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发布时间:2020-06-05 10:29:1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转变,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正在逐年的上升,疾病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椎间盘发生纤维破坏、刺激以及神经受到压迫等。患者发病后往往是疼痛、活动不便,腰部酸胀等,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本次研究主要从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相关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西医手术治疗;发展

本文引用格式:罗思进.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8-39.

Research Progress on Pain Mechanism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UO Si-jin

(Hechi City People's Hospital,Hechi,Guangxi,547000)

ABSTRACT:With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 of people's lifestyle,incidence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Main causes of the disease include fiber destruction,stimulation and nerve compression of patients,with symptoms of pain,movement inconvenience,soreness and swelling of waist,which seriously affects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Therefore,the study mainly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related treatment content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KEY WORDS: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Surgical treatment of western medicine;Development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仅占5%-22%。腰椎间盘突出症以青壮年为最多,男性较女性多,20岁以内占6%左右,老年人发病率低。腰椎间盘突出一旦发生之后往往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就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一旦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后,往往髓核会受到不可逆性损伤,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式,多数的患者往往治疗的预后性较差。因此临床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应当做好规范化的西医治疗,从腰椎间盘突出的发展原因入手来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1-2]。

1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的发生机制

1.1解剖生理特点。首先腰椎间盘在人体当中的位置非常关键,其所位于的位置往往受到多重感觉神经的支配,受到外侧前部分以及后部分神经的支配,而且椎间盘的感受器表现在分布均匀等现象,多部分分布在前中侧,同时后部也存在一小部分。一旦患者出现腰椎间盘的炎性反应之后,往往会出现显著的疼痛情况,而且由于椎间盘受到多种神经的支配,往往这种疼痛会进一步的加重[3]。

同时在椎间孔的神经分析来看,其被包裹在粘膜当中,而且存在于患者的骨性骨道当中,一旦神经受到长时间的压迫并且出现牵拉等现象之后,加上患者长时间的机械性压迫的原因,往往会损伤到患者的不成熟血管,并且对患者的血管神经产生较大的影响,严重的往往会形成水肿现象,对于患者的神经根营养供应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4]。

1.2神经机械压迫。神经机械压迫在临床上也是造成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主要原因,压应力对于神经所产生的影响较大,而且受损的血液供应也会产生影响,缺血对于神经传导的影响显著,神经系统所产生的机械效应如神经纤维变形、神经压迫等都会造成椎间盘供血不足现象,造成严重的神经性压迫综合症。

\

 
1.3炎性反应。炎性反应也是造成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患者一旦出现轻微的发病之后,往往椎间盘到达髓核部位,顶破髓核之后对会出现一定的炎性反应,一般来说这些炎性反应主要来源于患者自身的椎间盘当中的物质。一般包括乳酸、糖蛋白等化学物质,其中也包括一定的白三烯等物质,对患者的神经以及神经根鞘产生一定的刺激。因此有关研究显示,一旦腰椎间盘突出后其压迫到患者的髓核会产生一定的有害性物质,这种损害性物质会进一步的加重椎间盘突出情况[5-7]。

1.4神经根粘连。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的研究发现,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一旦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后,自身的纤维环将会被破坏,同时髓核受到一定的压迫,造成患者局部的组织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进而出现损害,所释放的物质会引起一定的炎性反应[8-9]。而且患者髓核当中的组织液也会造成患者产生自身免疫性反应,加上患者水肿情况等,会进一步的加重椎间盘[10-12]。而且有关研究显示,多数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会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的加重,出现神经根的纤维化,造成患者神经根以及纤维外部受到一定的影响,引发严重的神经性疼痛等。

