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观察分析对象为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传统护理组41例,实验护理组41例。给予传统护理组患者施以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给予实验护理组患者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再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分析。结果实验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率较传统护理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对于加快患者预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构建良好护患者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骨关节疾病;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
本文引用格式:董桉宏,董程程.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76,84.
0引言
在临床上,骨关节疾病为常见病症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症的治疗缺乏特效方案,通常是通过护理干预缓解症状,进而逐步改善关节功能[1],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观察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中,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分析对象为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2例骨关节疾病患者,随机将其均分为传统护理组41例,实验护理组41例。两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53.62±3.58)岁;疾病类型:骨关节炎27例,骨质增生16例,腰椎疾病21例,肩周炎12例,颈椎病6例。疾病严重程度:重型15例,中型41例,轻型2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可进行本次研究。
1.2方法
给予传统护理组患者施以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主要是日常护理、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常规护理等[2]。
给予实验护理组患者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再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案。一是基础护理干预[3]。患者入院后,协助其进行心肺功能检查、配血、化验及药敏实验等常规检查;患者术后加压包扎,密切监测其脉搏、心律、体温及血压等指标情况,同时观察是否有渗血,定时更换敷料。二是心理护理干预[4]。护理人员需及时掌握患者心理变化,主动与患者交流,向患者讲清疾病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错误认知及时给予纠正,通过向其介绍治疗成功案例,以疏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治疗及康复的信心。三是体位护理[5]。为预防因体位不当造成的损伤,术前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取正确体位,术后禁止侧卧,需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同时将外展架或厚枕置于双腿之间,患肢可外展30°。四是康复锻炼指导[6]。患者的康复锻炼必须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病关节部位及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或主动运动,但每日不能超过30min,同时,康复锻炼时,注意运动要适量,避免因活动过度加重病情。五是纠正不良生活方式[7]。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坐姿的危害性,如长期伏案工作、缺乏运动等,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工作习惯,通过有效及适当地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助其早日康复。
1.3评价指标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能力越强。
(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护理的满意度。以本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评估护理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数据包统计分析处理本次观察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检验,如果组间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则提示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对比
如表1组间数据对比表明,实验护理组患者较传统护理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优,且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
如表2。组间数据对比表明,实验护理组患者较传统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且P<0.05,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病症类型主要为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腰椎病、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僵直、肿痛、骨刺、增生等,分析其病根主要是由于软骨丧失对关节保护能力,临床上通常将其称为“不死的癌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8]。
临床对于骨关节疾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为提高治疗效,通常情况下,还需辅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由于骨关节疾病病情迁延反复,久治不愈,且患者疼痛明显,导致其对治疗依从性较差,鉴于此情况,本院对骨关节疾病患者给予治疗的同时,还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康复锻炼指导及生活护理等方面,施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此可以说明,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运用,利于加快患者康复速度,使得临床护理工作得到患者充分认可。
综上所述,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其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对于加快患者预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构建良好护患者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红艳.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2):4190-4191.
[2]梁军莲,蒙焕利,关敏霞.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6):110-111.
[3]傅春香.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5):10781-10782.
[4]欧丽珍,陈铭青,夏坚祯.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工程,2017,24(05):721-722.
[5]陆茜,杨宇凤,廖淑梅.骨关节疾病患者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2):541-542.
[6]尹玉梅.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8):8-9.
[7]李晓宁.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2014,11(10):57-57,58.
[8]唐秀红.康复护理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23(15):1990-19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