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5:03: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创伤性肩周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中药、电针以及推拿治疗,观察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关节稳定度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76例患者在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医综合疗法;创伤性肩周炎;临床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崔喜双.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创伤性肩周炎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79,182.

0引言

肩周炎的发生机制是因为骨折、肩部肌肉损伤等造成的肩关节组织气血不通,从而造成肩关节周围组织的黏连[1]。其发病的特点主要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前者是指因外伤所造成的肩部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而后者称为特发性肩周炎,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2]。本次研究应用中医综合疗法对因肩部损伤所造成的创伤性肩周炎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患有创伤性肩周炎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42例,女34例,平均年龄(48.47±12.61)岁,平均病程(2.65±1.48)月;肩部肌肉损伤27例,肱骨外科颈骨折5例,肱骨干骨折16例,肩胛骨骨折8例,锁骨骨折6例,伴大结节骨折7例,单纯肱骨大结节骨折7例。

1.2治疗方法

1.2.1中药治疗


采用川芎、赤芍、木鳖子、海桐皮、三棱、鸡血藤、生草乌、生川乌、泽兰、川红花、生南星、土茯苓、木瓜、莪术。将以上药物打碎后使用医用酒精浸泡1周,装入无纺布袋,蒸锅加热加湿半小时后放入恒温箱备用。使患者保持侧卧位,将中药包至于病患处,约20min。

1.2.2推拿治疗

治疗前期使用推压、揉捏的轻手法为主,对患者斜方肌、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胸大肌进行从远端至腋窝方向的治疗,均行3~5次。治疗中期主要以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功能,行气活血为主,使用揉捏的中度手法对斜方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菱形肌进行放松治疗,以达舒经通络和行气活血的目的,均行3次。治疗后期的治疗手法与中期基本相同,主要以提高关节活动度,松解黏连为主;而对肌肉中出现的硬结等,采用弹拨的重手法进行治疗,对每个激痛点弹拨1min。根据肩关节的活动情况,进行有节律的摇晃,持续1min。

1.2.3电针治疗

治疗前期选穴肩贞、肩前、曲池、合谷、太冲等进行治疗,治疗中后期加用阳陵泉以及悬钟穴。使患者保持侧卧位的方式,在肩贞、肩前、曲池、合谷、太冲穴针刺斜向三角肌方向,连接电针仪,疏密波,形成患者肌肉的收缩,直至患者忍受程度,同时留针20min。

1.3疗效评判

使用JOA肩关节疾患治疗判定表,将其分为3个维度,疼痛评分、功能评分、关节稳定度评分。治疗效果评价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肩周炎治疗效果评价:若患者肩部疼痛消失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则为治愈;若患者肩部疼痛减弱,肩关节功能改善则为好转;若患者各项症状均为有所改善则为无效。

1.4统计学方式

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情况


76例患者在治疗后所有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所有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2.2治疗结果

76例患者在治疗后,有31例治愈,42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96.05%(73例);治疗无效3例(3.95%)。

3讨论

外伤性肩周炎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功能障碍以及疼痛,由于患者年龄、病程等因素,其功能受限以及疼痛的程度也有所不同。中医综合疗法的目的则在于对患者血液循环以及患处局部组织代谢进行改善,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促进组织修复,防止出现组织痉挛,肌肉萎缩的发生[4]。本次研究采取电针治疗创伤性肩周炎能很好的起到舒经通络止痛的效果,通过早期的选穴以及上肢循经选穴,通利关节,化瘀止痛,行气血,标本兼治。中药治疗则是通过诸药在煎制后应用于肩关节,能明显改善患者肩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松解黏连,同时其热蒸汽能促进药效渗透进患者患处,以达软坚散淤,活血通络的效果[5]。而推拿治疗则能更好的使淋巴循环,提高患者局部肌肉组织的修复,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同时消除水肿以及防止致病致痛等物质的吸收[6]。

综上所述,在对创伤性肩周炎的治疗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早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式,而中医综合疗法则能更有效的控制住肩周炎的发展进程,同时治疗过程中未有不良反应发生,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黎玲,张林,罗雯茜,等.自拟祛瘀止痛外敷剂联合关节松解手法治疗肩周炎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11):148-151.
[2]史闳贵,李维,禹志韫,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4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9):84-85.
[3]黄阳鑫.中医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3):165.
[4]胡元水,王旭,张俊,等.综合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5):91-94.
[5]徐彬,江萍,贾小祥,等.综合疗法序贯治疗冻结肩4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9,27(2):62-63,67.
[6]张录杰.减压放血针加电针治疗急性期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6,36(9):933-9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5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