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162例,分为对照宣教组和观察访视组各81例。对照宣教组由病房护士给予常规术前宣教,观察访视组由介入室护士在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比较访视前后两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情况和围手术期遵医行为。结果两组患者在访视前疾病不确定感得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访视后观察访视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宣教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围手术期遵医行为较对照宣教组好,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术前访视降低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有利于改善围手术期遵医行为。
关键词:术前访视;脑动脉瘤;疾病不确定感;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李婵娟,朱丹.术前访视对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46,150.
0引言
脑动脉瘤疾病属于对人类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残疾或者死亡[1]。随着介入神经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首选之一,由于患者术前对该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心理负担较重,对于该病的治疗方法及后果不了解,更导致患者对于疾病的不确定感增强,这些不良情绪直接影响围手术期的治疗,做好术前访视是非常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162台择期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1例,女性患者61例。他们的年龄为18-84岁,其平均年龄为(48.67±12.25)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宣教组和观察访视组,每组各80例患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P>0.05,表明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可进行研究。
1.2方法
对照宣教组患者由病房护士给予常规术前宣教干预,观察访视组患者在常规术前宣教干预的同时,由介入室护士在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
对照宣教组:护理人员在患者手术前1d告知其手术名称、术前注意事项及麻醉方法等;训练患者深呼吸咳嗽、床上小便等;给予患者术前备皮;做好术前清洁皮肤准备等。
观察访视组:一是护理人员对于入院患者亲切问候,并自我介绍,为第一时间赢得患者信任,及时向患者说明术前访视的重要性。二是护理人员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让其及时了解手术有关知识,围手术期注意事项以及需要患者配合的要点。三是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将心中对对疾病不确定感以及对手术治疗的需求充分表达,同时通过宣传手册及图片等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干预,以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心等不良心理。四是为确保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尽可能争取患者的家人和朋友支持,最大限度疏导患者心理情绪。五是在手术当天访视护理人员需无缝隙全程护理,术后要及时进行回访。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观察分析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两独立样本t检验,当P<0.05时,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遵医行为情况对比
两组数据对比情况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动脉瘤破裂所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因此,为减少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及必要的选择。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果这时不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干预,会加重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不仅会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还极有可能导致手术无法顺利进行,最终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3]。
3.2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主要是由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不清楚、不掌握。“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是由Mishel1988年提出,主要用来解释当疾病引发相关刺激时,患者会对刺激的含义及其构成进行归纳及认识[5]。Deane等[6]调查发现,疾病不确定感与信息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信息的需求,以确认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最希望得到的支持信息。可见,通过有效信息支持,可以使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程度大大降
低。目前临床上有效且重要的护理手段是系统的术前访视,该方法可以为患者提供手术相关知识和信息,大大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而传统的术前健康教育与之相比,内容过于肤浅,无法满足患者对信息的需求,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认为,有关手术及治疗的信息患者已经明确,不需要特别的护理指导。
3.3从研究结果中看出,观察访视组患者围手术期遵医行为优于对照宣教组。本次研究发现,患者常常不甚明确练习床上排尿、深呼吸和咳嗽的目的;根本不了解手术体位、手术的基本程序;对于手术室环境及设备的陌生感强烈;手术室仪器常发出较大声响,容易让患者产生恐惧;部分患者诉手术室温度较低,甚至发生寒颤现象;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不清楚如何配合护理人员消毒,更不清楚手术中如何报告医生何种感觉为正常或不正常;患者对术后肢体制动的目的、饮食要求、服药等感到不明确。这就会影响患者围手术期遵医行为,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术前访视后,本组患者依从性好。
3.4系统的术前访视干预,利于缓解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促进遵医行为的提高。本研究中所实施系统的术前访视是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而定,结果显示,系统的术前访视干预术可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7-8]。
参考文献
[1]庞玉玲,黄海东,冉春梅,等.心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2008,18(2):267-269.
[2]李亚洁,谢文鸿,李梅,等.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4,23(2):148-151.
[3]刁晓兰,刘惠,袁琼.术前访视对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1092-1094.
[4]Budner S.Intolerance of ambiguity as a personality variable[J].J Pers,1962,30:29-50.
[5]Mishel MH.Uncertainty in illness[J].Image J Nurs Sch,1988,20(4):225-232.
[6]Deane KA,Degner LF.Information needs,uncertainty,and anxiety in women who had a breast biopsy with benign out-come[J].Cancer Nurs,1998,21(2):117-126.
[7]王菊,宋理,陈琪尔.冠脉介入术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2):1406-1408.
[8]王静娴.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6):231-2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