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拨针治疗臀中肌损伤42例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9 13:41: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观察拨针治疗臀中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符合臀中肌损伤诊断的患者,用拨针治疗,选取臀大肌、臀中肌间隙为进针点或触摸时臀部硬结、条索,等治疗点。结果总有效率95.24%。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VAS积分比较,差异显著(t=20.2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拨针臀中肌损伤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臀中肌损伤;拨针;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弓国华,孙绍君,王贤海,等.拨针治疗臀中肌损伤42例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127,131.

0引言

臀中肌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的运动如站立,行走,蹲起,下肢外展等动作,臀中肌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日久易造成损伤。另外当今社会多数人久坐,造成臀大肌力量减弱,臀中肌代偿性劳损,从而臀髋部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笔者自2016年以来,运用超然拨针(直径约2mm)松解治疗臀中肌损伤42例,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42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8-68岁,病程0.5-10年。

1.2诊断标准[1]

①患侧臀部臀中肌投影部位可触及结节条索以及压痛点或扳机点。而且根性刺激症状不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反应或局限于臀部痛。②不明原因的小腿、足踝部关节的疼痛与不适,或者虽有足踝部损伤病史但按常规长时间治疗后,效果不明显。③患肢单腿站立时引起局部疼痛或原疼痛加剧,行梨状肌紧张试验也可出现相似症状。

\

 
1.3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签署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2治疗方法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健腿伸直,患腿屈曲。根据自身临床实践经验一般选择臀大肌、臀中肌间隙为进针点或触摸时臀部硬结、条索,标记笔标记,局部常规消毒,铺洞巾,术者带无菌手套,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10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在定点处用破皮针刺破皮肤,用超然拨针一号刺入,刚进入时有抵触感,稍施力后出现落空感,刺至臀中肌在髂嵴起点处行磨骨刺激2-3下,调转针头在臀中肌横断面深层进针,透过肌组织,行杠杆力向上拨松,停留10秒左右,继续掉转针头至大转子处行磨骨刺激2-3下,亦可酌情对臀小肌、臀大肌给予松解,逐渐将针退至皮下,以进针点为圆心,在浅筋膜层给予360°松解。松解后出针,在针眼处拔罐,拔出少量血液,用酒精棉球擦净针眼周围皮肤后,用小块碘伏覆盖针眼,用输液贴“十字固定”碘伏。12小时后去掉碘伏,用输液贴继续覆盖针眼,嘱患者至少3~5天内根据针眼愈合情况针眼不得沾水,以防感染。1周1次,

2次为一个疗程。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3.1.1臀中肌损伤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臀部臀中肌部位无压痛及肢体远端放射痛。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一般性的工作和生活无明显疼痛,只在触诊时有压痛以及肢体远端放射痛。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症状加重。

3.1.2VAS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让受试者标出代表本次疼痛程度的相应分值,评价疼痛程度。



3.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VAS评分计量资料治疗前后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3.3.1本组42例,治愈26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见表1。


\


3.3.2治疗前VAS积分7.14±1.52分,治疗后VAS积分2.10±0.68分,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VAS积分比较,差异显著(t=20.21,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4体会

由于臀中肌的位置结构以及人的不断活动,尤其是长时间不正确的姿势及过度的活动,从而导致臀中肌易受劳损。另外久坐可导致臀大肌力量减弱,臀中肌代偿性劳损也是臀中肌劳损的重要原因。长时间、反复的劳损,最终导致局部软组织的瘢痕、粘连,挛缩、从而引起臀髋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影响周围神经,出现神经症状。臀中肌以短腱止于股骨大转子,受臀上神经(L4-S1)支配[3]其后下部分位于臀大肌的深面,前方为阔筋膜张肌肌腹,后方为梨状肌。由于臀大肌和阔筋膜张肌的有力代偿,使病损局部的症状常被其反射区产生的症状所掩盖,故此病易导致漏诊和误诊。臀中肌损伤按照发病原因一般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急性损伤多有明显的外伤史,大多由下肢突然猛烈的外展或以髋部为顶点的躯干侧方摆动而损伤。慢性损伤常出现在以腰臀部扭转活动为主的运动和劳作中,损伤日久,臀中肌的肌腱膜及附近软组织等粘连、结疤、挛缩。由于其紧邻梨状肌的解剖特点,有时甚至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坐骨神经症状。临床上一些不明原因或按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臀髋部、小腿、足、踝部的疼痛、酸胀不适,多与此肌的损伤有关。臀中肌损伤后多可在患侧臀中肌触及痛性结节或条索状物阳性反应点,阳性反应点多在髂骨嵴外侧即臀部外上象限,臀中肌起始部。按压时可有同侧臀、骶部的胀痛。有时患者诉膝关节远心端疼痛、麻、胀感,而经检查膝部无明显病理改变。可能是臀中肌病损所产生的病理神经冲动,经腰4-骶1脊髓神经节段同根反射而引发。患者多无臀髋部疼痛、不适感。但臀中肌紧张时,如患肢单腿站立或大腿用力外展外旋时,可引发膝部症状加重,同时梨状肌紧张试验可诱发臀中肌疼痛加重。

“拨针效应”[4]作为治疗软组织损伤的重要理论,是治疗疼痛症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拨针的长度决定了其可以任意透拨到想达到的各组织层次,其粗细及材质决定了其重要的“杠杆作用”,其针体的形状使其不易伤害到重要的组织,最大限度做到少出血,不伤神经、肌肉、肌腱等组织。通过拨针对肌源性筋膜劳损的松解和皮下增生脂肪垫的软化等作用,使挛缩硬化的软组织及邻近的脂肪垫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强组织新陈代谢,使瘢痕组织吸收,最终达到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

拨针疗法疗程短、见效快、无药物治疗对于全身的副作用,既尽快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更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韦贵康.实用骨关节与软组织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176-177.
[3]靳安民,汪华侨.骨科临床解剖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2013:242.
[4]陈超然,吴湘莲,陈俊,等.拨针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3-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7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