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8 17:44: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截止至 2017 年,全球范围内的近视患者人数,已经达到全球总人数的 24% 以上,屈光不正患者数量不断
提升,在全部近视人群中,超过 33% 的患者存在合并散光的情况。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矫正,受到越来越高程度的关注。以往常用的近视治疗方法,主要有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三种。近年来,有晶状体眼后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逐渐被引入到近视矫正中,起到了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相关研究成果也在日益丰富。此次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予以整合、梳理,首先分析其设计与材料,随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估,进而总结其常见并发症,最后对ICL、V4c(中央孔型)的临床应用研究成果予以综述,希望能对高度近视的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高度近视;散光;矫正;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本文引用格式:韦志伟.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27-28+30.

Progress Study of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for Correction of High Ayopia with Astigmatism
WEI Zhi-wei
(Wuzhou City Aier Eye Hospital of Guangxi, Wuzhou Guangxi, 543000)
ABSTRACT: By 2017, myopic patients worldwide have reached more than 24% of total global population, and numbers of ametropia patients have been increasing. Among myopic people, more than 33% have complicated astigmatism. Clinical correction of astigmatism with high myopia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Common myopic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mainly three kinds: frame glasses, contact lenses and refractive surgery. In recent years,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CL) has been gradually introduced into myopia correction, which has played relatively good application effect,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have become abundant increasingly. Based on integrating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e study analyzes design and materials firstly, then carries on clinical evaluation, and summarizes common complications. Finally, it reviews clinical application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ICL and V4c (central pass), to provide more suitable treatment for high myopia patients.
KEY WORDS: High myopia; Astigmatism; Correction; Phakic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

\

0引言

当前医学临床中,通常会为近视合并散光患者使用框架眼镜、隐性眼镜和屈光矫正手术。其中框架眼镜的治疗优势在于安全,而且治疗效果较为明显,不过存在像差、色差隐患,而且可能会使周边视力减弱。随着屈光度矫正数值的增加,图像大小会有所降低,导致患者的细节分辨能力减弱。而隐形眼镜不仅在治疗范围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存在较大的眼部感染风险,可能会使患者出现眩光问题。而屈光矫正手术的手术方式较为多样,除角膜过薄患者大多适用。具体包括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等,二者虽然都具有矫正视力的功能, 但是前者会对患者眼后段产生一定不良影响,阻碍患者晶状体调节功能恢复,因此常用于老年患者中。相比之下,ICL 的可应用范围更广,相关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

1ICL 的原理及材料

ICL 的研发机构为美国 STAAR 公司,并于 2005 年获得批准。ICL 的设计模式为一片式,光学直径为 6 mm,根据近视患者眼的实际情况,可选择适宜的尺寸。为满足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实际需求,该公司推出 TICL,是一种以ICL 为基础的散光型人工晶体。以 TICL 的作用效果来看, 目前可实现 1800 度以下的高度近视治疗,与此同时,可实现600 度散光患者的有效治疗。

孙成淑指出,在以往 ICL 植入术前,首先需要使用YAG 为患者进行打孔,其目的在于避免患者出现瞳孔阻滞的问题 [1]。刘延东指出,在当前的(V4c)ICL 植入术中,将中心孔直径为 360 μm 的后房型人工晶体应用于实践治疗中, 该材料的主要成分包括胶原、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等, 通过对该成分的具体性质进行分析,表现出较强的亲水性和相容性,使房水流动环节更加自然流畅,借助于 360 μm 孔的作用,可省却虹膜周切术环节 [2]。

2TICL 在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1视力改善情况。
宋军指出,围绕 TICL 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国外已经展开了多次临床实验,超过 95% 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会在接受治疗后出现视力改善的情况,其中患者视力水平超过术前最佳的情况可以达到 75% 以上,证实了 TICL 植入术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3]。从国内实践成果来看,汪静将 TICL 植入术引入到 20 例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在全部患者接受全程治疗后,19 例患者的裸眼实力水平达到 0.5 以上,更有 16 例患者的裸眼视力水平达到 1.0 以上 [4]。吴善君对国内 TICL 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的患者比例,可达到全部接受治疗患者的 70% 以上 [5]。屈光稳定性。付梦军研究发现,在对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 TICL 植入术后,患者的等效球镜和柱镜均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善,平均变化幅度分别为 0.01D 和 0.02D[6]。唐磊于 2014 年开始,对 20 例使用TICL 植入术的患者进行手术后, 又对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术后随访,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接受手术前,患者的等效球镜和柱镜数值,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变化幅度分别达到 -0.13D 和 0.05D,由此证实了TICL 植入术在临床治疗中,可发挥十分显著的屈光稳定性 [7]。

