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9 09:02: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分析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相关建议。结果5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57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1.40%,且大部分病患感染中毒症状并非十分典型,且腹膜炎体征也不具有典型特征。经过治疗,24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51/57)。有1例出现头痛,2例恶心,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4/57)。治疗后IL-6、TNF-α、血小板计数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其在临床中的表现方式较多,具有多样化特征,而且预后情况并非十分理想,在诊断方面则多是行细菌培养以及观察腹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判断,治疗时则可充分应用综合支持疗法,并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从而确保生命安全。

关键词:自发性腹膜炎;慢性肝病;综合支持疗法

本文引用格式:李秀.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29-130.

0引言

慢性肝病包含慢性肝炎、肝硬化,且多由于饮食习惯较差、情志郁结或者受到疫毒感染等导致,主要病理改变是肺出现纤维化以及肝功能受到损伤。此类患者在临床中通常不会伴有较为典型的症状,但少部分会存在排毒不畅、易疲劳、眼白混浊、乏力、面色偏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1]。若不能够及时予以诊治措施干预,随着肝脏肿大、腹胀等的持续加重,进而会出现鼻出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会发展成为肝硬化。对于慢性肝病伴腹水患者,其很容易发生自发性腹膜炎(细菌性)这一并发症,大大增加了病情的严重程度,尤其是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患者中的发生率更高,此外,还具有较高的病亡率,因此需要对早期正确诊断以及予以治疗、护理措施引起足够重视[2-3]。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就我院收治的慢性肝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学者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并重视此病例,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收集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选择上述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肝病患者5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86例(57.20%),女性214例(42.80%),年龄最大66岁,最小21岁,平均(43.85±3.76)岁;有57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1.40%,其中4例慢性重症肝炎,43例肝炎后肝硬化,1例药物性肝硬化,9例酒精性肝硬化。

1.2诊断方式

在对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结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相关诊断标准(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内容对慢性肝病(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进行评判;结合全国腹水学术讨论会中相关情况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疾病进行诊断,此外,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以及外周血常规检查中的多形核白细胞比值等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在临床中存在反跳痛、发热、腹部疼痛以及压痛等症状;(2)腹水伴有渗出性改变现象,观察腹水且存在混浊现象,比重超过1.018,经过李凡他试验检查,结果显示腹水白细胞计数超过0.25×109/L;(3)经过细菌培养以及腹水图片检查,结果呈现出阴性。若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两者,则可判定为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

\

 
1.3临床中主要表现

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为:腹痛33例,占比57.89%;腹水57例,其中大量36例,占比63.16%;中量17例,占比29.82%;少量4例,占比7.02%。腹部轻度压痛以及存在反跳痛的患者27例,占比47.37%;黄疸30例,占比52.63%;肝性脑病9例,占比15.79%;上消化道出血10例,占比17.54%;肝肾综合征12例,占比21.05%;并发肝昏迷5例,占比8.77%;感染性休克1例,占比1.75%;肺内感染1例,占比1.75%。且所选病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改变异常现象以及慢性肝病症状等。

1.4诱发原因

本次所选择的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22例有明显病因,占比38.60%,其中腹泻与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分别12例、6例、4例,占比分别为54.55%、27.27%、18.18%。35例没有明显诱因,占比61.40%。

1.5实验室检查

(1)外周性白细胞计数:31例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11例白细胞计数不超过4.0×109/L,15例白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内。

(2)腹水检查: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均接受常规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常规检查,其中40例腹水白细胞总数在0.5×109/L及以上,占比70.18%;47例腹水多形核白细胞比值在50%及以上,占比82.46%。33例患者接受腹水细菌培养检查,有6例检查结果为阳性,占比10.53%,其中克雷伯杆菌以及大肠埃希菌分别3例、3例,占比分别50.00%、50.00%。

1.6治疗方式

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在临床中均接受综合支持疗法,主要内容包括:予以感染控制治疗,通常选择联合治疗方式,如第三代头孢类(或者氨苄青霉素)同喹诺酮类药物共同治疗,或者同氨基甙类药物进行共同治疗,在通常情况下,需治疗14 d左右。在开展抗菌治疗干预的时候,还需要做好真菌感染发生的预防工作,以及实时监测相关检查指标,并予以口腔护理干预工作。避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一系列并发症,此外,还需要重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工作。

1.7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以及转归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IL-6(白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计数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经过治疗,多项体征、症状以及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腹水消退显著,经过检查,显示病原菌转阴;(2)有效:经过治疗,多项体征、症状以及肝功能主要指标水平均有所改善,腹水没有增加,或者稍微减少,经过腹水检查,多项指标均有所好转;(3)无效:经过治疗,多项体征、症状均未改善,甚至存在加重倾向,腹水没有减少(或者增多),经过腹水检查,显示指标未发生变化,肝功能也发生恶化。

1.8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所有项目数据资料均纳入SPSS 21.0软件分析,t检验与2检验,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57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1.40%,且大部分病患感染中毒症状并非十分典型,且腹膜炎体征也不具有典型特征。

2.1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24例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51/57)。

2.2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有1例出现头痛,2例恶心,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4/57)。

2.3治疗前后IL-6、TNF-α、血小板计数情况分析

57例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IL-6、TNF-α、血小板计数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自发性腹膜炎是指发生在腹腔内,或者相邻组织中且不存在感染灶的一种腹水细菌感染,在临床中又名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导致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基础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肝硬化,经过相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急性肝衰竭或者肾病综合征患者也容易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于肝硬化以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其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肠道条件致病菌最为常见,通常情况下,菌群多是在肠道内寄生,不会导致出现病变,但是由于慢性肝病患者大多会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免疫力低下等,容易发生感染[5-6]。

本研究结果显示,500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57例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11.40%,且大部分病患感染中毒症状并非十分典型,且腹膜炎体征也不具有典型特征。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51/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2%(4/57);治疗后IL-6、TNF-α、血小板计数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由于多伴有腹胀,在短期内腹水会出现增加现象,因此利尿效果较差,所以原发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便容易将其掩盖,从而出现漏诊等现象。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治时,若腹水增加,且无法使用原发性肝病的原因进行解释,则需要考虑是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在对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开展治疗时,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是首选药物,最为常见的是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等,抗菌治疗时间通常为14 d[7]。肝病综合征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且一旦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还会加重原发肝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出现。通过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治疗效果,但是关于决定预后方面还仍待进一步研究[8]。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肝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其在临床中的表现方式较多,具有多样化特征,而且预后情况并非十分理想,在诊断方面则多是行细菌培养以及观察腹水细胞计数结果进行判断,治疗时则可充分应用综合支持疗法,并结合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从而确保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陈礼昌,高勇.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腹水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J].安徽医药,2018,22(1):175-177.
[2]刘英娇,王拱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慢性肝病及并其发症的相关性[J].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2017,9(4):31-37.
[3]胡建华,李秀惠.清肝利肠方结肠透析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7,27(2):72-74.
[4]付强.影响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7,23(12):1869-1871.
[5]龚芳华,邓国妹.行气健脾法联合西药治疗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伴自发性腹膜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5):4-5.
[6]宋亚兰,罗玲,张运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7(7):993-996.
[7]石晓红,江文华.血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的诊断意义[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7,37(10):413-414.
[8]彭土生,王轩,王昊,等.腹腔注射白细胞介素-2治疗肝硬化腹腔积液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7,38(13):2052-20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94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