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药效及临床用药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8 13:20: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析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药效,并分析临床用药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264例感冒患者,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用药指导,研究组严格按照用药标准,由医师制定科学用药措施,对比两组临床用药合格率及用药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合格用药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用药效果更好(P<0.05)。结论通过整理常见抗感冒药物种类,分析其药理药效特点,并进行科学临床指导干预,可大大提升临床用药合理度,提高用药效果。

关键词:感冒;抗感冒药物;药理药效

本文引用格式:历彦美.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药效及临床用药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5):151,162.

0引言

感冒为临床多发病症,目前市面上常见感冒药物种类众多,但大多药物成分较为相似,可将其分为抗组胺类、散热解痛类等多类药物[1];各类抗感冒药物药理药效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用药中若不能合理根据患者病症对症治疗,盲目使用知名度、价格更高药物,联用多类药物,将极易引发不良反应出现[2],且难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我院为提高用药疗效,特对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药效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临床用药控制,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选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接收感冒患者2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2例,男68例,女64例,年龄4~62岁,平均(31.26±12.67)岁,病程1~4 d,平均(2.63±1.02)d;研究组132例,男70例,女62例,年龄5~63岁,平均(32.52±12.36)岁,病程1~5 d,平均(2.86±1.14)d,对比两组资料(P>0.05),患者均确诊为感冒,其在近3个月内未见感冒病史;入组前1周未接受任何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主要根据患者主诉及临床症状、是否为过敏体质,并结合医师经验选择抗感冒药物;研究组严格根据用药标准,将现阶段常见抗感冒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镇咳祛痰类:属中枢镇痛药物,药物中祛痰成分主要为愈创木酚甘油醚,对于干咳、咳嗽有着显著效果,该类药物主要可刺激胃黏膜末梢,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实现稀释痰液作用[3];(2)抗病毒类:主要通过抑制感冒病毒繁殖,实现抗病毒、抗菌效果[4];(3)散热解痛类: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等,可通过抑制人体中枢神经前列腺素合成,实现散热、解痛作用[5];(4)抗组胺类:属H受体阻断剂,可通过抑制患者唾液腺、支气管腺体分泌,帮助患者保持呼吸道干燥、进而缓解喷嚏等症状;(5)血管收缩类药物:临床常见药物为伪黄麻碱,可显著缓解患者感冒鼻塞症状、更加有利于呼吸通畅[6]。由医师控制抗感冒药物用药具体事项如下:①尽可能避免类似种类药物联合使用,难以起到良好效果,并会提升并发症风险;②对于年龄较大老年人群,可予以枇杷露口服、清热解毒颗粒等温和中药制剂干预;③根据患者病症康复情况合理调整药物用量,对于中、西医联合用药者,需适量减少西医剂量,严格控制药物用量,降低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临床用药中出现的不对症用药、不合理用药及药物成分重复等不合格用药情况;观察两组用药治疗3 d后临床疗效及发生皮疹、嗜睡、头痛等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定,显效:感冒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任何不适感;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但仍存在轻微不适感,并未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需进一步治疗。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合格用药率对比


研究组不合格用药率4.55%(6/132),明显低于对照组12.88%(17/132),见表1。


\

2.2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7.73%(129/132),明显高于对照组91.67%(121/132)(P<0.05),且研究组中共4例出现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03%(4/132),明显低于对照组9.85%(13/132),P<0.05,见表2。


\
 

3讨论

感冒为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春、冬两季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感染所致,感冒通常包括扁挑体炎、喉炎、病毒性咽炎等多种疾病[7],且病症起病较急,患者多以喷嚏、鼻塞、咳嗽、咽喉疼痛等鼻咽症状为主要表现,随着病症进展,将出现味觉消失、全身发热、头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特别对于年龄低下儿童而言,感冒后若未及时治愈,将对其正常发育成长造成严重影响[8]。因此,在其临床用药中需熟练掌握各类抗感冒药成分药理特点,加强临床用药控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常见感冒种类较多,且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在其临床治疗中多需通过联合用药,以保证治疗效果,但此现象也将大大提升临床用药难度,增加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本研究中,我院通过对散热解痛类、血管收缩类、抗组胺类等不用类型抗感冒药物成分药理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由专业医师对临床用药进行科学指导,提高临床联合用药控制力度,可进一步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研究组不合格用药率明显更低(P<0.05);且通过合理用药指导后,患者可及时接受对症治疗,更加有助于感冒症状缓解,提高临床效果(P<0.05);此外,由于患者重复用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其用药并发症也将得到一定降低(P<0.05),且中枢兴奋类药物主要成分为咖啡因,可有效缓解药物产生的嗜睡症状,缓解疲劳。

综上所述,对抗感冒药成分药理药效进行全面分析,根据患者病症特点及症状严重程度,合理进行科学指导,减少不合理、重复用药情况,以保证药效最大化,降低不良反应风险,提高临床质量。

参考文献

[1]汤凤玲.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与临床用药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0):1925.
[2]全雪靖,和红锦.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探讨[J].中外医疗,2017,36(14):119-121.
[3]Shen CY,Jiang JG,Yang L,et al.Anti-aging active ingredients from herbs and nutraceuticals used in TCM: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drug discovery[J].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6,174(11):1395-1402.
[4]李国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6):113-114.
[5]Nyane NA,Tlaila TB,Malefane TG,et al.Metformin-like anti diabetic,cardi o-protective and non-glycemic effect s of naringenin:Molecular and pharmacological insights[J].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ology,2017,803(26):103-111.
[6]黄志青.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用药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6):133-134.
[7]王慧丽.浅谈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与临床用药[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9):13610.
[8]唐开锋,李新婷.抗感冒药物成分的药理特征及其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2):1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9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