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8 17:28: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cPaP呼吸机、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并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的新生儿21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1例仅采用cPaP呼吸机的患儿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患儿的76.19%高出19.05%(P<0.05);在住院时间、氧疗时间等治疗指标的比较中,实验组患儿需要的时间更短(P<0.05);而对患儿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fio2)和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患儿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cPaP呼吸机、氨溴索共同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cPaP呼吸机;氨溴索;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本文引用格式:祖力乎马尔·亚森.姜燕.探讨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42-43.

0引言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新生儿因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异常导致患儿出现肺泡进行性萎缩,进而引起发绀、呼吸困难、三凹征等症状的疾病[1]。此病多发生于患儿出生后的4~12 h且多数为早产儿[2]。目前,临床对患儿采取常规护理与CPAP呼吸机联合的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方式进行救治[3]。但对于无法进行替代治疗的患者则采取CPAP呼吸机、氨溴索与常规护理共同治疗的方式,而本次研究,对后者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分析,具体过程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无法采取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而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的新生儿21例和可以进行活性物质代替治疗而采用单纯CPAP呼吸机治疗的患儿21例,在经过家属同意后,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儿的男、女比列为11:9,胎龄和平均胎龄分别为31~37周和(33.51±2.16)周;而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则为12:8,年龄和平均年龄分别为32~37周和(34.35±2.09)周。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试验。

1.2方法

首先,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支持治疗,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维持机体的正常体温、患儿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

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上述常规的护理和支持治疗的同时,对患儿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进行治疗。呼吸机的设置指标为:开始时氧流量为6~9 L/min,氧吸入氧浓度分数为30%~50%,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为3~6 cmH2O。在患儿接受CPAP治疗症状明显改善后,氧流量不变,将患儿的氧吸入氧浓度分数、呼气末正压通气值分别调整为25%和2cmH2O。并持续进行通气治疗[4]。

实验组:对于无法进行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患儿,在接受与上述对照组患者相同的护理、支持治疗和正压通气(CPAP)呼吸机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氨溴索(生产批号:国药准字号H20094223),患儿的用药量为5 mg/kg,每6 h服用一次,持续用药3~5 d,具体的药物用量可根据患儿具体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合理的调整[5]。

1.3临床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其中治疗有效率的标准按照:明显有效:患儿的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基本有效:患儿的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基本消失,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患儿的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和生命体征均无变化。而治疗标准主要对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FIO2进行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有效率+基本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率,实验组患儿的明显有效和基本有效共计20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儿的明显有效和基本有效为16例,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差为19.05%(P<0.05),如表1。


\

 

2.2两组患儿的治疗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于患儿治疗指标的比较中,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氧疗时间均低于单纯CPAP呼吸机治疗的对照组(P<0.05)。而FIO2在治疗前差异无意义(P>0.05),而治疗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较对照组的42.86%降低了28.57%(P<0.05),如表2。

\

3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绀、三凹征、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多为系统发育不全、免疫力低的早产儿,如不及时救治,新生儿会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6]。对于患儿的治疗应尽量避免使用机械通气,而采用CPAP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治疗,既有利于保持呼吸道、肺泡发生塌陷,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损耗,还能减少可能出现的细菌感染[7]。而对于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患者,采用氨溴索可调节浆液性和粘液性物质的分泌,进而促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形成,进而改善患儿的病情[8]。

本次试验,通过对患儿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进行治疗,探究其效果。试验结果显示: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5.24%远高于只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的对照组的76.19%(P<0.05)。而在患者的住院时间,氧疗时间、FIO2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中,实验组患儿的指标数据水平也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的数据水平,且各项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试验结果也与相关研究讲解理论相一致[9]。

综上所述,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采用CPAP呼吸机、氨溴索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好的临床治疗指标,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向阳.氨溴索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9):1044-1045.
[2]郑玉辉,孙红芹.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罕少疾病杂志,2017,24(2):28-29,32.
[3]陈衍杰.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8例临床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3(2):280-282.
[4]孙静.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6,22(8):101-104.
[5]高建波,刘会青,解发雨.nCPAP呼吸机辅助呼吸联合氨溴索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5):5200-5201.
[6]陈红.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6):56,58.
[7]石小利.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00例临床与护理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2):170,174.
[8]李燕,许淑琴,王小芝,等.CPAP呼吸机、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3):72-74.
[9]陈文香.CPAP呼吸机联合氨溴索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7):3931-39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2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