h、48 h的VAS评分下降均更为显著,整体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鉴于常规护理不够系统、针对性不强等不足,我院尝试对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干预,在综合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情况下,从患者心理、精神、体位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技巧等方面着手制定措施并实施干预,结果显示,B组患者经此系统护理后的VAS疼痛评分、JOA下腰痛评分较A组均有更明显的改善,同时护理问卷调查显示,B组总服务满意度提升至96.0%,更多患者对该护理内容表示认可。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疼痛控制干预,护理服务内容更容易获得患者的认可,并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Tschugg A,LãScher WN,Hartmann S,et al.Gender Influences Radicular Pain Perception in Patients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J].Journal of Womens Health,2015,24(9):771-776.
[2]王晓茹.疼痛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219-220.
[3]郭娜,郭丽华,张莉莉,等.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7(35):95-98.
[4]于文红,庞克慧.疼痛和情绪管理结合康复路径指引在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8):708-710.
[5]吴旭旭,张迎春.阶梯式康复护理干预对微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33):2579-2582.
[6]Yang H,Liu H,Li Z,et al.Low back pain associated with lumbar disc herniation:role of moderately degenerative disc and annulus fibrous tea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8(2):1634-1644.
[7]李玲,牟静,刘兆丰,等.疼痛控制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6,28(4):564-566.
[8]庞璇.疼痛护理干预对中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康复的影响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0):12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