2.3屈光可预测性。
早在 21 世纪初期,美国就已经围绕TICL 植入术的前瞻性开展了临床试验。胡锡彬于 2012 年选取 30 例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进行长期的跟踪试验,经过数据检测结果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前,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值为-8.95D,等效柱镜值达到 1.89D,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 为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术后随访,在手术完成 1 周后,患者在等效球镜和柱镜数据方面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均值保持在 0.05D 和 0.49D,28 例患者眼部屈光达到 ±1.0D 的标准,20 例患者的眼部屈光值达到 ±0.5D 的标准,而且该水平在长达持续1 年的范围内,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8]。张唯伟为了保障数据的科学性,选取 335 例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为患者行 TICL 植入术后,在长达 1 年的时间内, 达到 ±1.0D 屈光标准的患者比例超过 92%,达到 ±0.5D 屈光标准的患者比例达到 70% 以上,由此表明,ICL 植入术具有较为显著的可预测性 [9]。

3TICL 植入术的并发症

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在接受 ICL 植入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较小,对其并发症出现类型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三种,分别是青光眼、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旋转。

3.1青光眼。
在传统模式下 ICL 手术模式下,患者出现急性青光眼的可能性较大。姚喜纯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由于术前虹膜未完全切开,其二是人工晶体尺寸选择不合理 [10]。唐磊围绕人工晶状体尺寸的选择要素进行分析,因为影响其选择合理性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角膜水平直径,其二是晶状体拱高,在人工晶状体尺寸测量中,可选择游标卡尺和生物显微镜作为工具 [11]。本研究认为,在人工晶状体实践测量过程中,由于仪器测量或人工操作可能会造成一定误差,从而造成人工晶状体选择不当,在其拱高超出范围的情况下,会使患者出现青光眼症状, 通常还会伴随虹膜色素播散症,使患者在植入术后长时间存在高眼压表现。李阳通过对大量的临床数据进行梳理与归纳后发现,在全部接受 TICL 植入术治疗的患者中,出现急性青光眼的患者比例达到 3.6%[12]。

3.2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 TICL 植入术后并发症。赵秋富认为,TICL 植入术患者之所以会出现白内障问题,大多是由于晶状体拱高偏低造成的,在晶状体拱高偏低的情况下,人工晶状体会与前囊之间出现摩擦,从而对晶状体房水循环产生抑制作用。但是对于 TICL 植入术后白内障发生率,目前尚未取得权威的研究成果 [13]。李琴对 45 例 TICL 植入术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在长达 1 年的调查中,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白内障问题 [14]。董良对 51 例 TICL 植入术患者进行调查时发现,有 2 例患者出现了白内障并发症,且患者年龄均在 60 周岁以上。本研究认为,由于人体在不同年龄情况下,其晶状体厚度会出现变化, 年龄因素可能是造成 TICL 植入术后白内障的主要原因 [15]。

3.3人工晶体旋转。
TICL 植入术对于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纠正效果,与人工晶体的旋转稳定性具有密切关联。邓妮妮对 TICL 植入术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超过 1.5% 的患者需要在 TICL 植入术后,进行二次定位,这主要是由于人工晶体出现自发旋转造成的,另外,外伤因素也是引发人工晶体旋转的主要原因 [16]。付明山对 25 例 TICL 植入术患者展开跟踪随访,调查结果显示,在患者接受治疗后1 周,其散光轴偏离值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均值达到(2.88±2.09),在接受治疗后 4 个月,该数值持续降低, 均值达到(2.65±2.08)。由此表明,散光轴位偏差在 15° 以下的情况下,散光矫正水平会出现降低,下降幅度会达到50% 以上。在散光轴位偏差达到 15-30°范围内时,无法起到有效的散光矫正效果,在散光轴位偏差达到 30°以上时, 散光程度会提高 [17]。

