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管理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2 09:04: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措施对膀胱管理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实施集束化护理对膀胱管理的干预应用于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管理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地降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静.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管理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42-343.

0引言

正常排尿活动是由脊髓、脊髓上反射中枢及交感、副交感、躯体神经共同参与完成,由先天异常或损伤大脑、脊髓、支配膀胱的神经、膀胱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即为神经源性膀胱(NB)[1]。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是动态发展的,必须对患者的储尿及排尿功能、临床症状及身体状况进行动态分析,并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宜的膀胱管理方法。集束化护理干预将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集合起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2]。目前的膀胱管理方法如挤压排尿、留置尿管、行为训练等,通过早期干预、正确处理、终身护理和定期随访等集束化护理模式可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膀胱管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7年11月年2018年9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的48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5.1±1.2)岁。两组患者均行辅助排尿、药物治疗、行为训练等膀胱管理方法,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24例患者实施常规膀胱管理,主要包括: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评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专科评估,为患者实施定时排尿、药物或手术治疗、盆底肌训练等促进储尿或排尿功能的恢复。观察组24例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手卫生、遵循最大无菌屏障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感染的监测、导管的护理、教育的培训、神经营养及康复治疗[3]。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对临床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依据《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指南(2017版)》[4],进行相关文献查询,分析循证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实践做出准确的护理决策。

1.2.1个体化方案

通过评估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认知、膀胱充盈期及排尿后生命体征的变化、躯体感觉运动平面、会阴部的感觉及运动功能,肛门括约肌及盆底肌自主收缩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处理方案。治疗原则是保证逼尿肌压力在储尿期和排尿期都保持低压、安全范围内,遵循间歇性导尿的实施原则,协助膀胱排空且有助于膀胱反射的恢复。

1.2.2排尿方式

在尿流动力学检查允许下,实施辅助膀胱排空的方法或腹部加压排尿等措施恢复患者控尿能力,并定期随访,减少并发症。在急性期应用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且短期内不必间断夹闭导尿管[5]。在膀胱充盈时拔管,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1.2.3心理支持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是一个长期的病变过程,心理支持需尽早开展并贯穿全程。病人的心理过程在复杂、动态的变化中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多种消极因素的困扰。因此,早期应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以协助其进行情绪调节。情感支持是指基于对病人照顾、鼓励、关怀、信任或爱心,使个体感到舒适[6]。护士耐心与病人交流,讲述排尿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增强康复治疗的信心。

1.2.4预防并发症护理

1.2.4.1预防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堵塞


妥善固定各种管路,保持引流通畅,集尿袋的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的水平,防止尿液返流。观察尿液的色、质及量并记录。鼓励患者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达到内冲洗目的。在置管期间发现引流不畅,用60mL注射器回抽或用手挤捏使其通畅,必要时行密闭式膀胱冲洗。

1.2.4.2预防泌尿系感染

合格的留置导尿和清洁间歇性导尿是预防尿道损伤和泌尿系感染的保证。以《基础护理学》为标准,组织全体护士统一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施导尿前完善对患者的评估,首选亲水涂层导尿管,可有效减少尿道感染,降低尿道损伤,减轻患者插管不适和疼痛感。推荐细腔尿管以降低创伤风险。间歇性导尿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尽早开始,根据评估结果每天导尿4-6次,以患者安全导尿量为宜。实施无菌操作,遵医嘱应用抗生素,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2000mL以上,定时行尿常规化验。保持尿液引流系统密闭,勿随意打开接头。同时做好会阴部清洁卫生。

1.2.4.3膀胱痉挛

管路的刺激、引流的不畅、腹压增加均可引起膀胱痉挛。因此选择材质、型号合适的尿管,且气囊的注水量<15mL,减轻对膀胱三角区的刺激。行膀胱冲洗操作,冲洗液的温度控制30℃左右。嘱患者避免用力咳嗽,保持大便通畅,观察有无腹胀的不适。患者出现膀胱痉挛时,让患者放松、深呼吸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解痉药物。

1.2.5康复护理

拔除尿管者指导患者使用假性导尿,通过规律性、渐进性的腹肌、耻骨尾骨肌和提肛肌训练等方法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教会患者收缩腹肌,憋气用力靠腹压排尿。也可激发扳机点排尿或Crede手法按摩排尿。同时教会患者做提肛运动,增强外括约肌功能的锻炼,有规律地收缩提肛肌。这些专科康复技术必须在出院前让患者掌握。

1.2.6健康指导

在神经源性膀胱管理中不仅需要患者和家属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内容,而且还要其能够正确地执行(即依存性)[7]。嘱咐患者做到四要:要饮食规律、要营养丰富、要易消化、要排便通畅。四忌:忌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忌胀气食物、忌烟酒。根据体力适当活动,定期门诊随访,做好排尿日记。

1.3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为管路堵塞、泌尿系感染、膀胱痉挛三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I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由表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管理是泌尿外科专科护士的必备技能。集束化护理干预广泛应用于围术期,通过提供给护理工作者科学的循证依据,为患者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计划并完善执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8]。从本次研究的结果得知,针对易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对膀胱管理实施集束化护理,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蒋云生.泌尿系统症状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48.
[2]陈永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中心静脉导管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89-891.
[3]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667.
[4]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践指南(2017版)[J].护理学杂志,2017,32(24):1-7.
[5]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系管理与临床康复指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3,19(4):301-317.
[6]康晓凤,李峰.慢性病同伴支持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3):219-222.
[7]郑彩娥,李秀云.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97.
[8]BRADFORD W.TODD D.Patient-safety and quality initiative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iogy,2006,19(2):140-14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