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效果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6 15:09: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需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使用抽签法将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预存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总量与患者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异体血使用总量比较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异体输血;出血量;引流量;血红蛋白;红细胞

本文引用格式:王鹏槐.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0):131-132.

0引言

现今,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各个发达国家与部分发展中国家得到了普及应用,效果非常理想。西方有研究学者[1]提出,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用自体血输血,能够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能够降低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率,能够减少血资源的浪费。现今,在神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输血引起了高度重视[2]。本研究探究分析了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现研究报告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需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90例,使用抽签法将9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在19-70岁,平均(44.56±3.28)岁;其中动脉瘤13例、垂体瘤19例、脑膜瘤14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在18-72岁,平均(45.11±3.57)岁;其中动脉瘤10例、垂体瘤18例、脑膜瘤17例。两组需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预存自体输血治疗,对照组给予异体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3天在患者的肘部大静脉进行采血,采血时间在15至20 min,采血量在400 mL左右,采血速度为15 mL/min。将采集好的血样放置于包含抗凝血药的储血袋中并送往血库保存。采血后,为患者输注4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8规格:500 mL)+400 mL菲克雪浓(武汉华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002规格:500 mL)。两组患者在手术前30 min,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501规格:(1)50 mg(2)0.1g(3)0.2g)、0.3 mg东莨菪碱(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519规格:1 mL:0.3 mg)。在进入手术室后,输注200 mL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并给予0.3 mg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7规格:2 mL:10 mg)、0.1 mg维库溴铵(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79规格:4 mg),给药方式为诱导行气管插管持续麻醉。术中,在输注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时候,应该按照2:1的输注比例。若患者失血量小于500 mL,则调整输液量,术中不予以输血治疗。在手术结束后缝合伤口的时候输注自体血。若患者术中输血量在500-1000 mL,对照组输注异体血,观察组输注自体血。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血使用总量与患者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

1.4统计学分析。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以(±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计数资料的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异体血使用总量比较存在差异(P<0.05),见表1。


\


对照组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3天、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


3 讨论

现今,自体血输血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最为广泛,尤其是在手术治疗中,更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法。在术前采集患者自身血液,在术中应用患者自己的血液进行输注治疗,是能够降低患者输血过程中的感染率的。也有研究学者[3]认为,应用自体血输血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异体血的输注量,而且能够避免血液感染以及其他毒副反应发生,能够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既往临床实践[4-5]显示,患者在实施手术过程中进行异体血输注,会因为血源的不同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免疫力衰弱现象,导致患者术中容易出现伤口感染、愈合延迟等不良现象。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因为异体血源头把握不当从而引发术后肝炎,甚至会感染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在一些医疗发达的国家,普遍建议应用自体血液输血技术。预存自体血液输血技术在临床应用,能够让手术中有几率发生大出血的患者,摆脱对血源的困扰。患者手术期间能够使用自身血液完成输血治疗,从而有效避免血液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能够避免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传播,安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6]。

本研究纳入90例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多数是肿瘤患者,在手术中牵扯到的神经与组织比较多,且复杂,术中有很高的几率出现大出血现象。因此,术中输血治疗是不可避免的。应用自体血输血治疗,不仅能够缓解现今医院血库血源紧张的问题,也能够最大程度的让患者放心,加强患者对手术的配合。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术前3天与麻醉诱导前的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存在差异,由此可见,预存自体血对于患者有一定影响。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不存在差异,则意味着运存自体血对于手术没有影响。

综上可知,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斌,王静,陈玉清,等.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2):62-63.
[2]高华,李悦.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价值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9):92.
[3]黎云.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应用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3):25-26.
[4]张杨文,翁建盛.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2):4329-4330.
[5]刘伟,惠磊,王吉寿,等.预存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老年脑外科手术患者脑组织氧合和乳酸代谢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3):34-37.
[6]黄梅姣.神经外科手术中预存自体血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保健文汇,2017(10):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2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