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从脊柱论治临床常见病举隅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10 09:54: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通过临床观察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一些临床常见病包括内科疾病应用常规疗法效果欠佳,若从调理脊柱入手则能很快改善症状,甚至有部分患者能够得到治愈。现从中医理论结合西医相关知识探讨脊柱与一些临床常见病的内在联系,为临床拓宽治疗思路。

关键词:脊柱;内科疾病

本文引用格式:谭艳丽.从脊柱论治临床常见病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357.

0引言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一些脊柱相关性疾病如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关节错位、椎间隙变窄等,在引起局部酸胀不适的同时往往也会导致许多内科疾病,如眩晕、心慌胸闷、痛经等,对此类病症通过内科疗法效果不明显时,可尝试将调整脊柱作为疾病突破口。如宁国利[1]等采用针刺结合反向整脊推拿治疗颈性高血压疗效显著。董建军[2]等对106例脊源性心悸患者进行整脊治疗,心电图恢复率高达98.04%。陈文才等[3]对3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用骨盆牵引及复位手法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脊柱与内科疾病是否存在联系,又存在何种联系,值得进一步的探究。

1颈椎病

案例一:一女性患者,因平躺后饮食次数增加前来就诊,自述夜晚可食十余次,伴有反酸,余如平人,曾就诊于多家医院,胃镜等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以往治疗多从脾胃论治,病情未得到控制。在我科体格检查时发现颈部压痛,影像学提示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4-5椎间盘突出。诊断为颈椎病(交感神经型),取穴为双风池、颈夹脊、大椎,针刺十次后痊愈。

此病例症状都指向内科疾病,但从脾胃论治却未能显效,针刺颈椎后方得治愈,进一步肯定了颈椎病的诊断。在颈椎病的几种分型中,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最为复杂,其引起的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及咽部异物感等,在临床上应仔细鉴别。目前临床上常有脊椎小关节紊乱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报道,解剖学上[4],影响胃、十二指肠功能的节前纤维主要从胸6-12脊髓侧角发出,通过胸6-12的交感干神经节,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的节后纤维走向腹部的消化器官。当脊椎发生异常改变,相应的节前纤维带动交感干神经节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消化系统症状。

2颈性高血压

案例二:患者,男,45岁,因头晕三年前来就诊,每天下午五六点发病,颈部不适伴有压痛点,怕冷,舌中见裂纹,余无其他不适。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血压不详,就诊时双侧舒张压100mmHg,收缩压正常。辅助检查:寰枢关节失稳,椎动脉狭窄,一直未给予处理。诊断为颈椎病(椎动脉型),处方:双风池、大椎、颈夹脊,于大椎穴提插捻转进行重刺激,双风池热敏灸,留针30分钟,3次治疗后发病一次,头晕较前减轻,于患者平静呼吸时量血压,两侧舒张压分别为80mmHg,90mmHg。治疗5次后,患者头晕消失,血压正常,颈部不适缓解。

颈性高血压,临床上通常表现为颈椎异常和血压增高,通常这种类型的高血压按常规治疗,效果往往不明显,而颈椎症状被控制后,血压随之下降。本案由于寰枢关节失稳,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致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头晕。故对颈项部的脊柱内环境进行干预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今后的类似病例提供了指导意义。

\

 
3心悸

案例三:患者,男,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胸闷三天,自觉心中悸动不安,余无其他不适。查体时发现身柱及神道压痛,在两穴进行针刺,捻转提插使其滞针,强刺激约两分钟后出针,心慌胸闷感消失。临床中存在大量的类似病例,一般在胸段都能找到反应点,对其进行刺激症状都能得到及时的改善或治愈。

临床上心功能改变的病因有很多种,除了心脏自身病变,也有部分因脊椎异常引起,包括颈椎或上胸椎小关节失稳、错位等。研究表明调控心脏的交感神经,其低级中枢从1T-5T的脊髓侧角细胞发出,其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颈部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再组成相应的心脏神经从而支配心脏的功能活动[5]。当脊椎发生错位时,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引发症状。段俊峰[6]等也指出颈以及上胸椎错位可以引起心功能改变,以纠正脊柱错位为主的治脊疗法效果满意。

4尿失禁

案例四:一老年女性,因腰腿疼痛半年余前来就诊,影像学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主穴:命门、腰阳关、双(肾俞、志室、大肠俞、秩边)。治疗10次后,患者反映腰腿疼痛缓解,同时小便失禁得到明显改善。

尿失禁在女性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解剖上人体正常排尿需要各级中枢神经协调控制,其中,脊髓排尿中枢属于低级中枢,在排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杨静[7]等研究发现脊髓排尿中枢位于腰骶段交感神经元和骶髓,支配排尿肌肉的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纤维基来源于S2-4前角或侧角细胞,故腰骶段也常作为治疗区。

以上案例中涉及的疾病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基本囊括了现代的内科疾病,总结以上几个内科疾病特点,都和脊柱存在内在联系,当脊柱发生异常改变时,内在平衡失调,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治疗方面,从脊柱入手,分别能在颈、胸、腰骶段找到反应点,通过刺激相应穴位都能够得到很好的疗效,为内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从中医角度,以上所取腧穴大都位于脊柱或脊柱旁,督脉一直贯穿其中。督脉,循后背正中,为阳脉及十二经脉之海,与十二经气血交汇贯通,从而对四肢百骸、全身脏腑起到濡养温煦的作用。同时,在奇经八脉中,不同于其他六脉的溢蓄调节气血的作用,督、任两脉是较大范围的调节,故凡督脉受到内外因侵袭时,机能失调,必累及脏腑十二经气血,反之,脏腑相关疾病通常也能反映在督脉上,此时,调理督脉亦能获取良效,故督脉也能治疗内科病。

通过总结以上论述,加之现代临床、实验研究的证实,可发现脊柱入手确实能治疗相关内科疾病,并且在临床上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当用传统治疗方法效果欠佳时,不妨从另一角度去思考,探查病因是否与脊柱相关,找出反应点(一般为神经或纤维的发出点),进行相应的刺激,恢复机体的内在平衡。在此过程中,也相应地延伸了督脉的主治范围,这不仅是对古代医学的经验传承,更是对先贤文化的补充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脊柱和督脉的临床意义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

\

 
参考文献

[1]宁国利,马龙,代根奇,等.针刺两池配合反向整脊法治疗颈性高血压99例[J].中医研究,2012,25(09):50-52.
[2]董建军,张盼,张桂锋.脊诊整脊疗法治疗脊源性心悸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4):135-138.
[3]陈文才,韦广兴,陈维龙,等.肠易激综合征并脊柱相关性疾病治疗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3(19):312-313.
[4]曹佳懿,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7):538-540.
[5]谢琪.治脊疗法对脊椎相关性心律失常的干预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中医外治发展论坛暨全国第六次中医外治学术年会与技术展示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3.
[6]段俊峰.脊椎病与心脏病相关的研究及进展[A].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广东社会学会健康研究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2007:1.
[7]杨静.温针灸八髎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95.html
本文标签: 脊柱 ,内科疾病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