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第一次亲密接触——早期母婴接触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7 10:12: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早期合理的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的发生,提升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为此,文章就早期母婴接触对新生儿的成长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孕早期;母婴接触;胎儿成长

本文引用格式:蒋雪芹.第一次亲密接触——早期母婴接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356.

1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啼哭的影响

从医学角度上来看,新生儿出生时期的啼哭是生命力的一种象征,但是在新生儿出生之后,啼哭是新生儿不舒服的一种表现。经过研究证明,婴儿啼哭在某种程度上传递了某种啼哭的信息,比如在饥饿时期的啼哭和感受疼痛时期的啼哭是不同,和母亲分离时所产生的啼哭和感受疼痛时的啼哭是不同的。

在新生儿出生后和母亲皮肤接触的过程中,母亲的声音、心脏脉搏、气味等都会对新生儿起到重要的抚慰作用,因而新生儿很少出现啼哭的表现。新生儿的啼哭具有生物学意义,新生儿的这种啼哭能够使母亲寻找他们并采取一些行为来安抚他们,比如提供温暖、食物和保护,由此证明身体接触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存价值。
\

 
2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行为状态的影响

行为状态主要是指新生儿睡眠和觉醒的周期,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满月新生儿从睡眠到觉醒可以划分为深度睡眠、浅睡眠、瞌睡、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六种类型的行为状态。新生儿的行为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其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以及中枢神经的基本活动状态。

2.1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出生之后1小时行为状态的影响

通过观察发现,新生儿出生后的一分钟左右时间大多处于活动觉醒的发展状态,伴随母婴皮肤接触时间的延长,新生儿的行为状态也会发生变化,在母婴皮肤接触11min、21min、31min、41min、51min的时候,大部分的新生儿进入到了安静觉醒的状态,也有一部分的新生儿处于睡眠和觉醒状态之间。

新生儿刚刚出生的时候,受之前母亲分娩过程的应激影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会处于无目的的肢体活动状态,这个时候如果新生儿较快的约束自己的肢体活动状态,则是说明母亲对新生儿进行了行为安抚。

2.2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出生之后5小时到6小时期间行为状态的影响

睡眠是一种相对无意识的、没有自主的肌肉活动,也是脑干和大脑活动的表现。合理的睡眠能够更好的进行体温调节、能量存储。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5h到6h期间会有较多的睡眠,睡眠占据一天活动的七成到八成比例,在新生儿睡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促进其大脑发育。通过母婴皮肤接触(轻拍、哄)能够延长新生儿的深度睡眠时间,增强新生儿对环境的适应性。

\

 
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3.1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促进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


经过实验研究证明母婴皮肤接触平均时间为1.66h,产后早期持续不间断的进行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提升新生儿首次母乳喂养的吸吮率。在母婴皮肤接触一个小时之后新生儿能够很快的学会衔接乳头,学会对乳头的吸吮,为接下来母乳喂养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支持。在新生儿出生之后的2h期间是启动觅食反射和吸吮动作的最理想时期。母亲在分娩过程中受子宫收缩的影响,新生儿会出现短暂性的缺氧,由此造成体内茶酚胺分泌增多,相应的鼻内嗅球对气味的敏感度接触,对母亲的气味感知更加敏感。

在衔接乳头之后,新生儿会富有效率的进行吸吮,通过一次或者多次尝试含住乳头和乳晕,新生儿会在磨练中最终学会正确的衔接乳头的知识。如果新生儿没有和母亲保持足够的皮肤接触,新生儿一般就不会自主吸吮母乳。由此可见,早期持续性、不间断的皮肤接触1h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新生儿自觉吸吮母乳,有效提升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求。

3.2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提升产后随访阶段纯母乳喂养率

在产后3h进行皮肤接触和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之间存在剂量效应的关系,即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出院之后的母乳喂养。经过实验研究证明,住院期间的纯母乳喂养率和生产之后六个星期母乳喂养率呈现出一种正相关关系,可见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产后六个星期母乳接触时间越多,母乳喂养成功率越高。

3.3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提升新生儿出生后体温

新生儿刚出生时的体温均低于正常值,由此提升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新生儿出生后保温工作的重视。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由于体表面积较大,皮肤相对很薄,血管较多,不易于散热,加上体温调节的时候中枢发育不够完善,个人对外界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在23摄氏度的室内环境下,仅仅应用被子包裹是不能够快速恢复新生儿体温的,这个时候通过将新生儿和母体接触则是能够借助母亲的体温来稳定自己的身体体温。

3.4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更好的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

一个新生儿一般会在母体身体内部孕育十个月左右,在孕育十个月时候就能够开始独立生活、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的生理、免疫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长久的得到营养的供应,在营养供应不充足的情况下婴儿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最终无法确保个人身体的健康发育,严重的还会造成贫血、佝偻病等。对于新生儿来讲,他们所获取的营养一般来自于母汁,因而为了确保新生儿健康发育需要抓住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即实现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根据上文的母婴早期接触研究发现,在接产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时机协助新生儿在吸吮反射最强时开始吸吮母亲的乳头,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传入脑垂体来引起催产素的释放,促进母汁的分泌。

胎儿在宫内的时候一般处于一种无菌的状态,除非出现感染,不然不会和任何异物抗原体接触,胎儿在出生的时候就具备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是由于缺乏抗原体的刺激,新生儿往往不够活跃,体内几乎不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新生儿在出生之前和出生之后均依赖母体的免疫力,在出生之后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生活就需要母体持续的为其提供营养。通过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母亲能够将自己较强的免疫力传递给新生儿。

3.5早期母婴皮肤接触降低产后出血、乳汁淤积和乳腺癌的发生

除了上文的母婴早期接触描绘的早期吸吮对新生儿成长的影响,吸吮刺激通过乳头神经末梢传入脑垂体还会引起催产素的释放,由此能够更好的促进子宫收缩,使婴儿能顺利的从胎盘中脱颖而出。经过研究证明,在经过必要的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之后,母亲没有出现母汁分泌不足的情况。在母乳正常喂养的情况下,乳汁淤积和乳腺癌的发生几率也会大大的降低。

参考文献

[1]吴丽容,孔艳娟,王天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行为状态和母乳喂养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19):158-159.
[2]高欣,卢亮,李慧芳,等.早期母婴皮肤接触1h对初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5).
[3]吴燕.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及吸吮联合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0):31-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1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