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总结探讨新生儿窒息期间助产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分娩中出现的150例窒息新生儿的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总结有效的助产护理方法,提高新生儿结局。结果150例窒息新生儿在助产护理人员积极抢救、合理护理下均复苏成功,Apgar评分(7.8±0.6)分,其中2例在抢救过程中发生轻度脑损伤,未出现死亡案例。结论新生儿窒息期间助产护理要积极采取措施清理呼吸道、建立自主呼吸和维持循环,这对新生儿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助产护理方法;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孙桂荣.新生儿窒息期间助产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273,275.
0引言
胎儿娩出中在各种因素下所致的呼吸障碍、循环障碍,继发娩出后新生儿不能自主呼吸,发生低氧血症、酸中毒、高碳酸血症等病理改变,称为新生儿窒息,这也是新生儿残疾、死亡的重要因素[1]。助产护理在新生儿窒息期间护理措施的准确性、合理性对新生儿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现就我院新生儿窒息期间助产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总结,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妇产科分娩中出现的150例窒息新生儿的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2例、女性68例;出生体重2.3~3.5kg,平均(2.8±0.2)kg;重度窒息38例、轻度窒息112例;分娩方式:阴道自然分娩79例、剖腹产71例。
1.2助产护理方法
①加强监护和心理辅导:分娩过程中产妇心理状态及精神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恐惧、焦虑的负面情绪下,会诱导宫缩乏力、胎儿缺氧。助产护理人员要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与产妇积极沟通,调整产妇生理及心理状态迎接分娩。助产人员还要提供良好的分娩环境,消除陌生环境所致的紧张感。分娩全程都要陪护在产妇身边,指导其正确屏气用力,持续给予低流量吸氧,确保胎儿血供及氧供,警惕胎儿脐带受压所致的缺氧。②评估:助产护理人员要详细掌握产妇疾病史、高危因素等,了解孕周、胎盘功能、胎心、胎动、羊水等,评估窒息发生风险。③窒息护理:准备好复苏仪器,包括中心吸引装置及供氧装置、喉镜、加压气囊面罩、气管插管、吸痰管、输液设备等,调节室温。首先清理呼吸道,胎头娩出后要立即挤出胎儿口鼻内羊水、黏液,清理呼吸系统内黏液。剪断脐带后以消毒毛巾清洁婴儿,置于辐射台,保持头部轻微仰伸位,以吸痰器快速吸出口鼻咽部的羊水、黏液,必要时环压胸廓,在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来清除羊水和黏液,动作要轻柔,在100~150mmHg负压下吸痰15s,负压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伤及气道黏膜。其次是建立自主呼吸,痰液吸净后,轻拍新生儿足底、按摩背部、给氧,直至皮肤颜色变红。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喉镜辅助下气管插管、吸出黏液,以气囊连接气管插管后进行加压给氧,起初加压10~30cmH2O,之后保持在20cmH2O,控制频率50次/min。
待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后拔除气管导管,常规给氧。轻度窒息新生儿应用面罩或鼻导管给氧即可,气流量以6~8L/min为宜。上述护理措施无效下要采用人工呼吸器。再次是维持循环,以按摩3次、呼吸1次作为1个周期,时间2s,不可同时按压和捏球,按压胸廓前后径1/3处,90次/min,人工呼吸、按压30s后检测心率,在股动脉搏动80次/min时即可停止。检查新生儿哭声、呼吸频率、心率、皮肤等情况,若呼吸正常、心律高于100次/min、皮肤红润、四肢活动正常则为复苏成功。
2结果
150例窒息新生儿在助产护理人员积极抢救、合理护理下均复苏成功,Apgar评分(7.8±0.6)分,其中2例在抢救过程中发生轻度脑损伤,未出现死亡案例。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残疾、死亡的重要因素,其复苏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其未来预后[3]。所以助产护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护理技能、密切配合护理需要,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4]。研究发现新生儿窒息的主要诱因还在于胎盘功能异常、脐带以及胎儿自身因素,新生儿窒息程度也不一致[5]。
助产护理人员最先接触和发现窒息新生儿,其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合理性无疑决定了新生儿的抢救效率[6]。妇产科助产护理人员均需接受窒息新生儿复苏护理的相关培训,能做到临危不乱、灵活应变[7]。分娩室内产妇分娩阶段的疼痛折磨给其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压力,助产护理人员要积极安慰、支持和鼓励,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避免其不良情绪对新生儿造成的不良影响[8]。另外,分娩方式的选择也很重要,选择不合理就可能会导致新生儿窒息这种意外事件[9]。分娩阶段助产护理人员还要做好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性护理工作[10]。
对于已经出现窒息的新生儿,助产护理人员要第一时间采取复苏抢救措施,纠正新生儿缺氧状态,快速准备好复苏抢救仪器及药品,与其他科室取得联系和配合,按照规范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流程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抢救效率[11]。新生儿自身抵抗力低,室内温度控制在32℃,避免环境对新生儿的刺激。复苏抢救中最先要清理口鼻咽部的异物,恢复呼吸道畅通。其次要帮助患儿建立自主呼吸,维持正常循环。还要严密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12]。
新生儿窒息危害极大,临床围产期要积极评估高危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产前有必要经B超检查胎儿脐带血流方向、脐带是否受压等[13]。进入产程后要警惕和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避免其长时间窘迫而脑部缺氧。在第二产程阶段要根据孕妇及胎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分娩方式,避免产程拖延导致新生儿窒息。对于存在其他可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产妇要提前采取对症处理措施,保证胎儿供氧[14]。我院妇产科助产护理按照国际通用的复苏护理方法,先后通过清理呼吸道、建立自主护理、维持正常循环、给予药物治疗等多项护理措施来抢救窒息新生儿,并在围产期助产护理过程中充分评估高危因素、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新生儿出生质量。本次研究结果150例窒息新生儿均复苏成功,仅2例发生轻度脑损伤,Apgar评分(7.8±0.6)分,未出现死亡案例。窒息新生儿生存率达到100.00%。
综上所述,妇产科助产护理人员要具备过硬的护理技能、心理素质,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救治措施,提高窒息新生儿复苏成功率及临床预后。
参考文献
[1]高红卫,毛新梅,李晓强,等.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模式的探索[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2):5576-5577.
[2]姜赤晓.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技术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推广[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14):305-306.
[3]徐韬,王惠珊,宫丽敏,等.12所医疗机构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试点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4):151-155.
[4]虞人杰,叶鸿瑁,黄醒华,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试行稿)[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5):234-239.
[5]胡小梅.新生儿窒息与产科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7):50-51.
[6]曹爱武.新生儿窒息性体克的病因及临床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8):1800-1801.
[7]徐韬,王惠珊,宫丽敏,等.143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评估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21(2):174-176.
[8]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专家组.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院内领导小组方案[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3):132-133.
[9]易翠兰,种翠宁,李洁萍.3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6):5500-5501.
[10]夏桂玉.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214-1215.
[11]李成菊,张茹,蒋忠兰.产前使用可拉明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4(22):33-34.
[12]钟月明.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12(17):65-66.
[13]归莉华.1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28):5867-5868.
[14]陈木全,陈兰.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2(11):1706-17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