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3D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9 13:5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讨 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46 例脊柱畸形行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CT 三维扫描重建指导下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 观察组在 3D 打印技术指导下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侧凸 Cobb 角及后凸 Cobb 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椎弓根钉位置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侧凸 Cobb 角及后凸 Cobb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矫正率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椎体残留、伤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指导手术实施,提升椎弓根钉位置准确率,提高脊柱畸形矫 正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脊柱畸形;矫正手术;3D 打印技术;应用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卢炯炯 , 张宝 , 沈生军 .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59+269.

0引言

脊柱畸形是一种椎体形态异常引发的疾病,常见的有后凸、侧凸、前凸以及旋转等畸形。脊柱畸形常涉及到多种解剖结构的变异,周围有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 手术置钉的风险较大, 手术失败率也较高。常规的 CT 或MRI 扫描有一定技术限制,无法全面反映脊柱畸形情况,也无法在术中实时指导,内固定的精确度容易受到影响 [1]。3D 打印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数字骨科技术,通过制作脊柱实体模型、置钉导向模板等,在术前做好手术设计,有效保证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本研究进一步分析 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我院骨科治疗的 46 例脊柱畸形行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3 例,男 13 例,女 10 例;年龄 14-47 岁,平均(29.7±11.2)岁;对照组 23 例,男 12 例,女 11 例;年龄 12-44 岁,平均(27.4±12.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脊柱畸形诊断标准,经CT 或 MRI 检查确诊,均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符合手术标准;排除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伴有脊髓损伤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脊柱畸形程度、手术方法等无明显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在 CT 三维扫描重建指导下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术前对脊柱畸形及上下相邻区域行 CT 扫描,设定层厚 1.0 mm,螺距 1.0,将扫描数据进行数字化三维重建和矢量测量,手术医生根据测量得到的脊柱侧凸、后凸数据以及畸形程度确定手术方案,精确评估椎弓根方向、角度和直径,以此作为手术椎弓根内固定矫形的基础 [3]。观察组在 3D 打印技术指导下行脊柱畸形矫正手术,先与对照组一样行 CT 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将三维数据输入快速 3D 成型设备中, 打印出丙烯晴 - 丁二烯 - 苯乙烯高分子塑料 3D 模型,经消毒处理后直接在手术台上指导手术操作,根据模型上的解剖结构测定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向、长度等,指导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的实施 [4]。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复查 CT,统计弓根钉位置准确率;测量术前术后侧凸 Cobb 角和后凸 Cobb 角,计算矫正率;观察术后有无椎体残留、伤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 检验,均数 ± 标准差( ±s)表示,计数资料行 χ 2 检验, 率(%)表示,以 P < 0.05 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比较,见表 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椎弓根钉位置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

2.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侧凸及后凸 Cobb 角、矫正率比较, 见表 2。观察组术后侧凸 Cobb 角及后凸 Cobb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且矫正率明显提高(P < 0.05)。

\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 3。观察组椎体残留、伤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

3讨论

脊柱畸形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重要的脊髓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手术难度高,对手术置钉的精确度要求极高, 既要保证手术有效性,又要保证安全性。螺钉的准确置入是保障脊柱矫形手术安全性、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5]。以往的 CT 三维重建技术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术准确率,但在指导椎弓根钉置入和脊柱畸形的精确评估方面仍存在技术限制,无法在术中实时指导手术操作,一旦手术医生在术中发生困难,需要借助 X 线,影响手术效果。3D 打印技术将CT 三维重建数据录入三维建模软件中,构建三维脊柱模型,最后从 3D 打印机中打印出实物模型。这一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手术前的方案设计、手术预演、精确定位等,有利于手术方案的优化,提升了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大大增强了手术效果,也有效避免了各类手术风险,临床使用效果更佳 [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椎弓根钉位置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侧凸 Cobb 角及后凸 Cobb 角明显小于对照组, 且矫正率明显提高(P< 0.05); 观察组椎体残留、伤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充分证明 3D 打印技术能够为脊柱畸形矫正手术提供精确的技术支持,利于术者在术前优化手术方案,提升手术效果和手术效率,确保了置钉的精准,且保证了手术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良生, 芮钢, 林山.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进展[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7,9(6):370-378.
[2]曾芳俊 , 陈荣春, 游辉.3D 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36):24-26.
[3]王虹 ,丁焕文 , 刘宝 , 等. 计算机辅助技术联合 3D 打印模板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6,34(4):392-396.
[4]杨勇. 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结合 3D 打印模板的价值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7,25(17):16-17.
[5]王涛, 王辉 , 宋艳丽 , 等 .O-arm 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引导下置钉修复严重脊柱畸形的安全性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6):3849-3855.
[6]张树芳, 钟红发 , 陈荣春, 等. 基于 3D 打印模型确定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最佳选择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53):7966-7972.

《3D打印技术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9/2018110901554328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