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9 09:16: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人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自发性气胸与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生化指标、治疗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化指标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3.5±1.5)d、(8.9±1.5)d、(3.1±1.1)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5.1±1.6)d、(11.7±2.3)d、(5.9±1.3)d,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自发性气胸以及胸腔积液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

本文引用格式:宋瑞锋.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6):94,96.

0引言

自发性气胸、胸腔积液是一种在非创伤性因素下导致患者出现胸腔积气积液的现象,当患者发生大量胸腔积液和漏气,极易出现呼吸困难乃至于休克。气胸的发病因素为肺大泡破裂、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溃、胸膜粘连带撕裂等。胸腔积液的发病因素为,胸膜毛细血管的静水压升高、通透度增加、胶体渗透压降低、淋巴回流障碍等。该病的发病率普遍较低,但却有着十分严重的危险性,一旦处理不当或是救治不及时,极易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由于当前的气胸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因此,本文针对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和胸腔积液的效果进行了比对分析,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于2016年3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自发性气胸与胸腔积液患者,按照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53岁,平均(38.37±10.28)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7~55岁,平均(37.53±10.19)岁,两组患者从发病至就诊时间为1~4.5 h,平均(3.2±1.1)h,其中胸痛9例、头晕7例、心悸3例、呼吸困难1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拍片确诊为气胸,肺组织压缩超过30%;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排除标准:张力性气胸、结核性胸腔积液、恶性胸水,患有其他脏器疾病患者。


\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采用基于吸氧以及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选取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气胸)或腋后线第6~7肋间(胸腔积液),穿刺抽到气体液体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单,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肌层至胸腔,置入28~32号硅胶导管,并连接水封瓶进行引流。

给予观察组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医生首先根据胸片或CT、彩超确定进行穿刺的位置。患者采取半卧位,消毒铺巾单,并进行局部麻醉后,将Y形穿刺针刺入胸腔,确定抽到气体液体后,置入导丝,用套管沿导丝扩张穿刺部位,再沿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导管连接水封瓶(气胸)或引流袋(胸腔积液)[1]。

对两组患者术后采取相同方式予以镇痛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白细胞(WBC)、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镇痛时间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话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1.4效果评价标准

痊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肺组织完全康复并且无积液积气;显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胸腔积液积气明显减少;无效:通过X光胸片或对患者进行胸部CT显示患者胸腔积气积液无明显改变甚至增多[2]。

1.5统计学方式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使用2进行检验,对于计量资料则使用(±s)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治疗前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化指标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


2.2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镇痛药使用时间

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8.9±1.5)d、(3.1±1.1)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分别为(11.7±2.3)d、(5.9±1.3)d,观察组患者各方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


2.3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


2.4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进行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4。

\


3讨论

所谓的气胸症就是气体进入胸膜后所出现的气胸症状,该病的发生率不高,但是严重者若抢救不及时,对患者的生命会带来严重的威胁,中到大量胸腔积液亦会对机体产生严重影响[3]。

本文通过对40例气胸、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与常规穿刺治疗法进行对比,观察组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从术后并发症、治疗的总有效率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自发性气胸以及胸腔积液患者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晓容,李长桂.静脉中长导管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气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8,11(4):88-90.
[2]陈汉才,葛建军.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连接便携式手动引流瓶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疗效观察[J].健康研究,2018,38(5):63-65.
[3]刘渊杰,何洁.不同胸腔闭式引流对闭合性气胸的临床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6):11-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87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