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8 14:56: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索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防治的关联。方法通过分析阐述中医治未病思想,揭示其对亚健康状态防治的有效干预措施。结果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心理调节、生活方式、理疗保健和中医药几个方面加以干预,可有效防治亚健康状态。结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治未病思想给予相应干预,有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工作及行为等习惯和方式,从而达到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学;治未病思想;亚健康状态;防治

本文引用格式:热孜亚·艾热提,阿依加玛丽·阿卜杜外力.中医治未病思想与亚健康状态的关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201-202.

0引言

亚健康状态在医学上是对人们身心状况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的泛称。换句话说,亚健康状态即指机体无明确、显著的疾病,但存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种种不适感或症状,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活力降低、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且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日益增多,受到世界范围内医学界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或称其为“世纪病”[1]。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处于疾病状态人数约占15%,完全健康人数也只占15%,其余70%人口都处于亚健康状态[2]。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降低、退化或老化。中医治未病思想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防治亚健康状态方面具有诸多启示。

1中医学对亚健康的认识

祖国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总结完善,内涵和内容都博大精深。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可谓是中医学经典著作,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中医学后续发展影响深远。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的标志即阴阳平衡,也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遂有“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一说法。人体从健康到亚健康,再到疾病、死亡,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中医学里虽没有亚健康状态这一概念,但与之对应的是人体由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衡,再到阴阳离绝这一动态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被称为亚健康状态,也就是中医学中的未病状态。通过分析中医未病学理论,可以发现,亚健康状态具体即为潜病态和前病态。

\

 
2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内涵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3],这是《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未病,代表着中医学极为重要的疾病防治思想。治未病即预防疾病,通过提前采取措施来防止一些疾病发生、发展、传变。中医治未病思想基本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二是已病防变。正如《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所云,“上工救其萌芽”[4],意思是对未发生的疾病进行防治,即预防疾病思想。而《金匮要略》则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5],意思是肝病可引起脾病,实脾加以预防,即预防病变思想。有学者认为,解释未病不应仅仅视作没有疾病,而应视作人体自觉症状和体征表现尚不明显的各种状态。一些疾病潜伏和隐匿阶段,甚至尚未认识的无症状时期都可视为未病状态。

3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干预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重点在于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即从宏观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调理,一方面采取措施消除异常、纠正失调,从而改善病理状态;另一方面循序渐进以恢复正常、协调的生理状态,在此基础上调整阴阳,最终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3.1心理调节干预

治未病用于防治亚健康首先强调身心并治,情志调节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基础。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代表着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既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与平衡具有显著影响。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也可看做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情志调节可改善人的精神,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减少异常刺激,因此也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基本前提。通过心理调节干预外调精神、内保真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减少亚健康的发生。

3.2生活方式干预

治未病思想中对生活方式的干预主要体现在调饮食、慎起居,强调劳逸结合。饮食干预防治亚健康状态即提倡科学饮食结构,保证机体功能运行各种营养充足但不过剩。起居干预即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持合理的劳动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改善血运、保持体力和脑力,从而增强体质。《内经》通过“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6],告诫后人破坏自然规律、生活无度,必然以健康为代价。现代人们生活普遍节奏快、压力大,只有克制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健康饮食、起居的生活习惯,才是避免发生亚健康的关键。

3.3中医特色理疗技术

中医认为经络与脏腑相互关联,通过刺激穴位、经络传导可有效促进气血循环、平衡阴阳,因此对亚健康状态有预防作用。推拿按摩是中医调理健康、防治疾病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外部干预以达到通经活络、滑利关节的目的;穴位针灸、艾灸则作用于人体各个穴位,以针刺或艾条灸的方式刺激穴位从而改善对应的机体功能;中药热药包将中药材配伍加热敷于身体部位,药性渗入皮肤起效,可解除炎症、消肿去痛。此外,还有拔罐、刮痧、针刺放血、足浴、药浴、熏蒸疗法,蜡疗、火疗、涂油疗法、中药蒸汽浴等诸多疗法,具有祛湿祛邪、调节平衡、增强体质等显著功效。

3.4中医药干预

中医学中中药材的运用颇为丰富,既可用于亚健康状态预防又可用于亚健康状态治疗。结合中医辨证思想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亚健康人体多表现为虚证或虚中夹实之证,选择安神养心、滋阴补肾、健脾和中以及疏肝行气药材效果最佳[8],有助于改善脏腑功能,调节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同时还可保护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亚健康人群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情志、生活、理疗和药物等方面加以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气血循环、改善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防治亚健康状态。中医治未病思想可作为亚健康防治的理论指导,全面提高人们的健康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访江,王玉珠,刘书斌,等.“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中医健康管理在亚健康状态人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内科,2017,12(5):94-97.
[2]孟昱林,张海艳,宋宝国,等.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7,12(8):228-231.
[3]Liao YH,Li CI,Lin CC,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djunctive therapy improves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lung cancer patients[J].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Clinical Oncology,2017,143(12):1-11.
[4]Tian YF,Zhai CT,Gao HN,et al.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the nailfold microcirculation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eople in sub-health status[J].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17,27(4):1-7.
[5]冯志杰,谭亚芹.浅谈中医“治未病”思想对现代生活的指导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2):15-16.
[6]袁萍,郭兰,兰晓玲,等.中医治未病应用在体检中对亚健康人群的效果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7,37(4):558-559.
[7]杨玲玲,薛杨,王燕萍,等.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0):349-352.
[8]赖长沙,李学麟.基于治未病思想之理气健脾法治疗亚健康失眠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8,33(22):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