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可借鉴的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 76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及假体固定方式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OR 值)分别为 2.993、2.712 和 3.363。结论 高龄女性患者是发生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高危人群,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是引发该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以减少人工髋关节术后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影响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谭斌, 周道政, 余波, 等.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74):1-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ccurrence Of 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After Hip Replacement
TAN Bin, ZHOU Dao-zhen, YU bo, REN Chang-song, XUE Tian-tian
(Kaizhou District,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ople's Hospital, Chongqing, 40549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influencing femoral prosthesis fractures around patients after hip replacemen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68 patients who received artificial hip replac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femoral prosthesis fractures around the patient. Result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age, fracture type and prosthesis fix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femoral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R values) were 2.993, 2.712 and 3.36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elderly women are at high risk for femoral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and osteoporosis and bone loss a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for this complication. Therefore, sufficient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linical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femoral periprosthetic fractures after hip arthroplasty.
KEY WORDS: Artificial hip arthroplasty; Fractures around the femoral prosthesis; Influencing factors
0引言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应对髋关节严重的疾病中,比较良好的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够在手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并且有良好的关节功能。不过,在手术后也容易发生假体柄这段、松动、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而假体周围发生骨折后,将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处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往往面临较大的难度,术后愈合困难,假体容易松动, 且可能会出现下沉的情况 [1]。目前,临床上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广泛开展,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oral fractures, PFF)的患者越来越多。所以,分析影响骨折发生的因素,进而为预防疾病产生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 2010 年 5 月至 2016 年 5 月,选择768 例医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其中女468 例, 男 300 例;年龄 39-84 岁,平均(69.26±8.13)岁。
1.2方法。
对纳入研究对象的假体固定方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原因、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统计,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加以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 SPSS 19.0 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 t 检验;以数(n )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χ 2 检验,P < 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中患者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类型。
以 Vancouver 分型为基础,研究组患者 A1 型骨折 100 例,占 13.0%(100/768;A2 型骨折 300 例,占39.00%(300/768);A3 型骨折 54 例, 占 7.00%(54/768);B1 型骨折146 例,占 19.00%(146/768);B2型骨折 169 例, 占 22.00%(169/768);B3 类型、C 类型的骨折都没有发生,和其它类型的骨折相比,发生 A2 型骨折的机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患者的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平均年龄(69.26±8.13)岁, 女性患者 768 例(61.00%),768 例患者中使用生物型假体的有 453 例(59.00%)。详见表 1。
2.3对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处理。
因变量选择患者的假体类型、性别、年龄,自变量选择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进行研究。得出结论为,术中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相关因素包括生物型假体的使用,以及年龄和性别等。表 2 给出了具体的结果。
3讨论
在Vancouver 分型方法当中,对股骨骨折进行类型划分, 分别以患者股骨质量、假体稳定性、不同的骨折位置等为区分因素。其中在假体近端转子区发生的骨折是 A 型骨折,在假体近端、周围发生的骨折是 B 型骨折,C 型为发生于假体远端的骨折。本研究中,768 例患者 A2 型骨折的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骨折,根据 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结论,具有显著差异(P< 0.05)。由此可见,在髋关节置换术中,A2 型骨折是发生的最主要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这提示我们,手术中明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对预后有重要意义 [2]。
据相关研究证实,对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假体类型、假体松动、骨质疏松、固定方式、年龄、性别等方面。本文研究表明,女性是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常见群体,很多都是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与偶此可见,对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性别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出现此类骨折的高危群体,就是女性群体 [3]。因此, 我们认为骨质疏松是置换术中发生假体骨折的潜在危险因素。在手术治疗当中,应当以患者骨质疏松程度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进而减少和避免发生此类骨折症状 [4]。
根据过去对而研究能够发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 发生股骨骨折的机率方面,骨水泥型约为 0.1% 到 3.2%,非骨水泥型为 4.1% 到 27.8%。本文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有更大的比例使用了生物型假体。因此能够得出,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选择的股骨假体及固定方式[5]。研究认为, 在人工髋关节固定中,可以利用生物型的方法或骨水泥的方法,而无论是否为骨水泥型,都有应力遮挡的存在,但在非骨水泥型假体中,会存在更明显的应力遮挡。所以为了能够早期稳定假体,对于生物型假体,在固定上应紧密压配。需要借助骨组织向假体多空面的生长,实现生物型假体的固定。如果假体多空层距离松质骨之间在 2 mm 以上,则骨组织难以生长,就会有更高的机率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分析原因可能为,人工髋关节固定主要分为骨水泥固定及生物型固定两种方式,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假体均存在有应力遮挡,而这种应力遮挡在非骨水泥假体中更为明显,为了使假体早期稳定,生物型假体固定需要紧密压配,生物型假体固定必须要依靠骨组织长入假体的多孔面,如果假体的多空层很和松质骨间距在 2 mm 上,骨组织则无法生长,增加了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 [6]。
此外,我们分析术前准备不充分、假体选择和安装不规范、术中股骨髓腔扩大不适宜、翻修术中骨水泥取出不彻底、假体匹配度降低及假体周围骨溶解使股骨局部皮质变薄等因素也会引起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因此,我们建议临床医师应在术前摄取标准的 X 线片,仔细测量髓腔大小,术中彻底松解假体周围的挛缩组织,避免髓腔过度扩大,及时纠正力线,以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以性别、年龄和使用生物型假体为因变量,以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
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和使用生物型假体与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密切相关。结果说明患者的性别、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及股骨假体类型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人工髋关节术中股骨周围假体骨折的发生率。因此,临床治疗中应给予重视, 以减少骨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OHANSSON T.Internal Fixation Compar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A Minimum Fifteen-Year Follow-up Study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Randomized Trial[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4,19,96(6):46.
[2]MOLONEY GB,WESTRICK ER,SISKA PA,et al.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s around a well-fixed hip arthroplasty implant:span the whole bon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4,134(1):9-14.
[3]KATZ JN,WRIGHT EA,POLARIS JJ,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periprosthetic fracture in older recipients of total hip replacement:a cohort study[J]. BMC Musculoskelet Disord,2014,22,15(1):168.
[4]HOLDER N,PAPP S,GOFTON W,et al.Outcomes follow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s:a single centre series[J].Can J Surg,2014,57(3):209-213.
[5]HOFFMANN MF,BURGERS TA,MASON JJ,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fracture fixation constructs using a variable-angle locked periprosthetic femur plate system[J].Injury,2014,45(7):1035-1041.
[6]张志, 张飞, 张霄雁.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分析及防治[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2,22(1):94-9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21/2018112105130954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