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例的治疗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1 11:53: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以及泌乳素等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4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同时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以及泌乳素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同时其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小。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米非司酮药物;临床治疗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冷卫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例的治疗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100-101.

引言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我国妇产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疾病,具体是指卵巢功能减退使患者无法进行正常排卵,同时孕激素缺乏使患者增殖内膜无法完成分化成熟,进而导致患者子宫内膜出现生长异常状况,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子宫不规律出血和月经频发等,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感染甚至休克,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严重不良影响[1]。因此本文对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4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实验意见书。患者的年龄43~57岁,平均(48.6±2.5)岁;病程在4个月至2年,平均(1.2±0.4)年;血红蛋白水平在82~107 g/L,平均(93.5±3.7)g/L。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阴道脱落细胞涂片、诊断性刮宫等方式检查均符合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患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月经周期不规律、阴道有异常出血量、月经增多或闭经;③患者的肝肾功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均处于正常水平。

排除标准:①对米非司酮等临床治疗药物有过敏症状的患者;②合并有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妇科肿瘤疾病的患者;③内分泌代谢出现异常的患者;④在1年时间内接受过激素治疗的患者。

1.2方法

43例患者均采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对少量出血症状的患者控制药物剂量在25 mg/次,每次服药间隔时间为12 h,对于中量出血症状的患者控制药物剂量在25 mg/次,每次服药间隔时间为8 h,对于大量出血症状的患者控制剂量在25 mg/次,每次服药间隔时间为6 h,此后每隔3 d将患者剂量减少1/3并维持在15 mg/d的水平,患者的临床治疗周期为3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根据临床症状变化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显效表示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完全消失且月经情况恢复正常;有效表示患者月经情况基本恢复正常但阴道仍有少量出血现象;无效表示患者的阴道出血症状和月经情况均无明显改善,总体有效率=(显效+有效)/患者例数×100%。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以及泌乳素等临床指标进行检测对比。③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输入SPSS 20.0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表述并通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s)表述并通过t检验,若组间对比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3个月治疗,43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35%。

2.2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对比

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以及泌乳素等指标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


2.3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4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腹痛症状,有1例出现腹泻症状,有1例出现皮肤潮红症状,同时出现子宫出血、肝肾功能异常以及皮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0,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

3讨论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前列腺素生成异常、血管形态异常、溶酶体数量与功能异常以及纤溶活性增强等,同时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式也有多种,治疗原则一般是积极止血、调整月经和改善机体功能[2-3]。其中诊断性刮宫术能够对患者起到直接的止血作用,但却很容易导致病情反复且需要将患者子宫完整切除,对患者的损伤相对较大;性激素方法也有较显著临床效果,但其治疗过程较复杂且很容易引起肝脏损伤、加速子宫内膜生长等副作用[4-5]。而米非司酮是一种强效孕激素拮抗剂,与受体的亲和力比较强,可以在受体水平直接发挥药物作用[6]。通过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一方面可以抑制患者的卵泡发育与排卵延迟,减少患者的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增加闭锁卵泡素使患者绝经;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患者的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雄激素受体表达,减少患者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分泌,进而有效抑制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症状[7]。

在本次研究中,43例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同时治疗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雌激素、卵泡刺激素、孕酮以及泌乳素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这说明米非司酮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疾病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缓解患者的子宫出血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子宫指标,同时其药物副作用较小,不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一结果与国内其他专家的研究也是一致的[8]。

综上所述,米非司酮对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参考文献

[1]张瑜,顾颖,赵慧娜.中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例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16,49(41):170-172.
[2]邵颖.米非司酮与曼月乐缓释系统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效果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28):166-167.
[3]Li H,Chen C,Gao HB,et al.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endomentrium for perimenopausal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J].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2017,49(26):141-142.
[4]梁娟,何玉宁.经阴道超声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7):200-201.
[5]安彩红,李风军,时敬新.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46(48):143-144.
[6]Nalgirkar SP,Vinchurkar SA,Saoji AA,et al.Yoga as a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A Controlled Pilot Study[J].Journal of Mid-Life Health,2018,29(41):108-113.
[7]欧阳芳.宫内膜厚度对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方案的参考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7):100-101.
[8]曾于珍.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旬刊,2016,48(25):128-1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9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