2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研究

2.1常规手术治疗方式。目前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治疗手段为通过西医外科手术的方式对患者的推半间髓核进行摘除手术,在摘除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突出深度情况进行一定的判断,进而确定手术的方式以及手术摘除的程度等。一般来说常规手术过程对于患者来说影响较大,多数的患者经过手术之后无法进行剧烈活动,而且往往会发生硬膜破裂以及运动期间腰椎失衡等并发症[13]。其次,还可以通过手术方法经后路腰背部切口,部分椎板和关节突切除,或经椎板间隙行椎间盘切除。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椎板切除后,经硬脊膜外或硬脊膜内椎间盘切除。合并腰椎不稳、腰椎管狭窄者,需要同时行脊柱融合术。在现阶段的微创手术发展过程中,通过微创手术治疗达到的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

2.2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当中,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化学溶解术是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通过胶原酶方式对患者软组织进行相应的溶解,进而造成髓核组织的溶解,有效的缩小髓核的大小,进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所产生的压迫感,有效的缓解患者自身的疼痛。但是临床上的研究显示,通过上述治疗方式,往往患者自身在实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患者往往自身长期性的治疗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髓核萎缩后,长期的疗效如何目前依然没有得到确定的结论[14]。

3结论

总结来说,目前随着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长时间的一个坐姿往往会增加患者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概率,患者一旦出现腰椎间盘的感觉之后,往往起突出的严重性已经较深,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5-17]。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并发现象,免疫反应正常的软骨板和纤维环内层无血管和淋巴管的组织,髓核被封闭,与体内的免疫系统无直接交通。当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时,髓核的某些成分进入体内成为抗原,引起抗体产生,在神经根局部引起抗原抗体反应,但这种反应在疼痛中所起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前来看多数的研究所针对的腰椎间盘突出所引起的疼痛都是由于压迫到神经系统,造成患者腰部神经功能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痛。因此目前就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神经痛来说,在临床上应当做好规范化的治疗和诊断,通过有效的分析来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腰椎间盘突出所产生的负面效果,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等[18-20]。

\

 
参考文献

[1]朱中蛟.退变性腰椎间盘髓核内MicroRNA-216的表达对破骨细胞RANK信号的调控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7.
[2]李曌嫱.电针刺深度与经络感传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影响随机对照试验[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3]李立强.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试验及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
[4]曾月东.腰椎间盘突出靶点瞄准仪研发及靶向穿刺方法学创新与临床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
[5]胡星新,刘立岷.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分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骨伤,2015,28(10):970-975.
[6]田胜兰,谭伟,冯丹,等.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4(04):472-475.
[7]符莉莉,李长清,许海娜.CT与MRI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价值研究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08):94-96+101.
[8]张之栋,杜怡斌,储建军.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07):583-587.
[9]李广松,乔荣慧,刘伟,等.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15(06):522-526.
[10] 郑灿磊,焦杨,郑桂芝.徐疾补泻手法针刺腰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15,40(03):242-246.
[11]韩康,高浩然,卞娜,等.经皮椎间孔镜与单纯椎板开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06):868-871+1037.
[12]魏晓宁,王艳,裴飞.腰椎间盘结构、盘内压力及不同载荷的影响: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20):3242-3247.
[13]杜瑞杰,何仕诚.单纯臭氧及联合其他微创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01):166-169.
[14]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等.骶髂关节紊乱与腰椎间盘退变之间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与生物力学分析[J].中国骨伤,2014,27(07):560-564.
[15]尹心红,王慧荣,王志敏,等.阶段转变模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自我管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6):658-660.
[16]魏小琴,李亦梅.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国人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4,27(03):275-281.
[17]刘凤松,王凯,景成伟,等.后路钉棒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稳定性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04):553-558.
[18]路鹏程,黄国志,吴文,等.射频热凝靶点消融结合臭氧注射治疗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03):258-261+275.
[19]Garcia Kessey M B,Davidson Josy,Goulart Ana L,dos Santos Amelia M N.Association between preterm birth and thoracic musculoskeletal static alterations in adolescents.[J].Brazilian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2015,19(1):10-17.
[20]He Yingpei,Ren Yuan,Wu Bingbing,Decourt Boris,Lee Aih Cheun,Taylor Aaron,Suter Daniel M.Src and cortactin promote lamellipodia protrusion and filopodia formation and stability in growth cones.[J].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15,26(18):3229-32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