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该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地提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数据资料,总结归纳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趋势良好,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率符合卫生部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平均为30.58DDD,符合卫生部规定的<40DDD的目标值;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30%。结论通过专项整治,临床抗菌药物走上合理轨道,收到了很好效果。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措施;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张胜素,范成明,王彩超.某院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措施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255,261
0引言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问题已成为当今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2]。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该院为了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坚持抗菌药物诊治工作,实施抗菌药物处方审核流程,加强不合理用药监测专项整治,多措并举,3年来成效显著。
1不合理用药专项整治措施
1.1组织领导方面
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在党委会和办公会多次研究安全合理用药存在的问题,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制定在控制指标上医院不超、科室不超、个人不超的“三不超”目标。通过专题会议、院周会、医疗质量分析会等场合反复强调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要性。制定了《医院合理用药整改方案》,并与科室主任签署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责任书》,药剂科、质量管理科等职能部门负责抗菌药物不合理情况检查,临床科室建立本科室安全合理用药实施措施,确保安全合理用药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1.2落实处方点评制度
由药剂科和质量管理科共同承担处方点评工作,药剂科主任与质量管理科主任及1名副主任药师组成点评小组,药剂科主任主要负责门诊处方点评,质量管理科主任和副主任药师主要负责住院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的监控工作,每月进行抗菌药物点评,每季度利用质量分析会进行集中讲评,由处方点评小组开会讨论确认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及时干预[3-4]。
1.3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
利用院周会、学术讲座、专业培训、科务会等时机进行“合理用药”专题教育,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邀请外院专家前来授课,加大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的辅导,提高医护人员的认知水平。同时,将合理用药整治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定期组织“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考试,进一步督促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合理用药相关制度。
1.4加大软硬件投入,强化信息化水平
医院强化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更新抗菌药物监测软件,定期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应用“HIS系统”“病历质控系统”与“R-Base合理用药软件”(简称合理用药软件),后两者均与HIS系统相联,病历质控系统主要对在院病历进行实时监控,合理用药软件进行每月数据汇总,做到用数据说话。
1.5加强问题反馈,落实奖惩机
该院克服重制度完善、轻监管落实的旧习,持续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奖惩制度,根据点评小组的监控情况,每月进行问题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由科室主任签字确认,对违规的科室及个人按照轻、中、重进行处罚,次月点评小组继续跟踪检查,对拒不改正,除给予经济处罚外,由医务处调离责任人的岗位,停止处方权,到质量管理科进行轮岗。
2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取得的效果
通过两年来对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专项整治,医护人员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以往用药指征不明确、药品选择不恰当、用法用量不合理、疗程过长或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机不正确、联合用药不妥当及越级使用等问题,截止到2018年12月,抗菌药物的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详见表1。
2.1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方面,专项整治前存在“小病大治”、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4.42%,专项整治后,到2017年取得了阶段性进步,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降到48.49%,低于目标值的11.51%,2018年全年平均控制在42.69%,该项指标稳步控制在60%以下。
2.2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这一项,主要克服了用量过大、用药疗程过长及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不妥的现象。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6.03DDD,经过专项整治后,2017年1月降到25.39DDD,2017年全年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强度为32.74DDD,截止2018年12月,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控制在40DDD以内,平均使用强度26.66DDD。
2.3Ⅰ类切口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专项整治前外科系统预防用药已成习惯,用药观念亦根深蒂固,所以纠正初期确有困难,医生从医院手术室条件考虑,还不是层流的手术间,病人的维权意识强,一旦出现感染将会带来不良后果,在种种压力下,从外院请临床药学专家进行指导,医院疾控科对手术室感染控制更为严格。2016年为54.45%,最高达64.00%,2017年略有下降45.93%,到2017年12月达到21.73%,2018年全年平均控制在16.34%,符合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30%的目标,7项清洁手术做到了原则上不用药,骨科关节镜手术在整治初期呼声最高,通过整治,也做到了原则上不用药。
2.4住院患者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
专项整治要求:住院患者限制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50%,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2016年微生物送检率为7.00%,2017年抗菌药物使用微生物送检率升到20.35%,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该送检率为22.00%,还没有达到送检率30%的要求,原因是医生送检意识缺乏,另外就是有的送检标本不合乎要求(如痰标本混入唾液过多等)。这项工作有待继续整改。
3结论
医院自2016年底对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以来,院领导高度重视,多科齐抓共管,以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依据,药剂科和质量管理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了处方点评制度,质量管理科高职药师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做到了实时反馈,进行“关口前移”,使抗菌药物各项指标走上合理的轨道,虽然有部分指标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但抗菌药物应用状况切实得到了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效果。鉴于以上结果,在今后的抗菌药物管理中,应进行如下改进:第一,由医师、药师、感染科及质量管理多学科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相应的培训、监督工作[5-6]。第二,应加强感染管理,疾控科加强感染管控的落实;第三,培养临床药师,充分发挥指导临床的作用[7-8],第四,应用信息化系统,对不合理用药进行预警。
参考文献
[1]杜鹃,谢峻,郑颖城,等.《抗生素耐药:全球监测报告2014》解读与反思[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8):814-817.
[2]孙习鹏,陆瑶华,陈燕,等.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的干预措施及成果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3,10(4):212-215.
[3]李静姿,路敏,周颖,等.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点评工作模式的实践[J].中国药事,2015,29(11):1208-1211.
[4]吴锡娟,陈有法,徐瑾.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5540-5542.
[5]周侠,徐欣昌,陈永霞,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药学干预方法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0):74-76.
[6]魏萌,陈晓燚,王楠,等.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12):1301-1303.
[7]王立国,杨晓.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年成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7):160-161.
[8]石杰,栾淑芳,徐晓妹.专项整治前中后三阶段某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的回顾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9):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