4ICL V4c 临床研究

近年来,中心孔后房型屈光人工晶体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杜改萍将中央孔直径为 3 mm 的 ICL V4c 应用于动物实验组,研究对象在接受治疗后,其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不仅如此,ICL V4c 位于光学区内的中央孔,可促进晶状体房水的正常循环,从而使眼压水平保持在相对合理范围内,由此证实了 ICL V4c 在近视合并散光治疗中的优越性 [18]。申笛将 ICL V4c 应用于 20 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术前等效球镜为(-6.86±2.09), 在接受手术 6 个月后,患者的裸眼视力水平均值达到 1.0 以上,与此同时,最佳矫正视力水平也达到 1.0 以上。等效球镜均值降低至(0.02±0.26)D,19 例患者达到目标屈光±0.5D,证实了 ICL V4c 的应用价值,而患者内皮细胞丢失率为 2.5%,表明 ICL V4c 植入的安全性 [19]。于妍娉将上述实验运用于更大样本中,选取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 243 例, 视力矫正结果大致相同,内皮细胞丢失率有所上升,达到4.5%,但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20]。

\

5结论

此次研究通过对相关研究进展加以系统的梳理,随着医疗水平的日益丰富,在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治疗中,可采取的治疗手段愈加丰富多样,而在手术治疗方法的具体选择中,应当将并发症控制放置在较为重要的位置。相较于传统模式下的治疗方案,ICL 表现出更加显著的优越性,不仅稳定性更高,而且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高度近视合并散光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矫正近视同时又不影响角膜正常组织的优点,具有保留调节功能、潜在可逆性、可预测性、术后视力恢复快、视觉质量佳、并发症少的优点,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在新型有孔型人工晶体光学的指导下, 现有的人造孔不仅仍具有房水循环的功能,而且加强对于潜在出血问题的防范,瞳孔阻塞的可能性降低,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性。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对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行矫正时,还需要加强对于适应症的分析,并在手术过程中进行定期随访,进一步保障手术的成功。以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光学区范围不断增大,对于术后光晕、眩光的控制效果更强,同时也为矫正流程提供更大的便捷,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人工晶体设计的日趋优化,晶体植入后的旋转问题也将得以有效应对。

参考文献:

[1]孙成淑 , 邓应平.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 [J]. 国际眼科杂志,2018(05):963-967.
[2]刘延东, 张印博, 康焕君,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飞秒激光制瓣 LASIK 治疗中高度近视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J]. 眼科新进展,2018,38(04):382-385.宋军. 超声乳化吸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6):81-83.
[3]汪静, 杨昊.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的疗效[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18(03):547-549.
吴善君, 姚红艳 , 忻丹丽 ,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J]. 现代实用医学,2018,30(01):110-111.
[4]付梦军, 葛磊 , 张浩润.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中高度近视的短期疗效[J].国际眼科杂志,2017,17(09):1799-1802.
[5]唐磊, 廖荣丰.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7,52(06):915-920.
[6]胡锡彬, 何建中, 邱艳飞 ,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7,26(03):189-192.
[7]张唯伟, 陈爱蔚 , 姬红婄 , 等. 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50 例临床观察 [J]. 贵州医药,2017,41(02):191-192.
[8]姚喜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临床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22(24):38-39.
[9]唐磊, 廖荣丰.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研究进展 [J]. 安徽医学,2016,37(09):1185-1188.
[10]李阳, 廖荣丰. 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松解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疗效观察 [J]. 临床眼科杂志,2016,24(04):296-299.
[11]赵秋富, 李冀 , 班景飞 ,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变化分析 [J]. 临床眼科杂志,2016,24(04):300-302.
[12]李琴,张少维,黄毅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J].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09):1709-1711.
[13]董良 , 陈彬川. 散光矫治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后房型有晶体眼近视散光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04):393-395.
[14]邓妮妮 , 黄明汉 , 曹珊 , 等.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03):30-31.
[15]付明山, 卫晶仙 , 张国华.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评价 [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5,25(06):21-23.
[16]杜改萍, 郭惠玲, 黄一飞 , 等.Toric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J]. 眼科新进展,2016,36(01):47-50.
[17]申笛, 姬菁文 , 梁厚成 , 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高度近视患者立体视觉的影响 [J].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01):121-123.
[18]于妍娉.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 [J].国际眼科杂志 ,2016,16(01):132-134.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进展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8/2018110806045510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