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单纯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3 13:05: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接收的171例子宫腺肌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组(对照组)和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组(观察组),对2组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血流量、动脉搏动指数和动力阻力指数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准确率(86.05%)明显高于对照组(57.65%),误诊率和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症的诊断符合率高,相比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子宫腺肌病;诊断符合率

本文引用格式:李敏谊.单纯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212+217.

0引言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1-2]。影像学检查是目前术前诊断的最有效方法,本研究对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和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两种方式在诊断子宫腺肌病中的价值进行了评价,具体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我中心接收的171例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86例,年龄28-50岁,平均(38.4±3.24)岁,平均产次为(1.72±0.14)次;平均病程(5.72±2.47)周。对照组85例,年龄27-51岁,平均(40.3±2.97)岁,平均产次为(1.58±0.47)次,平均病程(5.38±2.36)周。2组患者的年龄、产次、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别(P>0.05)。

1.2检查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患者检查前饮水使膀胱充盈,调节探头频率为3-5 MHz,取仰卧位,分别从横、纵和斜三个切面观察子宫情况,记录病变部位的血流动力指数。观察组患者先实施经腹部超声检查,然后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调节探头频率为4-8 MHz,推至阴道穹窿位置,扫描子宫情况及子宫肌壁的血流情况。

1.3观察指标。分析2组患者的检查报告,统计子宫血流动力指标(包括动脉阻力指数、动脉搏动指数、血流量等)及两种检查方法对子宫腺肌症诊断结果的符合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动脉血流动力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流动力指标与对照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
 


2.22组诊断符合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漏诊和误诊率低,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3讨论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常见病,随着近几年剖宫产和人工流产手术的增多,其发病率有所增加而且逐渐呈年轻化趋势[3],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痛经等。目前临床常用诊断方式主要是经腹部检查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子宫腺肌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存在差异[4]。

本研究通过对17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诊断分析,对比了单纯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联合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符合率(86.05%)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57.65%),对子宫壁血流情况的分辨率要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种检查方式的原理分析原因如下:经腹部超声技术其所用探头频率低,可清晰显示子宫是否有扩增现象,但是对细微病灶的检查存在较大难度[5],而且易受肠气、膀胱充盈度不足和肥胖体型的影响,导致漏诊、误诊率较高。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高,可近距离检查,因此对子宫壁肌纤维和宫壁微小囊腔有较高的分辨率,能清晰显示子宫壁血流情况,在区分肌瘤和腺肌瘤中占较大优势[6],而且不受肠气、肥胖体型影响,更无需膀胱充盈。但经阴道超声检查穿透力差,对子宫增大的检查效果不理想[7]。经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检查技术可将二者的优势充分体现,又相互弥补不足之处,二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子宫腺肌病诊断的准确率。研究发现[8],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部超声对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符合率以及动脉阻力指数及动脉搏动指数均明显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与本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实施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诊断价值更高,可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秀明,郭旭.超声技术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8,37(30):179-181+184.
[2]曹祥熙,刘芬.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3):79-81.
[3]刘慧荣,贺庆红.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8):92-94.
[4]Boucher M J,Jean D,Vézina A,et al.Dual role of MEK/ERK signaling in senescen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Gastrointestinal&Liver Physiology,2004,286(6):605-11.
[5]许莉华,严玮,张薏.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05:48-50.
[6]苟登宪,孙国宏,郑海瑞.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名医,2018,02:30+35
[7]余成秋.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6):37-38.
[8]王睿婕.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86-87.
[9]Bazot D M,Dara E,Rouger J,et al.Limitations of transvaginal sonography for the diagnosis of adenomyosis,with hist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J].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02,20(6):605-611.
[10]Exacoustos C,Manganaro L,Zupi E.Imaging for the evaluation of endometriosis and adenomyosis[J].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Obstetrics&Gynaecology,2014,28(5):655-68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0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