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建立现代(1949年至今)岭南名老中医肺系医案数据库,抢救和继承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为岭南地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方法通过到图书馆、文献馆实地采集,期刊文献数据库搜索下载等形式,对现代岭南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病证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结果共收集岭南名老中医77人肺系医案相关著作50册,文献112篇。总计收集医案392例,有效处方743条,包括感冒111条、咳嗽166条、哮病86条、喘证74条、肺痈21条、肺痿10条、肺胀94条、肺痨38条、咳血56条、肺癌87条。结论初步形成岭南名老中医肺系医案数据库,为下一步系统深入研究岭南名医学术经验打下基础。
关键词:岭南;名医;肺系医案
本文引用格式:梁培干,罗秋平.现代岭南名医肺系医案收集整理概况[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174-175.
0引言
岭南,五岭以南,又称为岭表、岭外,其名开始于唐贞观时期,所管辖范围大约现在的广东、海南两省、广西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岭南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岭南人的体质、常患疾病病种有异,直接催生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岭南医学。广东是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影响辐射周边的省市。研究岭南医学,要抓住广东省名老中医;传承广东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要收集整理其医案,医案最能反映名医的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本研究对1949年以来广东省名老中医肺系医案做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以体现现代岭南名老中医肺系医案之概貌,为推动岭南医学的传承和发展打下重要基础,现就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1医案收集
1.1收集范围
本次收集以1949年至今广东地区的名老中医为对象。其中广东地区名老中医的界定,主要为1962年、1978年、1993年、2001年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四批“广东省名(老)中医”称号者;自1992年起两部(人事部、卫生部)一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学术经验继承人、老中医药专家工作的三批指导老师[1]。
1.2收集对象
广州市内图书馆包括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以及广东省地方文献馆、广州地方文献馆中有关岭南名医文献史料(包括医籍、非医学书籍、杂志、书目、报刊和地方志等)中的医案;以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等大型文献数据库中包括岭南名医医案的文献。
1.3收集方式
1.3.1相关书籍收集
查阅现存岭南名医相关著作见案,对现存的具体医案,或下载或抄录或复印或拍照,并输入电脑。每案注明原出处。本研究共收录相关书籍50册,见表1。
1.3.2网络文献检索
利用互联网的大型搜索引擎、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等)对岭南名医医案及相关的文献进行收集。共检索相关文献112篇,其中期刊杂志106篇,学位论文3篇,论文汇编2篇,网上期刊1篇,部分文献见表2。
1.4医案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1.4.1纳入标准
(1)主要诊断属中医学肺系病证范畴(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咳血、肺癌)之一;(2)强调病症表述、治疗方药必需齐全,可据以实践;(3)除主症外,必须有两个以上的次要症状;(4)医案中患者的年龄≥18岁。
1.4.2排除标准
(1)主要诊断属肺系病证以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及冠以肺系病证诊断名称,但实际诊断不符者;(2)医案处方只有方名但没有具体药物组成者,或只有药物组成而没有主治证候者;(3)未使用中药内服处方为主要治疗方法或处方无效者;(4)单味药方的医案。
1.5医案数据库的建立
即将原始中医文献的语言描述性信息,分解、转化为计算机能够处理的数据单元,使之规范、准确和有序,实现数据的正确表达和合理组织。
利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建立现代岭南名老中医肺系医案的数据库,本库的内容包括医家、医案出处、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诊次、就诊日期、主诉、症状、舌脉象、中西医病名、方药组成等多个字段。对符合条件的肺系病案文献逐条录入,录入完毕进行核对。数据库锁定:锁定数据库,数据拒绝修改。
1.6相关问题处理
1.6.1名医身份的鉴别和确认
通过查阅人名辞典、书目提要、岭南文献研究著作、文献作者、出版者、患者籍贯和医案内地名等情况后,综合分析判断以确定医家的身份。
1.6.2医案症状、舌脉、证型、中药名称规范化
为提高统计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对医案中的症状、舌脉、证型、中药、药量等信息依据《中药学》[2]《中医诊断学》[3]《中医内科学》[4]《中药大辞典》[5]等予以规范。如“活动后加重;活动后气促;稍劳更甚”规范为“动则喘甚”“苔微黄;苔焦黄”规范为“苔黄”“肺脾气虚;肺脾两虚”规范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三七粉;田七末;三七末;田七”规范为“三七”等。原医案药量如为古代称量单位如“钱”“分”等,现统一规范为克,按“一钱”=3g,“一钱半”=5g,“一分”=0.3g进行换算,其他如生姜、大枣等以“个”“片”为单位,保持原计量单位。
2收集结果
研究共收集并确认整理了广东各地区现代岭南名老中医共73人的相关医案文献资料,其中广州地区47人;惠阳地区10人;佛山地区6人;潮汕地区4人;湛江地区4人;肇庆地区1人;江门地区1人。其中病案数及处方数较多者有沈英森、刘伟胜、沈炎南等,具体情况见表3。
73人总计医案392例,有效处方743条,涵盖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胀等多种肺系疾病,如图1所示。
其中病案数较多者有咳嗽、感冒、肺胀、哮病及喘证,此数种病证亦与常见肺系疾病病种相合,而处方数较多者除上述五种病证外,还有肺癌病,考虑与肺癌病治疗难度大,复诊次数较其他病证多有关。
3总结与展望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邓铁涛教授开拓岭南医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其中,近年来对岭南医学的研究蓬勃发展,在岭南温病等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6],但查阅检索有关文献,仍未有研究学者对岭南中医医家治疗肺系疾病的医案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使得岭南名医们宝贵的学术经验分散在相关的医籍、论文之中,他们之中部分名家己故去,一部分著作也已佚失或仅存书名,对其学术经验收集整理均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有必要对岭南医家尤其是岭南名医治疗肺病的医案进行专题整理研究。
本研究通过到图书馆、文献馆实地采集,期刊文献数据库搜索下载等形式,对现代岭南名老中医治疗肺系病证现存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应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将肺系医案归纳、总结并规范化后建立医案数据库。共收集岭南名老中医77人肺系医案相关著作50册,文献112篇,其中期刊
杂志106篇,学位论文3篇,论文汇编2篇,网上期刊1篇。初步整理,总计收集医案392例,有效处方743条,包括感冒111条、咳嗽166条、哮病86条、喘证74条、肺痈21条、肺痿10条、肺胀94条、肺痨38条、咳血56条、肺癌87条,初步形成岭南名老中医肺系医案数据库。为下一步利用相关数据挖掘工具对肺系病证治疗规律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专业知识分析岭南名医治疗肺系病临证思路、用药规律等内涵,从而继承岭南名医学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政协广东省委员会办公厅.岭南中医药名家[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
[2]黄兆胜.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4]张伯礼,薛博瑜.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6]何丽春,李永宸,夏若君.当代岭南医学研究述要[J].中医文献杂志,2003,21(4):47-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