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我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和合理性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14 08:54: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针对存在用药问题制定药学干预措施,规范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中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28例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中适应证不适宜的2例,给药方案不合理的10例,用药前没有进行病原学检查或用药期间没有进行疗效评估共9例,没有申请特殊使用级别抗菌药物专家会诊38例。结论本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存在多种不合理情况,临床药师根据存在问题制定相关药学干预措施,提高碳青酶烯类使用合理性。

关键词:碳青酶烯;抗菌药物;临床药师;合理用药;药学干预

本文引用格式:关志涛,谭斌,黄坚彤.我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和合理性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147-148.

0引言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需氧、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特别是对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该类药物的临床适应证广,在多重耐药菌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重症感染及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等的抗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近年来,我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部分细菌对其耐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分析评价,规范用药合理性,遏制细菌耐药。

\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计算机检索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所有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患者数据。总共有病例数228例;男性146例,女性82例;年龄<18岁的2例,均为新生儿,年龄18-60岁的69例,大于60岁的157例。

1.2方法

根据《关于印发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8〕822号)内容中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分别从适应证、品种选择、给药方案、病原学及疗效评估、会诊权限等五个方面对228个病历进行评价分析。

2结果

2.1适应证见表1。

\


由表1可知,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主要应用于肺部感染(53.95%)、其次是泌尿系感染(13.60%)和血流感染(12.28%)。其中没有适应证用药的有2例:1例患者诊断为左肾多发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时见肾内有少许淡黄色混浊脓液,术后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抗感染治疗;另1例患者诊断为肺部感染,治疗中监测患者各感染指标均为下降趋势,仍升级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没有适应证。

2.2品种选择

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常见品种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比阿培南、厄他培南。本院目前抗菌药物目录中只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一个品种,228例均选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2.3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用法用量和配伍禁忌评价。其中,用法用量不适宜共5例:其用法用量均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g,静脉滴注,1次/d。存在配伍禁忌5例:5个病例均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同时使用丙戊酸钠,联合用药不适宜。

2.4病原学及疗效评估

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前应有相应的病原学检查,治疗中应有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228个病例中共有8例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前没有送病原学检查,有1例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疗效动态评估。

2.5会诊权限

在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时需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并有会诊记录;对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有定期培训及考核并有记录。228个病例中共有38例没有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进行会诊。均没有对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进行培训及考核。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本次统计病例数共有228例,选择的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均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主要存在以下用药不合理情况:(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2]明确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适应证:多重耐药但对本类药物敏感的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的重症患者;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免疫缺陷患者感染的经验治疗。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对“重症感染”做了明确规定,“重症感染”[1]是指因感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低氧血症、脏器功能损害等临床表现的患者。本次调查病例中,只有2例没有适应证,合理率99%。该2例病例中,1例感染未达严重程度的经验性用药,另外1例为原有治疗方案有效的情况下无理由升级使用碳青酶烯类,均没有明确适应证。(2)5例用药频率不适宜,给药频率均为1日1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杀菌模式属于时间依赖性,其药动学/药效学评价指数为药物进入体内在血液中的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当体内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40%-50%时,可预期获得较佳的细菌学疗效。根据药品说明书,亚胺培南的血浆半衰期为1 h,因此,需1d多次给药才能获得理想的体内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抑菌浓度的时间,才能获得理想的疗效[3]。(3)5个病例均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同时使用丙戊酸钠,联合用药不适宜。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会抑制丙戊酸葡糖甘酸代谢成丙戊酸,从而使得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降低。这样一来,在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同时,就可能使得丙戊酸的血药浓度低于治疗浓度,有诱发癫痫的可能,且增加丙戊酸或丙戊酸钠的剂量并不足以克服该种作用[4]。根据相关文献[5],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还可增强中枢兴奋性,易诱发癫痫发作。(4)本次调查在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病例中有83%申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专家会诊,分析其主要原因是部分临床医生对政策不了解,未清楚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流程。

针对本院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的问题,临床药师制定以下药学干预措施[6]:(1)加强对临床医生的有关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用药技能培训,从用药适应证、配伍禁忌、用药方案设计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进行科学培训考核,提高用药合理率和安全性。(2)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病历点评和专档登记管理,通过医院网络系统定期公布调查结果,及时发现并改正存在的用药问题。(3)编写用药宣传小册子,对碳青酶烯类的使用规范、应用程序和注意事项进行用药指导。

综上所述,通过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调查评价,临床药师可采用培训考核、病历点评和用药宣传等方式进行药学干预,规范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遏制细菌耐药[7,8]。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卫办函[2018]822号关于印发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等3个技术文件的通知[S].2018.
[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李嘉莹.100例患者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应用调查与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9,1(1):76-77.
[4]何梦静,周威.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8):1126-1130.
[5]郑芸颖,王华光,崔向丽,等.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3):1577-1579.
[6]张琴.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临床应用合理性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2):186-188.
[7]刘秋莎,徐中良,赵语.产KPC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18-19.
[8]张楠,陆红柳,杨慧鹃,等.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与用药合理性评估[J].中国药房,2016(29):4047-40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6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