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观察 25G 微创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治疗效果,为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法 选择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 29 例(30 只眼),均行 25G 微创玻璃体腔灌注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及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0 只眼中,术后 1 个月BCVA≥0.5 者 5 只眼,0.3-0.5 者 8 只眼,0.1-0.3 者 9 只眼,指数 -0.1 者 8 只眼;与术前比较,术后 1 个月BCVA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和术后 1 d、7 d、1 个月、3 个月患者平均眼压分别为(17.13±2.84)、(17.20±4.16)、(17.43±3.41)、
(17.36±2.51)和(16.73±2.33)mmHg;术后 1 d 眼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各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为(2467±280)mm-2,术后7 d 平均为(2033±209) 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 17.59%。患者术后无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后囊破裂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 25G 微创系统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稳定眼压,减少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关键词: 25G 微创系统;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
本文引用格式:翟钢 .25G 微创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36+39.
0引言
本研究通过观察应用 25G 微创系统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情况,探讨此种方法在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在本院诊治的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患者,白内障诊断明确,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感 -0.5,眼压 9-22 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1500mm-2,排除同时存在青光眼、眼底病等进展期眼病、重大身心疾病和不能完成本研究随访的患者。共选择 29 例患者 30 只眼。其中男 15 例 16 只眼,女 14 例 14 只眼。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病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12 只眼,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3 只眼,玻璃体出血 3 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1 只眼,黄斑前膜 1 只眼。其中 14 眼曾行硅油填充,所有硅油填充眼均已行硅油取出术。参照Emery 核硬度分级标准,Ⅴ级核 1 眼、Ⅳ级核 5 眼、Ⅲ级核21 眼、Ⅱ级核 3 眼,白内障手术与玻璃体切除术的间隔时间为 6-28 个月,平均 12.4 个月。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眼压,并行 B 超检查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散瞳检查眼底情况,确定晶状体核硬度、有无晶状体脱位及虹膜黏连,并确定原有眼底病变不进展;行 IOLMaster 检查以确定所需人工晶状体度数,所有患者均选用折叠晶体;全身血压控制在 140/90mmHg 以下,血糖稳定并控制在 8.3 mmol·L-1 以下,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控制在相对稳定状态。
1.2.2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手术均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患者平卧,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巾、贴眼科专用手术孔巾。采用 5% 利多卡因行球后神经阻滞麻醉。采用 1% 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保留 30 s 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应用 25G 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手术系统配套器械将含有微套管的 25G 套管针在颞下方距离角膜缘 3.5mm 处 Z 形直接穿过结膜和巩膜,穿入玻璃体腔,然后拔出穿刺针,留套管在穿刺口处后直接与 25G 灌注头相连即可, 直视下确定套管针位于玻璃体腔内。使用长条无菌眼贴进行固定。在 11:00 位做 3.2 mm 透明角膜切口后,黏弹剂注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直径 5.5-6.0 mm。在 2:00 位做侧切口,水分离水分层后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并吸除残余皮质,对后囊膜进行抛光。囊袋内注入粘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及扩张晶状体囊袋,植入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抽吸粘弹剂,灌注液密封切口。玻璃体腔灌注压力根据手术需要进行调整以稳定前房和眼压,完成手术时降低灌注瓶高度,用手指估测眼压正常后可用镊子将套管和灌注管拔出,并用棉签压迫穿刺口几秒,结膜和巩膜穿刺口不需缝合。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以均数 ± 方差表示,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 BCVA 比较应用 Wilcoxon 秩和检验,白内障手术前后眼压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 BCVA。患者 BCVA≥0.5 者 5 只眼,0.3-0.5 者 8 只眼,0.1-0.3 者 9 只眼,指数 -0.1 者 8 只眼;与手术前比较,BCVA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6, P =0.008)。术后仍有 8 只眼 BCVA≤0.1,与原有眼底病变和视网膜情况有关,见表 1。
2.2患者手术前后眼压。
患者 30 只眼术前眼压为 9-22mmHg,平均为(17.13±2.84)mmHg;术后 1d 眼压为 11- 28 mmHg,平均(17.20±4.16)mmHg;术后 7d 眼压为 10-23 mmHg, 平 均(17.43±3.41)mmHg;术 后 1 个月眼压为 13-22 mmHg,平均(17.36±2.51)mmHg;术后 3 个月眼压为 13-21 mmHg,平均为(16.73±2.33)mmHg。患者术前与术后 7d、1 个月、3 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比较,术后 1 d 眼压明显升高(P =0.027)。
2.3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467±280)mm-2,术后 1 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
(2033±209)mm-2,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 17.59%。
2.4并发症。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视网膜再脱离、脉络膜脱离、后囊破裂及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 5 只眼出现轻度角膜水肿,4 只眼出现前房闪辉,可能与晶状体核过硬且术中使用过多超声能量有关,经局部激素滴眼液滴眼等对症治疗后好转。4 只眼出现后囊膜浑浊,行YAG 激光后囊切开术。
3讨论
当前的玻璃体切除术得到了普及,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并发症。术后白内障是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能机制为:①玻璃体的切除引起晶状体周围微环境的改变,包括晶状体低氧分压状态的改变;②术中填充气体或硅油影响晶状体代谢;③手术显微镜及光纤对晶状体的光损伤;④年龄 ≥45 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白内障。总之,多种因素促进了白内障的形成和发展 [1]。
本研究中患者术后视力的提升和较术前持平的眼压说明:
应用 25G 玻璃体腔灌注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及稳定眼压和前房。25G 玻璃体腔灌注系统的优点:无需打开结膜即可进行玻璃体腔穿刺,术毕无需进行缝合,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且减轻术区炎性反应与术后异物感;创口小且有灌注套管的保护, 减少对眼内组织的干扰,减轻对玻璃体基底部组织的牵引作用从而降低出血及视网膜周边部发生视网膜裂孔的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与手术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若术中发生后囊破裂、晶状体核或皮质坠入玻璃体腔等并发症,预置的玻璃体腔灌注也为后节手术提供了保障。并且对于预防硅油乳化带来的远期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等具有重要意义 [2]。
综上所述,25G 微创系统应用于玻璃体切除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有利于维持眼压、稳定前房及减少并发症, 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桂 , 刘军, 李中凯.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 ,2018,34(01):71-73.
[2]程朝晖 , 李筱荣.23G 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炎临床分析 [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7,17(05):351-353.
《25G微创系统在玻璃体切除术后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8/2018110804363051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