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共2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法复位配合针灸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疗效较为持久,患者不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无创伤、疼痛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法复位;针灸;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本文引用格式:汪福武.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28-29.
Clinical Efficacy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abitual Shoulder Dislocation
WANG Fu-wu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Taierzhuang District,Zaozhuang,Shan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nipulative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habitual shoulder dislocation.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9,25 patients with habitual shoulder disloc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3 months.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one year was compared.Results Three months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One year 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abitual shoulder dislocation,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can achieve the effect of both treatment of symptoms and symptoms.The curative effect is durable,patients are not easy to relapse,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s low,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 trauma and less pain.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and it is worth vigorously pushing forward wide.
KEY WORDS:Manual reduction;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Habitual shoulder dislocation
0引言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是日常生活中因为一些剧烈动作导致的关节脱位现象[1]。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在全身关节脱位中,具有最高的发病率,且会伴有肩胛盂的前部盂唇或盂缘撕裂,或伴有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对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2-4]。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手术治疗,使用切开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5]。但手术具有创伤范围大、痛苦程度高的问题,使用中医辨证思想进行治疗,能有效规避这种情况的发生。本文就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2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中,有男性9例,女性16例,年龄45~60岁,平均(52.2±2.6)岁。观察组12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45~59岁,平均(52.4±3.3)岁。对照组13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46~60岁,平均(52.1±3.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指标:(1)患者均经过诊断,确诊为习惯性肩关节脱位;(2)患者及家属了解治疗过程,且签字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指标:(1)患者存在心、肝、肾等脏器疾病;(2)患者存在精神性疾病;(3)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针灸进行治疗。
手法复位:在手法复位前,可以让患者拍摄X光片[6],并对患者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情况进行评估,医生根据拍摄图片进行针对性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将受伤肢体伸出病床外缘,让患者保持身体放松状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患者存在前脱位症状,由医生轻柔握住患肢腕部,常用手牵足蹬法,之后外旋30°并向下牵引,抬高患者的肩胛骨,让其脱离病床表面,按摩患者的胸大肌,帮助患者放松肌肉,之后等待肱骨松动,内收患肢外压肱骨,听到弹响后,患者患肢复位成功。在复位完毕后,需要使用固定措施,固定在患者胸前4周时间,并严禁患者进行剧烈运动,4周后开始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帮助患肢逐渐恢复运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患肢活动过早,关节囊没有闭合,是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7-8]。而肩关节活动过晚,因关节粘连,功能活动受限,也会影响患者的恢复效果[9]。
针灸:患者取仰卧位,准备好医用银针,进行消毒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合适穴位进针。穴位包括肾俞、肝俞、脾俞、肺俞等[10-11],进针要准确迅速,之后缓慢捻转至得气,采用平补平泻法,刺激患者穴位,并将银针留置30 min。每天治疗一次,每周一个疗程,总共治疗4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1年后的治疗效果。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很少出现滑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幅好转,肩关节滑脱次数明显减少;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变,肩关节滑脱次数没有改变。根据显效、有效的患者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软件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2检验,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91.7%,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1年后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83.3%,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是一种最容易出现脱位的关节。肩关节缺少骨性结构的约束,且存在关节面接触少的问题,因此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滑膜关节,肩关节的稳定性,与关节囊附着的软组织、韧带和肌肉组织有着密切关系,脱位风险较高。