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6:23: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评价将循证医学(eBM)引入急诊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可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选取在急诊科实习生100人,随机将其分为具有可比性的edM教学模式(观察组)和授课式学习(lBl)教学模式(对照组)各50例,以此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实践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兴趣、查体与采集病史能力、创新能力、问题综合分析能力等提高与满意度上和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循证医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有明显的使用效果,实习生实践成绩得以提高,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循证医学;授课式学习;教学模式;急诊科

本文引用格式:潘莉.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循证医学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06,208.

0引言

医学教育模式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进行转变。目前,循证医学(EDM)式教学也是医学教育改 革的一个方向 [1]。EDM 理念首次由科克伦提出,并由萨科特于 1991 年开始在欧美国家全面普及。循证医学主要含义为遵循证据的医学,又叫实证医学(或证据医学)。其主要的目的与核心思想是为了实现在进行医疗决策(即患者处理、医疗政策及治疗指南等)时,根据院内所现有且最好的临床研究结果,结合护士自身的临床经验与所具备的专业知识作出准确判断 [2],和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差别。为了使当前的医学模式更加适应提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将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引入探索 EDM 教学模式。

\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自 2013 年 1 月开始,至 2016 年 5 月结束,2014 级临床医学本科 2 班在急诊科实习,共 100 名实习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习生 50 例:男 16 例,女 34 例;年龄平均(18.00±1.26)岁;入学成绩平均(460.00±12.96)分。对照组实习生 50 例:男 15 例,女 35 例;年龄平均(18.00±1.56)岁;入学成绩平均(460.00±14.57)分。两组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 LBL 教学模式,按教学大纲进行实践教学。由带教老师在教室复习相关理论知识,随后带实习生在病房床边询问病史、检查身体,再回教室由实习生自行总结出病理特点并能够提出进一步辅助检查 [3],教室可以提供有关检查结果,由实习生回答诊断和治疗原则,最后教师归纳和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并稍微拓展一下有关知识点。

1.2.2观察组

选择循证医学教学模式。选取合适病例,依据教学大纲,选取适用性强的多发病与常见病。在教学前 1 周,教师可以把关于患者的病情主动告知实习生,让实习生对所实习疾病有一个初步了解。

例如本研究针对“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在应用激素时的时间段,应为早期还是晚期”课题展开讨论,具体如下:(1)分析患者疾病史、体征与实验室结果,找出致病因和关键所在,即早期或晚期应用 ARDS 激素,并提出:“如何使用?使用时间?使用剂量?”等问题 [4]。(2)师生一同检索文献,经分析与讨论可得出,激素的作用时间分界线为<7 d 与≥ 7d。目前现状表明,激素治疗在延迟 1w 后进行, 并为中等量和长期治疗在晚期 ARDS 患者身上呈现的效果理想。(3)分析文献结果,多数临床研究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晚期 ARDS 患者通过激素治疗可控制死亡率,同时受到激素各方面影响,可缓解对肺组织的纤维化。(4)评估检索的研究的参考真实性与可靠性,并结合患者需求与临床经验与基础知识,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与学习期间总结归纳。(5)师生一同对患者按步骤实行治疗方案,并时刻监测疗效 [5]。(6)师生一同分析循证医学模式应用价值,认同优势,同时改正其教学模式的不足。

1.3评价指标

实习结束后,进行考试,成绩由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成绩(病例分析与技能)组成。2)实习结束后,填写不记名调查问卷表,每项最高 10 分,最低 0 分,共“优(9-10 分)、良(6.1-8.9 分)、差(0-6 分)”3种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 检验)资料用 SPSS20.0 软件处理,P<0.05 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结果

2.1教学效果


见表 1,观察组实践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理论知识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


\


2.2问卷调查结果

见表 2,观察组实习生对自己在学习兴趣、查体与采集病史能力、创新能力、问题综合分析能力及对本次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

\

 
3讨论

急诊科的实习生需要掌握的学科较多,并需要具备整体上的临床医学概念。数据显示,近70%以上的实习生在临床实习时期会因科室工作流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度不高而产生恐惧感、压力大,感到紧张和不知所措。实习生在校内集中学习疾病相关知识期间更加倾向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动手实践能力差[6],因此难以系统地掌握相关的认知与技巧,使在校所学知识无法充分发挥其铺垫与支撑作用。故寻找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传统意义上的医学教学模式更倾向于授课式教学(即LBL教学),以临床经验为主(即非实验性的临床资料、经验与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以治疗患者)。而EDM式教学并非是一种将临床资料、经验和技能与医学知识完全替代的模式,只是在其基础上,更强调和重视最佳的科学研究证据[7],并希望能够以此作为各种医疗决策的关键因素。循证医学有着独具特色的优势,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有利影响。例如:

①对临床医学和医疗决策科学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②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跟紧科学发展的步伐;③展开临床难题的发掘以加速临床流行病学科与临床间的科学研究[8];④增强临床带教的培训水平,培养出更加优异的人才;⑤可靠真实的科学信息有益于帮助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⑥利于患者保全自身权益与信息检索且起到监督医疗的作用。从结果上看,观察组实践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学习兴趣、查体与采集病史能力、创新能力、问题综合分析能力等提高与满意度上有明显的差异,P<0.05。提示观察组使用的教学方式可用性强。

综上,循证医学在急诊科临床教学中的使用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赵威,李俊杰,尹文.EBL联合PBL综合教学法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4,41(1):9-13.
[2]岳朋.机械通气在心力衰竭患者早期应用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
[3]崔秀荣,王丹,任晓旭.护理路径模式带教在急诊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05):593-595.
[4]陈超.混合方法研究在循证医学教学评估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
[5]蒋小龙.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9):101-102.
[6]吕秀春,魏仲航,郝春艳,等.循证医学理论对诊断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1):1931-1932.
[7]方向华,王淳秀.多学科联合开展临床循证医学教学的优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128-129.
[8]包建成,刘俊芬.循证医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6):29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5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