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患者入院时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分组,常规组仅采用康复训练干预,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常规组出现2例肌力持续下降、1例肌肉萎缩、1例骨质疏松,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属于一种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普及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中风偏瘫;康复运动;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聂亚飞.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8):227,229.
0引言
中风属于临床中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具备较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虽然临床的诊疗技术持续性发展,但是在治疗之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仍然较高,这也是导致我国居民疾病致残的重要因素之一[1]。随着近些年关于临床医护服务理念的持续性发展,关于中风偏瘫的预防和控制效果也在随之提升[2]。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干预水平,本文以对比总结方式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在中风偏瘫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我院接受诊治的中风偏瘫患者120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在患者入院时以随机数字法方式分组,分组结果为:实验组60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5.5岁,中风病程平均17.5 d;常规组60例患者,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6.0岁,中风病程平均16.7 d。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不突出(P>0.05),满足对比要求。
1.2方法
常规组仅采用康复训练干预,初期以定时更换体位、摆放体位、被动活动关节、抗痉挛体位训练等为主,逐渐增加起坐训练、行走训练以及日常行为能力训练,并适当强化运动平衡、协调操作以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内容。
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添加针灸治疗,针刺的穴位选择有百会、大椎、气海、膻中、合谷、内关、曲池、手三里、曲泽等,对于弛缓患者添加昆仑、阳陵泉,对于痉挛患者添加照海、申脉、居髎,对于吞咽障碍患者添加哑门、水沟,对于言语障碍患者添加廉泉。针刺以补虚泻实为主,在得气之后留针30 min,15 min行针1次。同时对于气血亏虚者在关元、神阙采用艾炷灸。两组患者均接受30 d治疗。
1.3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治疗效果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患者总分100分,分数患者症状越严重,其中分数减少超过80%或10分内患者判断为显效,分数减少超过60%或30分内患者判断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判断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统计、总结以及分析对比。数据在录入软件之后通过计数、对比方式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通过2检验,数据在对比后以P值方式检验,以0.05作为标准,在<0.05时代表数据对比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详情见表1。
2.2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常规组出现2例肌力持续下降、1例肌肉萎缩、1例骨质疏松,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
3讨论
中风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临床致残、致死以及复发的可能性均比较高,有统计发现,临床中80%的中风患者在治疗后会出现后遗症,其中以功能肢体障碍为主,对于患者及其家庭的影响突出[3]。随着临床康复理念的持续性发展,关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干预措施也在不断的完善,干预的目的则是以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为主,恢复并不断强化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临床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是以康复训练为主,其属于康复治疗的关键性措施,康复运动不仅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同时还可以适当的优化患者的机体肌肉力量,对于患肢的恢复作用比较明显,可以更好的改善因为疾病导致神经损伤的部位,从而实现生活质量的提升[4]。但是,在临床中单纯的康复运动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此,便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式进行综合性治疗[5]。
在中医学中认为中风属于肢体痉挛的“痉病”,其病机在于阴虚血少、气滞血瘀,长时间后形成筋脉失养、脉络闭阻。借助针灸治疗的方式,借助不同穴位的应用可以达到舒经活络、活血荣筋的效果,可以更好的改善异常机体筋脉恢复效果[6]。当代医学理论中认为,针灸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中枢神经兴奋性和局部的神经系统肌肉兴奋感受,对于机体运动的功能恢复作用比较明显[7]。另外,针灸治疗结合康复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提高患者的康复效益,在康复治疗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促使肌肉力量逐渐恢复,此时结合针灸治疗可以更好的疏通经络,促使补气通络、活血化瘀的疗效更加突出,同时也间接提升了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达到治疗效果的循环性提升[8]。当代药理学研究也充分论证了中医针灸在中分偏瘫方面的应用价值,整体治疗效益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差异较大,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满足统计学意义标准。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论证康复运动结合针灸治疗方案对于中风偏瘫患者有着较高的干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治疗舒适性较高,可以更好的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治疗效益突出,值得作为临床常规干预方案。
综上所述,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突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属于一种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值得普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桑,焦富英.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老年中风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运动功能评分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13(4):42-43.
[2]刘刚翠,阳军,周伟.中药联合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2017,18(7):477-478.
[3]昝兴淳,唐巍,付周婷,等.基于Brunnstrom理论探讨中风偏瘫的针灸策略[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31):42-43.
[4]黄允香,莫永兰,何云峰,等.朱琏指针点按疗法联合自我管理模式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9(13):64-67.
[5]朱志勇,李颖,李利飞.分经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8,30(11):31-32.
[6]刘深龙,张海燕,满慧静.头针同步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老年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肢体运动和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2(23):44-45.
[7]Yan X,Liang D,Yi-Huang GU.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search on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Involved in Cell Apoptosis in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J].Acupuncture Research,2017,31(44):44-45.
[8]Yali L,Wenjie C,Yingxin T,et al.Analysis of the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on Interven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ials in the International Clinical Trials Registry Platform[J].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18,18(23):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