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讨论不同部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精神分裂的疗效。方法 现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12 月本院收治原发性精神分裂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 30 例、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在左侧颞叶位置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实验组在双侧额叶位置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 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原发性精神分裂治疗中,可在双侧额叶位置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左侧颞叶;双侧额叶;精神分裂
本文引用格式:丁桂海 , 李彬. 不同部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精神分裂的疗效对比[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4):57-58.
0引言
原发精神分裂是临床常见疾病,即为阴性精神症状 [1]。其阴性症状为首的症状现如今得到了医生的高度重视,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精神功能缺失或者减退,其中包含注意障碍、没有快感体验、缺乏意志、感情平淡等 [2],并具有愈后不良等特征。现如今在阴性精神分裂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缺少特异性药物,但治疗中使用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治疗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3]。但有关资料证实,阴性精神分裂患者和边缘系统、前额叶皮质等位置多巴胺功能出现降低相关。因此对患者实施重复经颅磁刺激,并选取 2017 年 5 月至2017 年 12 月本院收治原发性精神分裂患者 60 例作为调查对象,详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现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本院收治原发性精神分裂患者 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30 例、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包含了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22-50 岁,平均(71.5±1.3)岁。实验组包含了男 17例、女13 例;年龄 22-50 岁,平均(71.5±1.3)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等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患者左侧颞叶位置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流程如下: 我院在本次治疗中将使用 RTMS 仪器,将仪器刺激磁头进行翻转,和患者脑部头皮位置呈 180º,并有无效刺激产生,调整频率将其设定为 10/Hz,对患者左侧颞叶处进行刺激治疗, 实验组在双侧额叶位置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为坐位,将佩戴帽治疗仪对患者进行佩戴,医生将探头对准患者的头颅处,将刺激位置定于双侧额叶位置,调整频率,将其设定为 10/Hz,将刺激强度设定为 110%,将每序列持续时间设定为 12/S,将间隔时间定为 1 min,治疗时间应为 20 min,每天进行 1 次治疗,10 d 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 2 个疗程,每周仅进行为期 5 d 的治疗。
1.3疗效观察和评价
1.3.1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 SANS 评分情况。
我院采用Anderson 症状量表进行测评。
1.3.2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
患者 SANS 测评分值减分低于高于 75% 为显著;分值低于 74% 高于 50% 为显效; 分值低于 49% 高于 25% 为有效;分值低于 24% 为无效。治疗有效率 = 显著 + 显效 + 有效。
2结果
2.1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见表 1。
2.2对照组和实验组 SANS 测评结果对比。
对照组治疗前 SANS 测评结果为(26.91±3.65)、治疗一个疗程为(23.19±3.17)、治疗两个疗程为(21.33±3.22),实验组 治疗前 SANS 测评结果为(26.92±3.66)、治疗一个疗程为(21.18±2.15)、治疗两个疗程为(19.33±3.12),经对比 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以前 SANS 测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临床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以后对照组 SANS 测评结果差于实验组,经对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 0.05)。
3讨论
经颅磁刺激是我国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是由 Barker 教授所提出 [4],在本世纪 80 年代逐步发展并应用,属于生物刺激科技,对患者大脑神经功能可产生一定改变和影响。这种治疗方式的原理为转换电磁,经过外颅刺激脑部指定的位置, 对皮层神经细胞活动起到激发的功能。根据有关资料证实, 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远隔皮层以及局部皮层起到有利的作用, 对皮层局部重建起到激发的作用,同时可传递颅内神经递质, 对神经元兴奋性分子起到调节作用,调节效果显著 [5-9]。但根据进一步证实发现,患者阴性症状程度和双侧额叶结构以及功能障碍相关,因此对双侧额叶进行有效刺激,可提高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将电波频率设定为低于 1 Hz,对患者RTMS 产生抑制的作用,将电波频率设置为 5-25 Hz 的高频, 对 RTMS 产生兴奋的作用,RTMS 是新型刺激模式,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治疗中应用低频刺激以及短时间刺激,对患者大脑皮质奋记忆可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以后对照组 SANS 测评结果差于实验组,经对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P< 0.05)[10-12]。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精神分裂治疗中,可在双侧额叶位置上进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燕. 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模式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J]. 健康之路,2017,13(7):48-50.
[2]朱丽娜, 张琼, 张伟波,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6):188-189.
[3]魏燕燕, 王继军, 李自强 , 等.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研究[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1):44-48.
[4]王雪, 罗炯, 李晓虹 , 等.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增效作用[J]. 四川精神卫生 ,2016,29(1):41-45.
[5]何明利, 王新一, 徐丙超 . 睡眠脑中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对比[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10,31(11):763-766.
[6]安翠霞 , 董玲, 于鲁璐. 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起效时间和安全性的双盲对照研究 [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2,12(1):18-21.
[7]欧阳华, 李学晋, 张清清.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5(04):72-74.
[8]郑秀琴, 于苏文, 鞠应秋.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 [J]. 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0,19(1):38-41.
[9]陈升东, 于苏文, 赵建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18):50-52.
[10]刘晓伟, 徐清.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19):260-261.
[11]安翠霞 , 董玲, 于鲁璐. 不同部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顽固性幻听疗效和安全性的双盲对照研究 [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11,44(4):256-256.
[12]袁宁, 陈晓岗, 刘学军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伴顽固性幻听及失眠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附五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03):36-38.
《不同部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原发性精神分裂的疗效对比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2/2018112203063645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