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王飞教授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提出益气解毒法治疗肺系疾病,强调重视补气药、解毒药的应用,重视透发祛邪、气机升降及三因治宜。本研究通过研读王飞教授相关论文及书籍、门诊侍诊、师生问答、诊毕学习、定时讨论和搜集整理临床病案等方式,将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的处方、药物及其功效的频次作相应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关键词:普通感冒;临证经验;学术思想
本文引用格式:伍文彬,王雷,李柏洋,等.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经验总结[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9):293-294,299.
0引言
王飞(1963-)是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科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老年病学》,尤擅肺系疾病的诊治。负责或主研完成了多项新产品的研发,创造了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笔者跟诊王飞教授一年余,在侍诊过程中收集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的门诊病历,将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的处方、药物及其功效的频次作相应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病例资料来源于2016年10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笔者跟诊王飞教授所收集到的西医诊断为普通感冒的门诊病历。
1.2诊断标准
普通感冒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1]、《呼吸病学》[2]、《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3]及《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4]中诊断标准制定,具体条目如下:①有感冒流行接触史。②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喷嚏、鼻塞、流涕、咽干、咽痒、咽痛、咳嗽、咯痰、声嘶、流泪、味觉迟钝;全身症状:恶寒发热、疲倦乏力、头痛头昏、食欲不振、四肢腰背酸痛、全身不适。③体格检查: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体检多无异常,伴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者可以查到相应体征。④辅助检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可有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⑤排除流行性感冒、急性细菌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链球菌性咽炎、疱疹性咽峡炎等。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普通感冒的诊断标准;②病例记录数据完整;③处方药物名称完整。
1.4排除标准
①病例记录数据不全;②诊断不明确;③处方药物名称不全。
1.5统计学方法
将符合以上标准的病历资料在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中建立“普通感冒方剂-中药-功效数据库”,用其统计“方剂-药物-功效”的频次。统计“方剂”主要以《方剂学·新世纪第2版》[5]中的方剂名称及组成为标准,统计“中药-功效”以《临床中药学》[6]中的药名及功效为标准。
2结果
2.1病例资料筛选
共收集处方196篇,使用方剂29个,使用药物共116种,中药总频次3407次,并将所有中药以功效分类。
2.2常用方剂频次频率统计
对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常用中药方剂进行频次频率统计,结果可见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常用主要处方为参苏饮,其次为银翘散、泻白散、玉屏风散、清金化痰汤、麻杏石甘汤等。结果见图1。
2.3常用中药频次频率统计
对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常用中药(排名前28位)进行频次频率统计,结果显示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的常用中药主要(出现频次>100次)有甘草、杏仁、陈皮、茯苓、射干、紫苏叶、半夏、柴胡、黄芩、桔梗、黄芪、枇杷叶、太子参、荆芥。其次(出现频次50-100次)为防风、桑白皮、连翘、牛蒡子、前胡、麦冬、枳壳、金银花。结果见表1。
2.4常用中药功效频次频率统计
对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常用中药功效频次频率统计,结果显示王飞教授常用的中药按功效分类主要有补气药(475次);发散风寒药(418次);止咳平喘药(410次);发散风热药(327次);清热解毒药(309次);清化热痰药(303次)。结果见图2及图3。
3讨论
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鼻腔、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为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人群发病率极高。成年人平均每年上感次数为2-4次,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年上感次数可达4-8次[1]。其致病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少数为细菌,细菌感染可单纯发生或于病毒感染后继发。虽然本病病情一般较轻,但影响工作与生活,并可伴发如急性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如有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慢性心衰、肺间质纤维化等基础疾患,或者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感冒都可诱发原患基础疾病急性加重,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所以,临床应予以积极防治。目前尚无可供临床使用的特效抗病毒药物,故西医治疗普通感冒仍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点放在防治继发性细菌感染上。普通感冒属于中医学“感冒”、“伤风”范畴,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3.1重视补气药的应用
