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院前转运中便携式呼吸机应用方式与应用效果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15:43: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院前转运中便携式呼吸机应用的方式与应用的效果。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共计有71例患者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院前转运,将其视为研究对象,查看患者的转运结果。结果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最终64例患者转运成功,成功率为90.14%。结论在院前转运中,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有效进行相关的急救工作,改善患者的情况,保证急救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院前转运;便携式呼吸机;急救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路明,刘娴.院前转运中便携式呼吸机应用方式与应用效果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39,43.

0引言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和医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加之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数量呈现显著的增加,使得如何保证患者转诊、转运以及监护过程中的效果成为了临床中十分关注的内容[1]。院前急救是相关患者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呼吸管理则会对患者的急救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次研究就对院前急救转运中便携式呼吸机应用方式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共计有71例患者进行院前转运,将其视为研究对象,男40例,女31例,年龄25~77岁,平均(49.5±24.5)岁,其中13例患者为心肺复苏后,25例患者为急性或者慢性呼吸衰竭,3例患者为癌症晚期,30例患者为脑部疾病(脑血管意外或创伤性颅脑损伤)。

\

 
1.2方法

本次共有71例患者参与到研究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相关的呼吸操作,呼吸机为德国公司所生产的万曼便携式急救呼吸机(MEDUMAT Standard a),具体操作内容如下:在进行急救转运前,首先了解患者的病史,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的检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操作,保证患者接受较为完善的治疗。针对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要用负压吸引器将患者气道内杂物尽量清除干净,以保证患者处于呼吸道通畅的状态,避免堵塞等情况出现[2];同时为其建立相应的静脉通道。针对未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则要采用气囊面罩并妥善固定,接着进行呼吸机的连接工作。完成连接并确定呼吸机工作正常后,即可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工作,患者已用呼吸机支持的,尽量选择正在使用的参数。如患者未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的,机械通气的频率应当设置在10~18 bit/min,患者的呼吸频率要考虑到患者的体重以及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导致不良反应[3]。再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每分钟通气量,一般按照患者的潮气量8~12 mL/kg的标准来换算,慢阻肺病人潮气量可适当增大些。将最大呼吸压力设置为40~45 mbar。病人无自主呼吸的选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有自主呼吸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尽量选择空氧混合模式(可延长氧气瓶中氧气使用时间)。呼吸机连接病人工作后,观察患者通气情况2 min,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作为衡量工作质量的指标,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达到了90%即可视为成功。当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偏低时则要对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气道堵塞或者人机对抗等其他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采取改用纯氧模式,清理呼吸道,适当使用镇静剂、肌松剂等处置。上述处置后血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才可转运。在转运阶段则需要继续对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的状态,降低其他炎性反应的发生率[4]。

1.3观察指标

记录转运中各个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的情况。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7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例患者为心肺复苏后,25例患者为急性或者慢性呼吸衰竭,3例患者为癌症晚期,30例患者为脑部疾病(脑血管意外和创伤性颅脑损伤);所有患者均在院前转运中采用便携式急救呼吸机控制或增强患者的呼吸,使用呼吸机29~46 min。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呼吸困难的情况有所缓解或者出现了明显的减轻,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0%左右。13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经过有效的急救,12例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或改善;1例因血压太低无法改善而放弃转运。25例急性或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后,22例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或改善,3例因PEEP值太高,均超过10 cmH2O。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无法达标而转运失败;3例癌症晚期患者,1例患者因治疗无效途中死亡,剩余患者情况得到改善;30例脑部疾病(脑血管意外或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中,28例患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2例人机对抗严重,处置无效转运失败。结果64例患者转运成功,成功率为90.14%。显示在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后,患者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相比传统的简易人工气囊具有更好的效果。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和急救理念的不断进步,如何做好院前急救工作逐渐成为了医院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急救过程中,呼吸将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而由于患者的疾病等影响,其呼吸状况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传统的方式并不能有效保证患者的呼吸状况,并且大部分患者处于不易移动的状态,往往会导致患者最佳的急救时间错过,影响其最终的治疗效果[5]。便携式呼吸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所出现的一种设备,该设备在临床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特点,其对于临床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①不需要气体作为动力,其耗气量较少;②一般情况中呼吸机都较为小巧、轻便,能够随时携带,便于应对急救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同时其为交流、直流两点共用,其中内置电池,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启用;③便携式呼吸机虽然器械较为小巧、简便,但是其具有十分完备的功能,能够实现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等操作,能够满足急救的需要,且能够进行自由组合;④具有较为完善的自检功能,能够保证呼吸机工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⑤便携式呼吸机能够满足各个年龄段、各种情况患者的需要,使用范围较广[6]。而在采用便携式呼吸机后能够针对患者的情况,第一时间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疾病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7]。本次研究中,71例患者作为了研究对象,最终64例患者转运成功,成功率为90.14%。

\

 
综上所述,在院前急救中,采用便携式呼吸机能够有效进行相关的急救工作,改善患者的情况,保证急救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8]。

参考文献

[1]罗美,曾琪.院前急救中便携式呼吸机应用的方式与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121-122.
[2]唐雪梅.浅谈手提呼吸机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7):69-70.
[3]易朝科.车载呼吸机在急危重患者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11):88-89.
[4]An LS,Ting LS,Chuan LC,et al.Performance of the Oxylog®1000 portable ventilator in a hyperbaric environment[J].Journal of the South Pacific Underwater Medicine Society,2018,48(2):102-106.
[5]赵志勇,王晓燕,陈玉枫.转运呼吸机用于院前急救重症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21):3342.
[6]赵明锐,刘国阳,王庆伟.多功能呼吸机在院前危重患者转运中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2):188-189.
[7]王云英.重症哮喘患者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的院前急救32例临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3):269-270.
[8]Furlanetto KC,Pitta F.Oxygen therapy devices and portable ventilators for improved physical activity in daily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J].Expert Review of Medical Devices,2017,14(2):103-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749.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