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10:0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CT和MRI诊断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1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对MRI和CT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术前MRI诊断ⅠB1期及以下的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但是,CT检查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检查(P<0.05)。结论术前MRI诊断浸润性宫颈癌ⅡA以下分期的价值高于CT,但是CT检查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价值更高,应该联合两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浸润性宫颈癌;MRI检查;CT检查

本文引用格式:李燕.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12+233.

0引言

宫颈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妇科恶性肿瘤,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居于第2位,仅次于乳腺癌,不仅危害患者健康,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浸润性宫颈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因为发病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不容易被患者察觉,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经为中期或晚期,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1]。因此,本文对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术前行MRI和CT检查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浸润性宫颈癌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4-76岁,平均(49.5±12.6)岁,其中3例为腺鳞癌、7例为腺癌、31例为鳞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且术前均行MRI和CT检查。

1.2方法

1.2.1CT检查:选择西门子双源64排螺旋CT机,检查前,叮嘱患者多饮水,使膀胱保持充盈,检查时,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先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平扫,再行增强扫描,选择碘海醇为对比剂,运用300 mg/mL碘海醇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控制好注射速率,一般为3-4 mL/s,设置参数,其中矩阵为256×256,层间距为0.8-1.5 mm,层厚为1-1.5 mm,螺距为1-1.2 mm,层厚为7-8 mm。待腹主动脉CT值达到170-180 Hu后,进行动脉期扫描,延迟65 s后,行实质期扫描,确保宫颈、子宫体最大强化,并且延迟3-4 min,使输尿管、膀胱成像。

1.2.2MRI检查:选择西门子1.5T磁共振扫描仪,选择体部相控阵线圈,设置扫描序列:矢状面自旋回波脉冲序列
(SE):T1WI中层厚=4 mm,TR=364 ms,TE=15 ms;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SE),T2WI中层厚=4 mm,TR=2890 ms,TE=106 ms;矢状面脂肪抑制T2WI中:层厚=4 mm,TR=38040 ms,TE=102 ms;斜横断面T2WI中:层厚=4 mm,TR=4890 ms,TE=85 ms。运用20 mL共振对比剂对患者进行肘静脉注射后,行轴位、矢状位以及冠状位T1WI增强扫描。完成检查后,由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师阅片,对原发肿瘤大小、位置、远处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浸润阴道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1.3观察指标。根据手术病理分期,对术前MRI和CT对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同时,对MRI、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体侵犯以及阴道浸润等相关征象的检出情况进行比较,并且对MRI、CT对上述征象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进行统计。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分析,运用χ2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分期情况。根据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标准,本组的41例患者中,8例为ⅡB期及以上,20例为ⅠB2-ⅡA期,13例为ⅠB1期及以下。MRI检查对ⅠB1期及以下的诊断符合率高于CT检查(P<0.05),但是两种检查方法对ⅡB期及以上和ⅠB2-ⅡA期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
 

2.2术前MRI和CT对浸润性宫颈癌各征象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术后病理学检查,41例患者中,14例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10例子宫体侵犯阳性,18例阴道浸润阳性,CT检查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检查(P<0.05),但是MRI检查对阴道浸润的特异度和准确度高于CT检查(P<0.05),见表2。

\

 
3 讨论

临床上在对宫颈癌进行分期时,FIGO标准是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对阴道、盆腔以及宫颈等情况进行评价,但是常规检查不能对上述情况进行全面观察,往往辅以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CT检查相比,MRI诊断ⅠB1期及以下的符合率较高,这一结果与高忠博等研究报道一致,说明MRI诊断直径<4 cm病变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原因可能为在T2WI序列中[3],信号较高,呈现出不均匀,而子宫肌层和阴道壁分别表现为高信号和低信号,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但是在CT图像上,宫旁组织和原发肿瘤对比不明显,不能区分肿瘤直径和边界,所以检出率较低。有文献报道,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会出现坏死、溃烂等情况,经CT增强扫描,能够对肿瘤病变部位和正常子宫肌层进行区分,所以两种检查方法对ⅡB期和ⅠB1-ⅡA期的检出率比较无差异(P>0.05),这也符合本次研究。同时,本次研究发现,MRI对阴道浸润的特异度、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均高于CT(P<.05),其原因可能为横断面T2WI上肿瘤附近信号比较完整,在矢状面T2WI上,ⅡA期患者以阴道壁中断的低信号为主要表现。而CT对盆腔淋巴结转移和子宫体侵犯的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MRI(P<0.05),其原因可能与MRI图像上子宫体受子宫肌壁间肌瘤影响有关,并且在MRI检查中,容易受到盆腔脂肪组织干扰,影响其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在浸润性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MRI检查和CT检查均各有优点,应该将两者联合运用,使检出率提高,从而准确判断患者病情。

参考文献

[1]程亮,杨德文,徐畅,等.浸润性宫颈癌术前CT及MRI诊断的临床价值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3):129-131.
[2]马再伦,范盈盈.浸润性宫颈癌运用多层螺旋CT和MRI进行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8,27(04):114-116.
[3]高忠博,苏丽梅,梁淇星,等.CT与MR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62-6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