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对比其手术方式,观察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优36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为91.7%。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MIPPO技术结合LCP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LCP)
本文引用格式:朱彦含.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微创经皮钢板骨桥接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8.
0引言
胫骨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骨折,因骨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骨折类型,分类复杂,早期采用的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需要对周围软组织,骨膜进行广泛剥离,损伤大,术后患者易发生感染、骨折愈合不良等并发症,且预后较差。MIPPO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Krettek等[1]提出的,该术式避免了骨折复位时造成的周围的软组织损伤,保证了愈合时的血运以及周围的成骨性组织,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48.0±2.3)岁。左侧骨折23例,右侧骨折37例,干骺端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35例。其中交叉韧带损伤7例,半月板损伤3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合并腓骨头损伤5例。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于开放伤患者应做到一期闭合伤口,多发伤患者应先控制患者病情,术前常规行跟骨牵引,患肢抬高,予脱水消肿等对症治疗,待肿胀完全消退行手术治疗,麻醉方式采用腰麻或连续硬膜外麻醉,部分严重患者采用全麻。手术采用MIPPO技术双侧胫骨平台做小的斜形切口,采用骨膜剥离器在肌下骨膜外分离出软组织隧道,将LCP钢板插入软组织隧道。用X线机透视下进行牵引复位,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透视确认对位对线良好后固定LCP。以相同的钢板做体表标志,再次透视骨折复位情况及钢板螺钉位置,满意后引流,缝合,加压包扎。合并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等损伤时应同时处理。
2结果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8min,术后均行X线检查,未出现对位对线不良,骨折复位效果良好。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感染,对症治疗后均已好转,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随访发现:术后所有患者均已骨性愈合,未出现骨折对位对线不良、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6~9个月,平均7.3个月。参照HSS评分标准[2],优36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91.7%。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对其治疗的要求较高,文献指出[3],胫骨平台骨折应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传统钢板对胫骨平台骨折固定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因干骺端的粉碎难以达到有效可靠固定,常致固定失败,并发晚期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且因传统接骨板技术需要对周围软组织,骨膜进行广泛剥离,损伤大。胫骨的血供绝大多数来自于其内的骨髓血管,仅10%来自于其表面的骨膜[4],由于其特殊的血运方式,髓内钉固定可对钉内骨折块中的血运所造成的破坏明显减小,但由于骨折远端以松质骨为主,且长度相对较短,不利于髓内钉的固定。20世纪90年代发明的MIPP0技术,通过远离骨折端的小切口,不暴露骨折端,经皮放置接骨板桥接固定骨折端。其优点为保证了骨折端的血供,为其愈合提供适合的环境,且经皮操作对骨折部位操作小,缩短内固定后骨折愈合时间,减少骨不连发生。
锁定加压钢板(LCP)是基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而设计的一种新型钢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可以微创置入。与传统钢板相比,锁定加压钢板可以提供高度稳定的内固定,避免骨折复位的丢失。同时降低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地减小了对骨血运的影响,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5]。本组优良率高达91.7%,由此可以看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MIPPO技术结合LCP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Krettek C,Müller M,Miclau T.Evolu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in the femur[J].Inj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are of the Injured,2001,32(3):14-23.
[2]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S].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Minegishi H,Dohi O,An S,et al.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with the volar locking plate[J].Upsal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116(4):280-284.
[4]Apivatthakakul T,Phornphutkul C,Bunmaprasert T,et al.Percutaneous cerclage wiring and 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a percutaneous reduc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Vancouver type B1 periprosthetic femoral shaft fractures[J].Archives of Orthopaedic&Trauma Surgery,2012,132(6):813-822.
[5]熊鹰,王大兴,柳百炼,等.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6):419-4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