《素问遗篇·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果人体五脏安和,气血流通,精充神全,正气畅旺,祛邪御邪于外,则体健而无疾。《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果人体正气亏虚,卫外祛邪功能失常,本就容易招致诸病邪乘虚侵扰,使机体阴阳的变化发展超出生理活动范围而发病。正气亏虚之人感邪发病后,机体的正气再度被消耗,易再次遭受诸病邪的侵袭与打击,正气亏虚的程度更为深重,使病程迁延难愈,病情更趋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正邪二者的博弈是诸病发生最基本最核心的机制,其中正气亏虚是诸病发生的内因和根源,邪气是诸病发生的外因和重要诱因。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诸气者,皆属于肺”,指出肺为气之本。《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故气虚卫外不固是普通感冒发病的内因和根源,外邪袭犯是普通感冒发病的外因和重要诱因。《伤寒质难》云:“今人体质,纯阳者少……秦汉体格,去古已远。”《锦囊秘录》云:“虚为百病之由……正气弱者,虽即微邪,亦得易袭,袭则必重,故最多病,病亦难痊。”
《医原纪略》亦云:“一分虚则感一分邪以凑之,十分虚则感十分邪。”王飞教授门诊病人以老年患者为主,而老年人又以气虚质为最多[7],体病相关,故老年患者易感外邪,而且感邪一般较为深重,病情瞬息万变。所以王飞教授治疗普通感冒十分重视补气药的运用,包括黄芪、太子参、甘草等。其中,黄芪为补气要药,“入肺补气,入表实卫”(《本草求真》),“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而无碍于壅滞”(《本草逢原》)。太子参气阴双补,但其作用非常平和,微有一点清泄,主要针对一般的脏腑气阴两伤,尤其是肺[8]。甘草既能祛痰止咳、清热解毒,又可“助参芪成气虚之功”(《本草正》)。故此三味中药益气扶正,却并无闭门流寇之过。
3.2重视解毒药物的应用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患者或多或少都存在气郁的情况,外邪袭表,皆易化火成毒,且大气污染毒邪已经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病因,王飞教授遵循环境医学观,临证治疗普通感冒时重视解毒药物的运用。解毒祛毒方法颇多,根据不同情况祛邪、解毒,如温热之毒治宜寒凉清热解毒,阴寒之毒治宜甘温散寒解毒。感冒病位尚表浅,毒邪主要仍在肌表,故宜透发以使毒邪从表而出。大气污染毒邪具有毒热之性,伤人致病多可伤阴耗气,加之外毒犯肺易致肺气痹郁,血行滞涩停而成瘀,津行不利蕴而成痰,痰瘀诸毒自内而生。故王飞教授在解表药、补气药及行气药的基础上,常辨证酌情加用清热解毒药、清热化痰药、补阴药和活血化瘀药。王飞教授用于解毒的众多药物之中,单味中药当属甘草最多,对药则以黄芪、射干居多。甘草味甘性平,功兼益气解毒。《神农本草经》认为甘草“主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解毒”,《医学衷中参西录》认为甘草“得土气最全……能解一切毒性”。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亦可“驱风运毒”(《本草汇言》),“通调血脉,流行经络”(《本草逢原》)。射干味苦性寒,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主治“咳逆上气”(《神农本草经》),亦可“消痰,破癥结”(《日华子本草》),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抗炎、解热、镇痛、抗病毒和止咳作用。黄芪与射干配伍,补泻兼施,气血同调,寒温并用,共奏益气解毒、消痰散血、肃肺降逆之功。3.3非透发祛邪不为其治风终岁常在,能全兼五气,如《丹溪心法》所云:“伤风属肺者多,宜辛温或辛凉之剂散之。”《素问》云:“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读医随笔》亦云:“大抵治病必先求邪气之来路,而后能开邪气之去路。”普通感冒病位属肺卫,病位尚表浅,起病与“触冒风邪”紧密相关,不透发祛邪非其治也,故治疗上宜因势利导,解表达邪。王飞教授根据“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与“发表不远热”之理,常在基础用药上加入辛散柔药,既保证启门驱贼之势,又防辛温伤正之虞,发散风寒多择用荆芥、紫苏叶、防风等辛温柔剂,发散风热多择用柴胡、牛蒡子等辛凉轻剂,以及如升麻、葛根、薄荷等味辛性平之属,以解表祛风,散邪透毒。
3.4恢复肝肺气机之升降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居于诸脏之上,其位最高,开窍于鼻,主气司呼吸,上与息道相连,外与皮毛相合,并与外界天气直接相通,故易感外邪。无论是从口鼻而入还是从皮毛而来之邪,抑或是从他脏传变来袭之邪,均易犯肺致病,导致肺脏气机升降失常,常常伴见咳嗽一症,故止咳平喘药与行气药在普通感冒中亦常用。王飞教授认为肺为血脏,以气为用,加之“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肺共同参与调节全身的气机运动,二者最忌内郁外邪忤犯,所以在治疗上常加用止咳平喘药与行气药物,如杏仁、枇杷叶、陈皮、枳壳、柴胡等肝肺同调,以恢复肝肺气机升降之机。
3.5临证还须三因以治宜
由于特殊的地形气候水文、饮食习惯、湿热体质、社会心理及药源性因素,四川地区更易感湿热病证[9]。人与天地相参,与环境相应,故王飞教授常于治疗普通感冒的处方中辨证酌情配伍清热燥湿药之黄芩及利湿药之茯苓。老年人脾胃虚弱,易生痰湿与积滞,且常常多病共存,多重用药的情况较为普遍,胃肠负担较重。故老年患者感冒,容易并见口淡纳呆、嗳腐吞酸、食欲减退、受纳减少、胸膈痞闷诸症。针对痰湿体质的感冒患者,王飞教授化裁“参苏饮”为“加减参苏饮”投之,方由太子参、黄芪、荆芥、防风、紫苏叶、陈皮、茯苓、法半夏、射干、生甘草、桔梗、杏仁组成,补脾以化湿,燥湿渗湿以祛痰,利气降气以化痰,体用兼赅,标本两尽,以针对老年痰湿质感冒患者。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16.
[2]钟南山主编.呼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85-387.
[3]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330-333.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肺病分会.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J].中医杂志,2016,57(8):716-720.
[5]邓中甲主编.方剂学·新世纪第2版[M].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2010.
[6]张廷模主编.临床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伍文彬,李斌,葛玉霞,等.成都市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4):1099-1101.
[8]张廷模著.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9.
[9]龙迪,彭波,刘嘉,等.基于“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的四川湿热病证易感性成因探讨[J].四川中医,2017,35(4):41-4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