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3 12:56: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效果差别。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10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术后康复护理,对比患者病情恢复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两组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患者采用术后康复护理能够获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术后康复护理;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

本文引用格式:朱晓丽.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椎间孔镜术后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改善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50,352.

0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出现髓核组织突出,产生局部压迫作用,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突出的髓核组织又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因子激活,引发全身症状。患者首先表现为局部症状,疼痛较为明显,并向下肢放射,久坐时症状加重,甚至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关于该疾病的治疗经历了一个过程,近些年逐渐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椎间孔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介入手术水平。这种手术创伤较小,用时较短,恢复速度快,不容易发生并发症,临床应用优势显著,受到广泛认可[1]。如何使术后患者尽快恢复,减轻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就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在临床上采用不同方式,希望能够寻找到更有效护理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满意度。


\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共入选100例患者,全部来自于我院,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症,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皆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其中男性55例,所占比例为55%,女性45例,所占比例为45%;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46.5±5.4)岁。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收集一般资料及病情状况,对比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形成术后康复护理。

1.2.1体位护理

为患者准备硬板床,帮助其调整体位,用薄垫垫在腰部维持腰椎生理曲度,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血液循环。

1.2.2功能锻炼

进行宣教活动,让其对病情有充分了解,解释康复锻炼的意义,使患者能够接受,加强配合。告知其锻炼方法,交待注意事项,指导其完成锻炼。首先在床上完成,以轻度活动为主,循序渐进,不可过度。随着病情恢复可逐渐增加运动量,依照个人耐受程度选择,防止出现不良症状。

(1)飞燕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锻炼,一般需要3d,每次10次左右,2~3次/d。①俯卧,手伸直或放于背后,抬头挺胸,尽力而为,两腿不动,使力量到达胸部。抬起时肌肉尽力收缩,放下时放松完全[2]。②俯卧,上肢外展,握住两侧床边,维持上身不动,下肢伸直上举,维持数秒。③俯卧,手后伸,全身用力,上身及下身皆伸直翘起,离床,腹部着床,维持数秒。

(2)拱桥式:根据恢复情况进行锻炼,一般需要5~7d,每次l0次左右,2~3次/d。①仰卧,头、肘、足五点支撑,背腾空过伸,维持数秒。②仰卧,手臂置于胸前,头、足三点支撑,背腾空过伸,维持数秒。③仰卧,手足支撑,全身腾空如拱桥,维持数秒[3]。

1.2.3出院指导

(1)佩带腰围:坚持使用,不要随意取下,避免再次损伤。睡眠时不需佩戴,一旦活动,需要带好,多为4~6周,不宜超过3个月。

(2)生活习惯:注意局部保暖,硬板床,腰部垫3cm高垫保持腰曲,1个月后可去除。鞋跟不宜过高,低于3cm,防止造成腰部损害。平时维持各种合理姿势,确保脊柱处于正常生理弯曲状态,减少局部软组织负担,促进腰间盘恢复,有效防止复发。拾物姿势正确,避免剧烈弯腰,1个月内禁举>5kg重物过肩,禁握5kg重物离地60cm。1个月后虽然有所放松,但禁止长时弯腰工作或窝于沙发,半年后如恢复良好可适当放宽。症状未消失时不可提重物,男性少于7.5kg,女性少于5kg。康复后同样需要注意保护,避免重体力劳动,必须进行时要佩戴腰围,采取合理姿势,防止再次损伤。多饮水,少食多餐,清淡为主。

1.3评估观察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确定满意度,总分100分。NRS法确定疼痛情况,0~10分共11个等级,逐渐加重,10分为剧痛。

1.4统计学方法

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且予以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且予以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两组患者疗效及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
 


3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多种诱发因素可能导致疾病发生,不同人群都会受累,但以青少年为主。一旦发病多以局部症状为主,腰痛明显并向下肢放散,活动明显受限,严重者可能导致椎管狭窄。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与腰部椎体病变有关,后者可能引发腰间盘突出,进而造成神经性压迫。该疾病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护理对于康复同样至关重要,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可能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寻找有效措施对疾病康复意义重大[4]。

参考文献

[1]王燕飞.腰间盘突出康复指导与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255.
[2]姜淑富,王志莲.应用护理程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的功能康复干预[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1,5(10):138.
[3]王晨.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和效果评价[J].中外健康文摘,2012,9(5):290-291.
[4]陈建国,张庆民.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康复训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2):7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