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为了验证刺骨术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的疗效。方法将46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刺骨术,对照组单用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率72.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刺骨术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效果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刺骨术;小针刀;膝关节骨质增生
本文引用格式:谢国胜.刺骨术对膝关节骨质增生24例的诊治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96.
0引言
近三年来笔者利用刺骨术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24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46例病例均为门诊部门诊病例,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82岁;病程最长40年,最短3个月;发病部位为膝关节,X线拍片检查均可见胫骨平台骨质增生。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两组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无显著差别,(P<0.05)具备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采用小针刀治疗[1];在膝关节的高应力带和骨质增生高摩擦点定点,局麻下用小针刀对紧张的韧带进行切割松解,并对影响关节活动,摩擦过多的骨刺进行铲剥修整。
1.2.2治疗组:小针刀加刺骨术治疗;在小针刀治疗的基础上对膝关节胫骨粗隆进行刺骨(局麻后骨减压针穿过软组织直达骨面稍停顿,术者右手握住T形刺骨针针柄,用瞬间暴力刺入骨质后,顺时针施力旋转,钻入胫骨粗隆松质骨的囊变处后出针,深度可按不同部位骨厚度及囊变部位和深度为依据,大部分病变部位由于骨内压增高,刺骨后往往有骨内瘀血涌出,也可用注射器抽吸,往往血色粘稠浓黑)。两组均治疗两次,间隔一周,三个月后X线检查。
2结果
2.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3个月后X线检查胫骨平台骨刺降低,连续随访2年以上无复发;好转:疼痛症状缓解,3个月后X线检查胫骨平台无变化;无效:疼痛无缓解和X线检查胫骨平台增生加剧或无明显变化。
2.2结果,见表1。
3体会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2]。1938年Larsen首先提出骨内高压的概念。1992年我国学者许振华提出了骨内静脉瘀滞,导致骨内高压症学说。骨内压是骨内血液流动对骨壁所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持续异常增高,导致局部骨关节的顽固性静息痛。
当骨内血管呈扩张状态,酸性代谢产物堆积,骨组织缺氧,血管充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使血液浓缩,加重了微循环的瘀血,且使骨髓内容物增多,压力增高,形成骨内高压的恶性循环,导致酸冷疼痛等症状[3]。
骨内高压和骨关节炎是同一病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功能的变化往往早于结构变化。骨内压升高常常出现在放射学前期,甚至临床前期。因此,笔者认为:骨减压治疗在“骨痹”早期就应参与。通过刺骨减压后,新生血管形成,增加了骨内外血液循环的通道,使骨内淤血得以清除,骨内得到新鲜血液的滋养,促进骨的再生。通过刺骨减压,打破了骨内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从而使骨内血液循环状态和代谢状态恢复正常。因此即使减压孔愈合后仍能有效地保持骨内压处于正常水平[4]。
本人在临床治疗膝关节骨质增生过程中采用刺骨术与小针刀,通过刺骨减压,打破了骨内高压参与的恶性循环,从而使骨内血液循环状态和代谢状态恢复正常。因此即使减压孔愈合后仍能有效地保持骨内压处于正常水平。有效的解决了膝关节骨质增生的关节肿痛,活动受限之痛苦,避免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药物引起的胃肠道及心血管等的副作用,避免了部分患者需要关节置换,基本上可以做到,做完即刻缓解,并延缓了再次复发的间隔频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瀚洋,修忠标,陈志达.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7):70-73.
[2]王泽涛,论《内经》与《难经》针刺深浅学术思想[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6):858-858.
[3]习小彬.益阳活血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医学信息,2015(38):30-31.
[4]刘炯,安洪.骨内高压症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7(4):350-3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