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单、双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确诊为肺大泡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和对照组(双孔胸腔镜),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1、3、5天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天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大泡破裂导致的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摘要:单孔胸腔镜;双孔胸腔镜;肺大泡
本文引用格式:刘力炜,张彬.单、双孔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6):172,176.
0引言
临床自发性气胸多是由于肺大泡破裂所致,目前已成为胸外科常见临床急症之一。本病好发于青年男性患者,目前发病率逐年增加,如不及时治疗有危及生命的风险[1]。手术是治疗肺大泡的有效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良好,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目前肺大泡手术治疗已经摒弃原来的开胸手术改为微创治疗[2]。胸腔镜手术成为治疗的常用方法,而且手术切口也逐渐由原来的四孔减少到目前的双孔或单孔。对患者的创伤也逐渐减轻,术后恢复预后较好[3]。近两年我科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84例,分别采用了单、双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种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收治的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84例,入院后行胸部CT检查确诊为自发性气胸或肺大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和对照组(双孔胸腔镜)各42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5.41±4.26)岁,其中28例为初次发作,14例为复发。对照组患者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18-37岁,平均年龄(26.12±3.98)岁,其中30例为初次发作,12例为复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①自愿参与,患者及家属配合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②符合肺大泡破裂导致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③单侧肺大泡自发性气胸患者。
1.3排除标准
①术中改变术式者;②肺大泡合并肺部肿瘤等其他肺疾病患者;③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异常者;④孕产妇。
1.4方法
进行常规术前准备后入手术室,所有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健侧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观察组:在患侧第五、第六肋间腋中线或根据CT结果确定手术位置做适当调整,切口长度约2-4cm,逐层分离组织后进入胸腔,电凝止血后放入胸壁保护套。通过胸腔镜及无齿卵圆钳全面探查胸腔内具体情况,探查肺大泡破口,采用无齿圆钳夹夹持提拉肺大泡破口处,使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夹闭肺组织切除肺大泡。对未出现漏气缺口或肺大泡者行常规胸膜固定、肺尖部切除术,以降低气胸复发率[4]。嘱咐麻醉师轻度膨肺,温盐水冲洗胸腔检查确认有无漏气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术毕。对照组: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在观察组手术基础上增加一观察孔,位于腋中线第7肋间,切口长度约2-3cm,电凝止血后放入胸壁保护套用于置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方法与观察组相同。术毕后常规放置引流管,患者安返病房[5]。
1.5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3、5d疼痛情况[6]。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系统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情况比较
术后患者在1、3、5天分别进行VAS评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自发性气胸大多数病是由肺大泡破裂引起,症状轻者往往先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但是术后部分患者易复发需要二次就诊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在胸腔镜手术开展前,严重自发性气胸患者往往进行开胸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患者接受程度较差。随着微创技术胸腔镜的应用使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变的简单易行,目前已成为肺大泡治疗的标准术式[7]。目前临床应用多采用两孔胸腔镜术式治疗,两孔操作具有方便实用,手术视野好的特点[1]。随着对微创技术的追求目前已经开展了单孔胸腔镜术肺大泡切除术,单孔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也能减少肋间神经损伤风险[2]。韩文健[8]等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与双孔胸腔镜手术相比,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应激反应更轻。张远强[5]等采用单孔胸腔镜肺部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且患者术后恢复更快。本研究采用单、双孔胸腔镜对肺大泡引起的自发性气胸进行治疗,研究结果也表明,单孔胸腔镜手术操作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小于双孔胸腔镜组(P<0.05)。患者术后满意度也明显提高,我们的研究也与Li[2]等结果相近。
对于胸科手术患者,术后需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锻炼肺功能,但是由于术后疼痛使患者往往不能很好的配合,导致患者易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已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除应用止痛药物外,手术方式的改良也是一种有效手段[2]。单孔胸腔镜由于只有一个手术伤口,相比于双孔手术创伤可以明显减少对肋间神经的压迫,同时还可以减轻肋骨骨膜损伤及切割缝合后产生的疼痛[9]。我们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后1、3和5天进行连续VAS评分测定,结果表明,单孔胸腔镜组患者术后疼痛明显低于双孔胸腔镜组(P<0.05)。这也表明更小的创伤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
综上所述,对于肺大泡手术治疗,采用单孔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双孔胸腔镜大泡切除术,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Zhu C,Chen Z,Chen B,et al.Thoracoscopic Treatment of Giant Pulmonary Bullae[J].J Surg Res,2019,243:206-212.
[2]Li X,Wang X,Zhang H,et al.Unilateral single-port thoracoscopic surgery for bilateral pneumothorax or pulmonary bullae[J].J Cardiothorac Surg,2019,14(1):71.
[3]李鹤成,张亚杰.减轻肺叶切除术后急慢性疼痛,”单孔”比”三孔”更有优势么?[J].中国肺癌杂志,2018,21(4):285-286.
[4]张磊,邹玲.单、双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单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0):16-18.
[5]张远强,童华杰.剑突下单孔胸腔镜肺部手术23例临床分析[J].四川医学,2018,39(1):37-39.
[6]孙涛.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8):48.
[7]陈章,廖小清,郑义文.单孔法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3):79-80.
[8]韩文健,肖龙敏,吴洪.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效果及对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8,23(4):260-263.
[9]张松,李洪林.单孔胸腔镜在肺大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9):1151-115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