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观察比较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及患者对其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指标均明显改善,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结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儿科护理;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陈丽君.敏感指标在儿科护理中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86-87.
0引言
护理管理的核心是护理质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对护理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可见,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生命线。对于护理质量的评估从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对于护理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在《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1]中就有明确规定。2015年《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2]中,提出要对护理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定期监测。2014年至今,国家医管所护理中心共研发了13项通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
对于临床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定义,主要是指为了对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定量监测与评价,而制定的用以指导组织管理提升及护理人员护理患者的监测评价标准[3,4]。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有通用与专用之分[5]。儿科患者中很多患者年龄较小,自理能力较差,因此临床护理具有其特殊性,这也对护理质量有更高的标准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应当做好基于病情的各项护理之外,还应当给予患者全方位的生活护理。其中通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缺乏针对性,难以很好地进行儿科护理质量的评价,不能体现出专科特色。为此,本研究更加深入地探讨了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于儿科护理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院儿科分为儿内科与新生儿科,床位52张,年均收治患者为2438人,2018年10月至12月共收治患者1018人,
护理人员共19名。将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院儿科收集的相关指标数据作为质控参照数据,将2019年1月
至2019年3月应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数据与其对比。
1.2研究工具
张晓侠等[6]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构建了10项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详细指标见表1。
1.3研究方案
成立护质组。在护士长的组织领导下,科室建立专门的小组,专门进行更为适宜儿科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主要职责为:①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掌握相关注意事项;②把每天进行护理指标信息的收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③观察季度指标变化趋势,就每日、每月、每季度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
1.4评价指标
每月汇总评价1次:(1)观察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变化情况。(2)观察分析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2结果
2.1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变化见表2。
2.2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见表3。
3讨论
3.1护理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指标情况
通过不同时期之间质量指标的比较可见,良好的敏感指标,有利于存在风险问题的及时发现,从而更加及时地制定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7],这对提升护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有重要意义,为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奠定坚实的基础[8]。表2结果表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之后,儿科护士明显提升了专科技能,并且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显著减少。这说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及专科护理技能水平均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防止意外事件、其他不良事件。
3.2护理敏感指标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体现的是护理服务的质量情况,也是评价并不断优化护理质量的指标[9-11]。表3结果显示,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后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
3.3儿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从目前临床来看,13项通用指标已不能满足儿科专科临床需求。而张晓侠等[6]构建的10项敏感指标更加易于操作,深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有助于提升儿科护士专科技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展望
目前全国各医疗机构相继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但针对敏感性、特异性的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尚不完善,需进一步临床研究[11]。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S].2016-11-22.
[2]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评价工作的通知》的通知[S].2014-06-16.
[3]周萍.探讨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优质护理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4):274.
[4]American NursesAssociation.NDNQ I transforming data into quality care[EB/OL].[2014-04-05].http://www.nurisngquality.org.
[5]张华芳,黄丽华.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91-993.
[6]张晓侠,杨晓蓉,张玉莲.儿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24(6):63-66.
[7]简伟研,周宇奇,吴志军,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发展和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7):865-869.
[8]汤磊雯,叶志弘,潘红英.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01-803.
[9]幺莉.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3.
[10]朱小佳,罗迎霞,程维,等.基于患者结局的老年护理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5,20(17):1-5.
[11]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1-3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