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研究选取本院64例门诊和血液科住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rP(%),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健康体检组经检测后rP(%)值为(7.33±2.17),itP患者组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caa患者组rP(%)值为(5.82±1.2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aMl患者组和Mds患者组rP(%)值分别为(8.26±2.45)、(8.12±2.59),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为网织血小板应用于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条件,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病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网织血小板;检测;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引用格式:柴雪芳,斯南卓玛.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5):214,216.
0引言
网织血小板(reticdated platelet,RP)是来源于巨核细胞的细胞颗粒,这种细胞颗粒中无核或DNA成分,但有一定的RNA含量,而且有能力合成少量的蛋白质,人们把这种RNA含量较高的年轻的血小板称之为网织血小板。其为骨髓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的血小板,它能够将骨髓血小板生成情况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来[1]。本次研究以流式细胞仪对网织血小板实施检测,探索网织血小板变化的规律,为网织血小板应用于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准确诊断创造条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研究选取本院患者的外周血标本64例,64例患者中32例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15例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10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tic leukemia,AML)患者,7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接收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血小板检测结果在(100-300)×109/L,肝肾功能正常,将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者排除[2]。
1.2仪器与试剂
本研究实验仪器为美国BD公司的FACS 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仪所用试剂也为该公司产品。CD41-PE及TO染液(贮存液为1 mg/ml溶解于乙醇,使用前无钙无镁PBS稀释,均购自上海优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浓度为1%(质量/体积)的甲醛。
实验方法:首先对患者的正常全血和待测全血进行提取,分别加入5μ1全血+5μ1抗体+50μ1/ml TO工作液,在室内避光处进行15min的孵育;将甲醛工作液1ml加入其中,45min内上机分析;正常全血染色管先上,对电压进行调节,控制血小板阳性率在1%左右,之后对样品管进行检测读出经荧光染料噻唑橙(thiarole orange,TO)染色的荧光强度,用(%)表示结果,即网织血小板百分比。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得到的数据选择SPSS统计学软件实施分析,对全血和血浆结果的比较采用成对样本的t检验,使用(±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分别进行检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健康体检组经检测后RP(%)值为(7.33±2.17),ITP患者组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CAA患者组RP(%)值为(5.82±1.26),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AML患者组和MDS患者组RP(%)值分别为(8.26±2.45)、(8.12±2.59),相比于健康体检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多见,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②血小板破坏增多;③血小板分布异常[3]。在一些兔疫性血小板减少的疾病中,由于血小板破坏增多,网织血小板代偿性增加,即RP的值相对增高。因此。检测网织血小板可以反映出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临床治疗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近年来,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正在研究探讨中,其原理是TO透过血小板膜和血小板细胞质内RNA特异结合[4],其结合RNA后,能够增大发射荧光强度的能力,达3000倍,血小板RNA含量和染色后荧光强度呈现出线性关系;含有RNA。可以被TO染色的网织血小板能够发出荧光,从而可以计数网织血小板在总血小板中所占的比例。
ITP为机体免疫系统故障,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过度破坏而形成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变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80%-90%的患者能够检测出血小板IgG抗体。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小板结合,增强对血小板的破坏,缩短其寿命,导致血小板变少[5-7]。而外周血血小板受到的破坏增加,随之带来骨髓中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能力增强,显著提升血小板的更新速度,增加外周血中新生血小板数量,因此RPs(%)显著增加。本次研究选择ITP患者32例,检测网织血小板,结果RP(%)值为(21.13±6.27),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AA是一组因造血微环境缺陷而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疾病,血小板生成受到阻碍,骨髓中巨核细胞减少,新生血小板减少[8]。本研究中选取了15例CA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其RP(%)值明显低于健康体检组(P<0.05),这与临床诊断基本相似。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显示,AML组及MDS患者组结果变化不明显,与健康体检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本身巨核细胞生成状态有关。
总之,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的方法,为网织血小板应用于各类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了条件,以发现网织血小板的变化规律,网织血小板在血液病中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减少原因分析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宋红蕾,冯萍,朱雪明.网织血小板与mpv、血小板数量的关系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4,16(2):91-92.
[2]ClNES D B.BLANCHETTE V S.Immune th rombocytopenic purpura[J].N Engl J Med,2012,28(13):995-1008.
[3]王贤,张葵.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1):126-132.
[4]杨惊,赵永强,吴卫,等.网织血小板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病因鉴别中的意义[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0,18(2):15-21.
[5]曹永献,肖淑欣,姚远,等,网织血小板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功能恢复的评价作用[J].山东医药,2013,46(11):6-7.
[6]段文冰,鞠瑛,沈亚娟,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血中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7,12(2):285-289.
[7]张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4):162,164.
[8]胡学婷,韩俏,马晶,等.通过网织血小板及JAK2V617F基因突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评估血栓发生率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100-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