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针刺结合温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06 15:30:0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针刺结合温盒灸与单纯针刺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的影响及疗效,进而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性,为失眠的治疗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选6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0例和针刺结合温盒灸组(治疗组)30例。将临床疗效及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PSQI总评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温盒灸、单纯针刺对本病的治疗均有效果,但相比较,针刺结合温盒灸疗效更明显。

关键词:失眠;针灸;温盒灸

本文引用格式:王靓,曹奕.针刺结合温盒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76-277.

0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及心理压力随之递增,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相关研究[1]展望到2020年大约有超过7亿失眠者。当代社会,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增长,失眠所受到的关注度也随之增长。失眠已成为医学、心理学等不同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

\

 
研究[2]表明,现代医学对失眠的治疗具有局限性,主要以药物治疗,如巴比妥类,然而存在一定的弊端,易产生依赖性,副作用大。失眠为慢性病,多数患者有着超过半年的病史,故寻求安全性高的治疗办法成为失眠患者的共同需求。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对失眠有了一定的了解,《素问》中就有和失眠相关的记载。中医治疗失眠主要通过服用汤剂和外治法,毒副作用小让其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欢迎。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疗法之一,其通过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3]。近年来,随着患者对针灸的了解,认为针灸治疗失眠效果好,对身体无副作用,其安全有效的特点使针灸治疗失眠的案例不断增多。从就诊的失眠患者辨证分型来看,以心脾两虚型多见,该证型患者多数偏虚、寒,故选取针刺结合腹针温盒灸作为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中,选择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对照组)30例和针刺结合温盒灸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44.43±13.39)岁;病程9~59个月,平均病程(29.03±13.16)月。治疗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9-67岁,平均(47.67±9.40)岁;病程13-54个月,平均病程(33.27±11.24)月。两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分别为1,0.29,0.1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4]中“失眠症”的诊断标准。

1.2.2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内科学》中“不寐”的“心脾两虚”型症状:多梦易醒,神疲食少,心悸健忘,四肢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或滑腻,脉细弱。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病程在6-60个月,患病期间未参加其他临床实验者,愿意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有器质性病变患者;妊娠、哺乳期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


取穴:百会、神庭、内关、神门、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根据以上腧穴针刺深浅选择不同型号的天协牌针灸针,对以上腧穴进行常规消毒,毫针针刺后用捻转法使各腧穴得气。总留针时间为40分钟,每10分钟予以行针一次。

1.5.2治疗组

取穴:百会、神庭、内关、神门、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根据以上腧穴针刺深浅选择不同型号的天协牌针灸针,对以上腧穴进行常规消毒,毫针针刺后用捻转法使各腧穴得气。选用大小约为35cm×35cm×15cm的温灸盒,垂直于身体正中线放置,截取每段均约为4cm的艾柱3段,点燃后分别对准中脘、神阙、关元后放在铁纱上,铁纱距患者皮肤距离约为4cm,盖好艾盒盖即可。总留针时间为40分钟,每10分钟予以行针一次。

1.6疗程

两组患者每周治疗5次,2周为一个疗程,一共治疗3个疗程。

1.7观察指标

1.7.1临床疗效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估疗效。痊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睡眠时间也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明显缓解,睡眠时间有明显增加;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前有所缓解,睡眠时间有所增加。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7.2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6]

分别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客观填写(PSQI)评估表进行评估。所得总分越高,则说明睡眠情况越差。

1.8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单纯针刺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针刺结合温盒灸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间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


2.2两组治疗前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总评分比较显示,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PSQI总评分均有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相比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治疗组,治疗前后亦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图1。

\
3讨论

不寐”的总病机为“阴阳失交”,其中心脾两虚型患者主要为心失养,脾失运。所以治疗本病重在“养心安神,益气健脾”,同时更要注重整体思想,达到“调和阴阳”。本病为慢性病,久病多有“虚”,故应重视“培补脾肾”。近年来,腹针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王婧[7]等将腹针疗法作为研究方法治疗具有药物依赖性的失眠患者,效果可。本研究中将腹针与温盒灸相结合,加强补虚强壮的功效。因病例收集存在局限性,本研究中病例数较小,样本量存在相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对结果有所影响,在未来的课题研究中应该增加样本量,尽可能减小抽样误差,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度。

参考文献

[1]苏冠宇.三部《名医类案》医籍中不寐医案用药特色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叶增杰,梁木子,胡蕖,等.失眠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B),2017,38(05):60-63.
[3]周琴,曹艳,陈科力.中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06):209-211.
[4]张鹏,赵忠新.《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05):363-367.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7:17.
[6]潘玲.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在军人中应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7,26(12):1235-1237.
[7]王婧,孙文博,刘云霞.腹针治疗药物依赖性失眠患者30例疗效及躯体化因子聚类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8,37(04):315-3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094.html
本文标签: 失眠 ,针灸 ,温盒灸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