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的实践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4 14:05: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来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依托信息化方法在高危药物贮存管理、医嘱的开具过程标识及在护士的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品的精准查询、提示和追溯等功能,使高危药物的存贮、开具医嘱及执行过程均能保准正确。结果高危药物安全屏障的建立可以提高护士对高危药物知识的知晓率,降低护理不良有事件的发生率(P<0.0),确保病人安全,提升了护士的满意度。结论高危药物使用安全屏障的建立,能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信息化;高危药物;安全屏障

本文引用格式:郭家利,马红丽,朱美丽,等.基于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的实践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366,370.

0引言

在医院药品管理中高危药品越来越受到关注。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主要包括抗凝血制剂、骨骼肌松弛剂、抗肿瘤制剂、高浓度电解质类、胰岛素制剂等药品[1]。高危药品不当使用易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提高警觉[2]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是医院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为了方便临床护理工作,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016年1月我院依托信息化方法在高危药物贮存管理、医嘱的开具过程标识及在护士的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品的精准查询、提示和追溯等功能,使高危药物的存贮、开具医嘱及执行过程均能保准正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地市级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每年收治患者约35000人次,共有床位数1800余张,临床科室37个。护理工作非常繁重,全院共有护士1124人,女性1099;男性25人,平均年龄(33±6.4)岁;职称:主任护师18人,副主任护师82人,主管护师306名,护师522人,护士98人;学历:研究生6人,本科896人,大专84人。每个科室配有移动手持终端9个,2016年7月始高危药品实行开具医嘱时系统提醒,排药、化药及执行过程中移动手持终端扫描需双人执行开始在临床各科室应用。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信息小组,组长由科护士长担任,组员为五位临床科室护士长,其他成员为信息科副处长及两位工程师,主要职责与功能是听取临床护理人员需求,开发与护理安全有关的信息系统,在临床上测试应用推广并及时进行反馈。

1.2.2信息运行系统支持针对医院信息系统环境,系统具备与HIS、PACS、LIS等系统的接口,能够实现数据的无缝链接。

1.2.3筛选本院高危药物品种药学部和护理部参考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结合本院临床用药情况,确定高危药品10类近65种高危药品,主要类别有高浓度电解质制剂、细胞毒类药物、全身麻醉药、胰岛素类药物、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等药品,根据医院药品目录的更改定时进行调整和更新。

1.2.4建立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要求各科室高危药品均设立统一的专门存放区域,单独存放,并在存放药架处设置全院统一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

1.2.5构建高危药物信息化安全屏障高危药品使用有防误机制,计算机医嘱或处方录入高危药品时,药品名称前“▲”标记,提醒录入者此药为高危药品;护士确认后打印药物标签,药物标签上显示“▲”标识;护士排药时需用移动手持终端双人核对自动签名,一人核对后手持终端跳出需要另一人核对界面,如果非双人核对则界面不能进入下一个页面,双人核对后名字自动签入电脑内,化药后到病人床边执行时需要双人扫描核对后才能进行执行。

1.3评价指标

比较使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前后高危药物配置差错发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前后,药品配置差错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15%、0.29%,较管理前4.45%、2.05%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前后满意度比较,应用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前后随机抽选病区护士和医生各30名进行问卷调查,采取当场收回方式,回收率为100%,病区护士和医生在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
 

3讨论

3.1规范使用高危药品保证患者用药安全。随着人们安全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众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现阶段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关注药品管理安全已成为药剂人员工作的重点[3]。在我国高危药物管理中使用“▲”作为警示标识,我院在高危药物管理中规范使用高危标识,不论是医嘱系统高危药物开具时、打印药物小标签、高危药物贮存区域及药瓶上标识,均规范使用,起到警示作用。

3.2虽然医院从各个环节上进行提醒和把关,但仍不免有高危药物配置差错及不良事件发生。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当护士利用手持终端进行扫描核对时屏幕在一人进行核查结束时会跳出提醒页面要求另一人进行核查,如另一人不进行核查则不能进入通过页面,导致无法执行。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后药物配置差错率从原来的4.45%下降到了1.15%,因高危药物使用所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原来的2.05%下降到了0.29%,较实施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前瞻性地了解高危药品的风险环节及预防方法,在使用高危药品时警惕性提高,有效降低了使用高危药品的风险。药品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由规范前的1l例降低至4例,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护士给药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一环,对安全用药十分重要,护士给药要做到正确的患者给正确的药品,做到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事件和给药操作正确,这就需要提高护士对高危药物的识别、处理能力,并具备观察、预防和处置药物不良反应的能力。

3.3经过病区高危药品规范管理,责任护士可预见性地判断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报告医生,并能主动寻求药学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能为患者和家属清楚讲解高危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解答他们的疑惑,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在使用高危药过程中能针对性地询问和观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表2也显示,规范高危药品管理显著提高了医生满意率(P<0.05)。

4小结

本研究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护理移动手持终端构建高危药物安全屏障有效地减少了药品配置差错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药物在管理实践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灵活应用信息软件[4],在应用过程中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持续质量改进,高危药物目录要做到实时更新,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危药物应用过程的风险,从根本上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Paparella S.High alert medication:no room for errors[J].J EmergNurs,2003,30(4):348-350.
[2]张琳虹,赵锦欢,张杏莹,等.某院高危药品管理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0):927-928.
[3]夏同霞,罗晓兰,王玉和,等.风险管理在我院病区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药房,2010,21(7):1552-1553.
[4]黄春燕,郭代红,谢启马,等.探讨现代医院药剂管理的思路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7):783-785.
[5]郭雅娇,薛水兰,黄荔红,等.依托信息化平台设置高危药品警示标志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5):60-6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8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