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药浴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20 13:42: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医药浴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一共收治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以患者的治疗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药浴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评分和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si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si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之中,使用中药药浴进行治疗的效果要好于采用常规方式,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浴;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闫晓坤.中医药浴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243-244.

0引言

银屑病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具有经过缓慢、复发率较高等特点,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一般的治疗方法并没有办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往往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情况[1]。本次研究就对中医药浴疗法在该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我院一共收治了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0例,以患者的治疗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5~70岁,平均(48.12±3.11)岁;研究组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26~72岁,平均(49.32±2.85)岁。比较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仅使用0.1%蒽林软膏进行治疗,涂抹至相应位置,早晚各涂抹1次,连续进行4周治疗为1个疗程,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2]。

1.2.2研究组

研究组采用中医药浴疗法进行治疗,首先根据患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针对不同分型的患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1)血热型(进展期):临床中可见患者的皮疹颜色呈现鲜红,并且存在不断增多和范围不断扩大的趋势,严重的情况甚至出现红斑融合成片的情况,患者的鳞屑明显增多,出现明显的瘙痒,临床中出现口苦、口干等表现,小便黄,舌苔黄且舌质红,脉弦数。该分型患者以清热凉血和祛风止痒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患者的药浴方药如下:生大黄100 g、黄柏100 g、苦参100 g、虎杖100 g、野菊花60 g、蛇床子60 g、蒲公英60 g、白芷60 g、千里光60 g、石菖蒲30 g、红花30 g、薄荷30 g以及皮硝30 g和枯矾30 g;使用时先将前十二味药物直接放入蒸汽锅之中,添加180~200 L的水,使用蒸汽将其冲沸,保持20 min左右,之后将药渣过滤,将其倒入浴缸之中,再加入皮硝和枯矾,等待药物融化,且水温合适后,方可安排患者进行全身药浴,每次药浴控制在20 min左右,每天进行2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3]。

(2)血虚型(静止期或者退行期):该分型患者的临床病情较为稳定,患者一般无皮疹扩大的情况,也无新发皮疹,患者或为皮疹颜色淡红,逐渐趋向缩小变平,周围出现浅色晕,或者存在色素沉着斑的情况;临床中患者多存在头晕、乏力等症状,患者面色较白,舌苔呈现薄白,且舌质较淡,脉细。该分型患者则以养血祛风和解毒收敛为主要的治疗原则,方药如下:大生地100 g、全当归100 g、鸡血藤100 g、刺五加皮60 g、地骨皮60 g、七叶一枝花60 g、徐长卿60 g、刺蒺藜60 g、杭白菊60 g、威灵仙60 g、楮桃叶60 g、侧柏叶60 g、丹参60 g、花椒10 g;同样先将以上味药物直接放入蒸汽锅之中,添加180~200 L的水,使用蒸汽将其冲沸,保持20 min左右,之后将药渣过滤,将其倒入浴缸之中,待水温合适后,方可安排患者进行全身药浴,每次药浴控制在20 min左右,每天进行2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4]。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和PAS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数据。症状评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Global PASI标准进行评分,得分越低患者的情况越好,①6分:患者的皮损面积占其体表面积的70%以上,斑疹表现鲜红,斑块的浸润较为明显,皮损肥厚,皮损部位均具有较多的鳞屑且存在剧烈的瘙痒,难以忍受,随时可能出现;②5分:皮损面积占据患者体表面积的50%~69%,斑疹多为暗红色,浸润明显,患者会出现较多的鳞屑,瘙痒较为剧烈;③4分:皮损面积占患者体表面积的30%~49%,存在暗红色斑疹,浸润多较轻,存在较多的鳞屑,虽然瘙痒同样明显,但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围;④3分: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10%~29%,存在暗红色斑疹以及少量的鳞屑,瘙痒则较轻;⑤2分: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的9%以下;⑥0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以及体征。

疗效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Global PASI总积分的下降情况进行评价,积分下降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①治愈:积分下降在75%以上,患者症状均已消失,仅存在轻度的浸润以及色素改变;②好转:积分下降在50%~75%,红斑逐渐变淡,皮损厚度以及浸润出现了明显的减退,鳞屑也出现了减少,瘙痒的持续时间以及程度也有所减轻;③无效:积分下降在5%以下,症状体征均无明显的改善。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对患者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SI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SI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SI评分要低于对照组,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1。


\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表2。


\
 

3讨论

在我国传统中医中将寻常型银屑病归属到了“松皮癣”等范畴之中,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目前临床中对于该病发病的原因则仍旧处于不清楚的情况之中,一般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热毒蕴伏营血”或者“血虚肌肤失养”所导致,因此认为需要从相关的角度入手,对患者进行治疗[5-6]。

药浴疗法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治疗方式,也是临床寻常型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在该治疗方法中,我们将中医的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的内容作为指导,在临床中准确辨别患者的情况,采用中药煎汤对患者的局部或者全身进行洗浴,以保证药物能够通过患者的皮肤、空窍等部位所吸收,然后直接进入患者的静脉血络之中,进而遍及患者的全身,有效地发挥其作用,改善患者的症状[7-8]。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中药药浴的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疗效和PASI评分均要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之中,使用中药药浴进行治疗的效果要好于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都金辉.紫外线配合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9-10.
[2]张添.生元饮联合中药药浴治疗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3):146-147.
[3]周宇,杨名,白新平,等.NB-UVB光疗联合自拟凉血止痒方剂煎煮药浴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7):3023-3026.
[4]Kolchak NA,Tetarnikova MK,Theodoropoulou MS,et al.Prevalence of antigliadin IgA antibodies in psoriasis vulgaris and response of seropositive patients to a gluten-free diet[J].Journal of Multidisciplinary Healthcare,2018,11(12):13-19.
[5]黄静,黄玲,王敏华,等.分型中药药浴联合窄谱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J].大理大学学报,2018,3(4):75-77.
[6]景万仓.中药药浴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5):94-95.
[7]王蕾.中药药浴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观察及护理[J].上海护理,2017,17(3):60-63.
[8]Dai Y,Zhang Q,Jiang Y,et al.Screening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psoriasis vulgaris by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mass spectrometry[J].Experimental&Therapeutic Medicine,2017,14(4):3369-3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