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王超主任医师治疗亚健康态失眠临床经验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8 09:32: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王超主任医师为四川省名中医,临床及研究方向为传统中医药干预亚健康。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工作压力的改变,亚健康人群逐年上升,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原因,亚健康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王超主任医师倡导非药物疗法,选择“吃不好、睡不香、倦怠乏力、周身酸痛”的典型亚健康状态,采用传统针刺、放血、拔罐、推拿、灯火灸、茶饮、耳穴等干预方式,效果显著。特别是其在亚健康态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将从亚健康态失眠概念、中西医认识、干预思路和临床病例等方面进行介绍,总结及领悟其学术思想及特点。

关键词:亚健康;失眠;名医思想经验

本文引用格式:孙军刚,朱春霖,王超.王超主任医师治疗亚健康态失眠临床经验[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58,363.

Experience of Famous Dr.Wang Chao in Treating Sub-health State Insomnia

SUN Jun-gang,ZHU Chun-lin,WANG Chao

(Sichuan Hospital of Integrated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ABSTRACT:Dr.Wang Chao is a famous Chinese medicine doctor in Sichuan Province.His clinical and research direction 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sub-health.In recent years,sub-health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and has become a hot spot for experts and researchers.Dr.Wang Chao advocates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 to interfere with the sub-health state,and strives to solve the typical sub-health state,especially for sub-health insomnia.Based on Dr.Wang man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somnia in the sub-health state,intervention ideas and clinical cases,summarizes and comprehends the thoughts and treatment characteristics of Wang's intervention in the sub-health state of insomnia.

KEY WORDS:Sub-health;Insomnia;Experience

0引言

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生理、心理及社会三方面的多维度健康判断概念,健康的概念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虚弱,还必须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都良好的状态。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类状态或一个过程,其范畴具有广延性,属于中医疾病范畴。2004年王超主任医师开始从事亚健康的临床及研究,为国内该领域最早的研究学者之一,成立的亚健康防治中心围绕“吃不好、睡不香、倦怠乏力、周身酸痛”开展临床干预及科研。近几年其在亚健康态失眠的临床及研究中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笔者有幸参与师带徒项目,跟随王老师学习三年,现将王老师对亚健康及亚健康态失眠的认识、干预方法、临床经验规律浅析如下。

\

 
1亚健康与亚健康态失眠概念

1.1亚健康概念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由我国学者王育学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并在“首届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提出。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界定亚健康概念:“指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诊断准[1-2]。亚健康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既可表现为有自觉症状但各种检查结果正常,也可表现为检查结果有所偏离但达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标准或亚临床诊断标准,其本质大多是可逆的,若采用有效的干预方式不但可以改善生活体验并能恢复健康,否则将导致器质性病变并发展为疾病状态[3]。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对健康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扩展,对疾病状态的有效补充。

1.2亚健康态失眠概念

亚健康态失眠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制定,指亚健康人群的非器质性病变而引起的失眠症,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及多梦、恶梦、无睡眠感、睡后不解乏等,上诉症状亦可混合存在。亚健康态失眠达到一定程度(每周至少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等)即可诊断为失眠症[4]。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剧、环境改变等,亚健康态失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已成为亟需关注的社会问题。

2中西医不同认识

失眠症,古籍记载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等。其含义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本一致。古人对不寐的认识主要有心藏神论和阳不入阴论[5]。亚健康态失眠的发生与心理、生理、身体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最终导致阴阳失衡,形神失调[6-7]。亚健康态失眠为中医疾病谱,参照西医认识失眠的主要原因是过度觉醒假说和3P假说。过度觉醒假说认为失眠患者在睡眠和清醒时表现出更快的脑电频率、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3P假说认为失眠的发生和维持是因为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累积超过了发病阈值所致,其中易感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及性格特征等使个体对失眠易感;促发因素包括生活事件及应激等;维持因素是指使失眠得以持续的行为和信念,包括应对短期失眠所导致的不良睡眠行为(如延长在床时间)及由短期失眠所导致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等,尤其是对失眠本身的焦虑和恐惧[8]。

3干预方法及案例

亚健康状态的可逆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利用这一特征使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是亚健康研究的最重要目标。王超主任医师崇尚《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未病”思想”,提倡非药物疗法,不仅因其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而且疗效持久,无耐药性、依赖性及成瘾性[9]。其擅长使用的是针刺、放血、拔罐、推拿、灯火灸、茶饮、耳穴、足部疗法等。

案例一:文某,女,54岁,于2018年3月就诊。自诉反复失眠2月余,以入睡困难为主,心悸多梦,伴见头晕目眩,潮热,咽干。近一周因工作劳累后,失眠加重,致第二日精神欠佳,影响正常工作。舌红,脉细数。患者病情以入睡困难为主,结合舌脉,考虑证属肝血不足,虚热内扰,治宜养血安神除烦。针灸取穴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按时开穴,配合神门、安眠、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穴针刺,行平补平泻,留针30min,每日一次,6次为一疗程。通过子午流注针法调畅气血、助阴阳调和,一个疗程后,症状改善明显。

案例二:胡某,女,35岁,未婚,于2018年3月就诊。自诉反复失眠1月,以入睡困难为主,伴有易怒、情绪不稳,梦多,口微苦,舌淡苔薄,脉弦。采用肝俞、期门放血,治疗一次后症状明显改善。王老师认为肝俞配合期门穴属肝经俞募配穴法,体现的从肝论治治疗失眠理论。背俞穴作为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其中肝俞穴功效有疏肝降火、养肝退热、通络明目等。期门穴为胸胁部要穴,是足厥阴经之募穴,有疏理肝气、条畅气机的作用,采用放血疗法对因情志引起的亚健康态失眠疗效显著。

4结语

由于亚健康状态成因复杂且不明确,临床症状常表现为主观感受上的各种不适,无明显特异性病理可究,但其可逆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利用这一特征使得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恢复到健康状态是亚健康临床和研究的最重要目标。王超主任医师从2004年就开始不断实践,在“非药物疗法”理念的指导下,尝试传统非药物疗法结合声、光、电、磁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围绕“吃不好、睡不香、倦怠乏力、周身酸痛”亚健康状态,探索特定疗法对特殊亚健康状态的疗效,积累了一定临床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2]马宁,刘民.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2,(7):556-559.
[3]王洪奇.亚健康概念的早期演变:从希波克拉底到阿维森纳[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04):70-72-76.
[4]唐艳华,贺苇玮,杨艳,等.浅析亚健康态睡眠障碍的中医非药物干预情况[J].黑龙江中医药,2013,43(4):52-53.
[5]王翘楚.失眠症的中医诊断、辨证和治疗[J].中医药通报,2006(5):10-13.
[6]杨玉芳,孙贵香,龚兆红,等.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与亚健康刍议[J].国医论坛,2019,2(34):56-57.
[7]刘芹芹.中医针灸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1):51-52.
[8]苏亮,陆峥.2017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世界临床药物,2018,39(4).
[9]王芹芹,郑伟,余葱葱,等.中医非药物干预亚健康状态失眠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9):74-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3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