肩关节的稳定与动态和静态稳定结构有关,其中动态稳定结构表现为运动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的协调作用,静态稳定结构表现为运动结束后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并起到支撑作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可以分为创伤性脱位和非创伤性脱位,要观察患者肩关节脱位后的肌肉、神经及韧带情况,据有关研究显示:95%以上的肩关节脱位都由创伤性脱位引发[12]。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果没有获得及时治疗,将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临床治疗中,切开复位这种治疗方式会切开较大创口,疼痛程度较大,治疗后可能伴发一定的后遗症。使用中医辨证疗法,不仅不会出现创口,且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法复位配合针灸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辨证思想中,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与肾、脾、肝气血不足有着密切关系[13],这些内脏的问题,会导致患者筋骨不够强健,肌肉不够丰满,增加了关节脱位的几率,让患者出现体质降低的情况。使用手法复位的方式,可以根据患者的脱位情况,采取对应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关节进行复位。医生在复位的过程中,要注意手法的轻柔。用力要缓慢稳定,并逐渐增加牵引力,直到出现弹响声,避免出现手法粗暴的情况,导致患者脱位情况继续恶化。在复位完毕后,需要使用夹板进行固定,并禁止患者使用患肢进行运动。在4周后开始康复训练,时间不能随意更改,导致恢复效果不佳[14]。患肢活动过早,患者的关节囊尚未处于闭合状态,会增加习惯性肩关节脱位的风险,而患肢活动过晚,患者的肩关节容易出现关节粘连的情况,导致患肢的活动功能受到影响,也会对患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手法复位具有治疗痛苦小、并发症发病率低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对于医生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在复位中的处理手法需要经过长时间练习,才能减少患者的疼痛,提升治疗的效果。
针灸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治疗方式,在中医中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可以调理脏腑之气,平衡体内的阴阳状态。在中医的理论中,肾脏与骨头硬度有关,脾脏与肌肉韧性有关,肝脏与大筋强度有关。在使用银针刺激穴位时,能够刺激患者体内的气血流动,对患者的肾、脾、肝等内脏进行调理,可以起到强化患者骨头、肌肉、大筋的作用,疏导患者体内郁气,保证患者体内阳气充足[15]。在取穴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副穴,提升治疗效果。针灸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治疗,要求认穴精准、手法老练。针灸需要使用医用银针,做好消毒工作,预防出现感染现象。针灸后需要留针30 min,巩固治疗效果。患者在针灸后要减少与水的接触,防止出现术后感染情况,听从医嘱,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使用手法复位配合针灸进行治疗,还可以加入中药治疗,能够进一步强化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脱位时间,采取不同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早期患者属于气滞血瘀型,可以使用活血化瘀、行气消肿的中药进行治疗,中期患者属于瘀血痹阻型,采用活血化瘀、接骨续筋的中药进行治疗,后期患者属于筋脉失养型,需要补肝肾、养气血的中药进行治疗。本研究尚存在进步空间,有待新的实验进行验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91.7%,高于对照组的69.2%(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占比83.3%,高于对照组的53.8%(P<0.05)。这两组数据说明了,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法复位配合针灸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效果较为持久,手法复位能帮助患者关节进行复位,在复位后通过锻炼能够恢复患者的关节功能,针灸刺激能疏通患者的血管经络,加速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二者相互结合符合中医的辨证思想,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手法复位配合针灸可以起到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疗效较为持久,患者不易复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无创伤、疼痛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双.16例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9):80-81.
[2]章丽.全程化护理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术后患者焦虑情绪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6(22):185-186.
[3]方成.手法复位罕见肩关节脱位1例报道[J].实用骨科杂志,2018,2(11):668-669.
[4]宁军强.手法复位结合中药三期辨证治疗肩关节脱位89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7,3(25):53-54.
[5]张健.手法复位配合针灸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6(35):826-827.
[6]滕居赞.手法复位配合针灸治疗习惯性肩关节脱位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7,3(14):69-70.
[7]黄开江.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肩关节前脱位53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1(35):2860-2861.
[8]曹杨波.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J].当代临床医刊,2017,2(11):1342-1343.
[9]程俊阳,张凤清,方军.手法治疗肩关节脱位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及护理[J].循证护理,2016,2(1):33-35.
[10]张华.手牵足蹬复位法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肩关节脱位[J].中医正骨,2018,8(30):77-78.
[11]周世泰.外伤性肩关节后脱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陕西医学杂志,2017,8(46):1021-1022.
[12]吴小宝.外旋内收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5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3):124-125.
[13]戈超.有关肩关节前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8,4(17):63-64.
[14]高明.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9,1(34):96-97.
[15]江涛.正骨手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J].中国骨伤,2018,2(31):175-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