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叶海燕教授有着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对高尿酸血症在病、证、病因、病机、治疗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独具特色地使用中药代茶饮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治疗效果佳。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名老中医经验;中药代茶饮
本文引用格式:唐姣姣,叶海燕.叶海燕教授治疗高尿酸血症经验举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91-192.
0引言
高尿酸血症是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中又分为尿酸排泄减少与尿酸生成增多。而当单钠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软骨和肾脏等沉积,就会造成痛风。但高尿酸血症患者大多没有临床症状,使用西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依从性差,甚至不愿意使用。叶海燕教授从祖国医学出发,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疗高尿酸血症。
1辨病辨证探讨
中国中医传统古籍记载的疾病多是因为有症状及临床体征,而高尿酸血症患者多没有,故在传统古籍上并没有相关的记载,其是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后世医学的飞跃进步,后人才发现的疾病。王新陆教授[1]将高尿酸血症归为“血浊”,其在《脑血辨证》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血液学方面的阐述。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则依据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庞大数据的患者的体征、临床特点,首次提出高尿酸血症为“浊瘀痹”之名[2]。
在辨证方面,叶海燕教授结合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认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多为湿浊内蕴证,或兼热证,或兼血瘀,或兼脾虚,或兼肾虚,但总体而言,湿浊内蕴证是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所共有的证型。
2病因病机探讨
叶海燕教授在传统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百家思想,根据自己多年在中医临床上的经验总结归纳,认为湿邪是高尿酸血症的根本病因,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是其主要诱因。现代人多喜食肥甘厚腻,易助湿生痰;体型偏胖,肥人多痰湿;且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活动时间明显减少,这也是容易产湿的原因;再加上吸烟、饮酒、熬夜等恶习的作用。湿邪停滞体内,久而化浊,湿浊凝聚。若湿浊损伤脾胃,脾为后天之本,脾又主四肢,湿浊日久,与瘀互结,流注皮肤、关节,则可致“痛风”,发为关节的肿胀、疼痛、溢流膏脂等临床症状;而根据中医眼科之五轮学说,眼者之上下肉胞属脾,脾为湿浊所困,可发为“睑缘炎”,在患者眼睑皮下组织中发现痛风石。若湿浊损伤肾,肾为先天之本,日久成瘀,则可见西医所谓之“尿酸性肾结石”,可能有些患者出现泥沙样尿酸结石;湿浊影响肾的气化及司小便功能,甚至可发生“急性尿酸性肾病”,从而使尿流阻塞发生少尿和急性肾衰竭。
3治法及方药
叶海燕教授认为湿浊内蕴是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故治疗当在利湿化浊的基础上,再视兼证加减化裁。高尿酸血症因为其患者大多没有临床症状,使用西药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依从性差,甚至不愿意使用。叶海燕教授从中医传统医学出发,运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在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原则指导下,提出组方选药合成中药代茶饮。
中药代茶饮起源于宋代,是中医的一种传统剂型,是指用中药与茶叶配用,或中药(单味或复方)代茶冲泡、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叶海燕教授通过其大量的临床实践,根据其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组成验方:车前子、蚕砂、丹参。此方仅为三味,方中车前子渗湿,《神农本草经》曰“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科学的民间药草》中言其“利尿”。苏木芳[3]研究发现痛风饮治疗痛风有效率为100%,而其中车前子为其中的君药。蚕砂除湿,化浊。《本草求真》言其为“为风湿之专药”;《本草纲目》:“去风除湿”。《本草拾遗》:“炒令热,袋盛热熨之,主偏风筋骨瘫缓,手足不遂及腰脚软,皮肤顽痹”。再加上丹参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妇人明理论》谓“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胀止痛,生肌长肉”。久病必有血瘀,加丹参以活血,这是其一;其二,活血有助于湿浊的排泄。在兼证的治疗上,叶海燕教授提出:若湿热重,加绞股蓝、荷叶;脾气虚,加白术;肾阴虚,加枸杞子、黄精。
4用药心得
(1)中药代茶饮在中药的选择上需特别注意,叶、花、根、果(籽)等植物药最佳。中药代茶饮饮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此种使用方法减少了熬药这一环节,程序简单,调配方便,易于储存及携带,患者依从性佳。(2)中药代茶饮在选药及配伍上要求严谨,选药精当、轻灵精巧,所用药物之药性最好为甘淡平和,因为中药代茶饮需长期服用,故需免除患者长期服中药以损伤脾胃之虞。(3)中药代茶饮药效充分,不比汤剂的药物浓度低,且其长期服用,作用时间长,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可达到量化标准。(4)中药代茶饮需长期服用,但节约成本。高尿酸血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监测及治疗。而中药代茶饮每次用量少,不浪费药材及金钱。
5验案举隅
患者代某,男,35岁,2019年5月7号初诊。发现血尿酸升高3年。患者无关节肿痛,无其他特殊不适,体检未发现肾脏结石,辅助检查:绵阳市中医医院血尿酸示:500μmol/L。舌脉:舌淡红,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弦。
诊断:高尿酸血症、湿浊内蕴证。
处方:车前子15 g、蚕砂10 g、丹参10 g。
开水冲泡后或煎煮后代茶饮,分次服用,每日不少于1000 mL。
患者连服2个月后,于7月11日复诊,患者未诉特殊不适,行血尿酸检查示:380μmol/L。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嘱患者再坚持服用1月,定期检测血尿酸,低嘌呤饮食。
叶海燕教授多年观察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现:许多患者多没有临床症状,可能部分患者体型肥胖,从中医角度上来看,会带来辨病、辨证方面的困难,此时患者的舌脉及其医师的中医临床经验就显得特别重要。此外对于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健康宣教也特别重要,一定要交代患者低嘌呤饮食,定期检测血尿酸。
笔者有幸跟随叶海燕教授学习,收获颇多,希望对诸位同道也有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新陆.论“血浊”与“治未病”[J].天津中医药,2008,52(3):177-180.
[2]朱婉华,顾冬梅,蒋恬.浊瘀痹-痛风中医病名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17):1521-1522.
[3]苏木芳.痛风饮治疗痛风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安庆医学,2003,24(2):3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