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基于大肠癌之湿热瘀毒郁结伤阳探讨肿瘤形成机理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30 08:52:4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笔者根据临床观察及文献查阅,发现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与湿热瘀毒郁结损伤机体阳气相关,进而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提出肿瘤疾病的发生是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为机体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长期胶结,蕴而成毒,损伤机体阳气,导致癌瘤发生,并论述了扶阳法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

关键词:大肠癌;湿热瘀毒郁结伤阳;扶阳法;细胞癌变;中西医结合

本文引用格式:杜娟,苏化,李世杰.基于大肠癌之湿热瘀毒郁结伤阳探讨肿瘤形成机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83-84.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Tumor Formation based on that Colorectal Cancer Relates to the Damage of YangQi Due to the Stasis of Dampness,Heat,Blood Stasis as Well as Poison

DU Juan,SU Hua,LI Shi-jie*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gal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Sichuan)

ABSTRACT:Based on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literature review,I found that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related to the damage of YangQI due to the stasis of dampness,heat,blood stasis as well as poison.Furthermore,it is point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that the occurrence of tumor disease is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body injury reaction,which is the long-term consolidation of the pat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dampness,heat,phlegm and blood stasis,which leads to the toxin,damages YangQi,and leads to the occurrence of cancer,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method of help and suplement of Yang should be use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umor treatment.

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Damage of YangQI due to the dampness,heat,blood stasis as well as poison;Help and suplement of Yang;Cell canceration;Integrating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0引言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西医治疗包括早期手术、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多数患者发现已为中晚期,失去手术根治机会,化疗副作用大,病人生存质量差,故中西医结合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肿瘤的中西医理论与治法相结合,仍为医学界一大难题,本文将从大肠癌着手提出相关思考。

1大肠癌文献追述

大肠癌为现代疾病名称,中医古典文献中无大肠癌病名的记载,散见于“肠溜”、“肠覃”、“积聚”、“便血”、“伏梁”、“癥瘕”、“肠僻”、“锁肛痔”、“下痢”、“脏毒”等病名范畴中[1]。其病因病机多为寒邪致病、气血凝滞,饮食不节/洁,寒温失调,邪气加之,正气虚损,积聚癥结乃起,进而出现下污秽脓血,腹中积块,羸瘦等表现。由于时代医疗的局限性,历代医家对这一类相似疾病的描述为良恶性疾病参半,故仅以文献为启发,对大肠癌的中医形成理论及治疗应临床结合基础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

 
2湿热瘀毒郁结伤阳为大肠癌重要病机

大肠癌的病因病机尚无确切理论基础,中医对大肠癌的各阶段治疗均从辨证论治着手。李景格等[2]统计发现临床上大肠癌术前以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瘀毒内阻等实证为主,虚证主要以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及脾虚气滞为主,虚证相比实证较少;而术后虚证以气血两虚、肝肾阴虚、脾虚气滞、脾肾阳虚、脾肾两虚等证常见;实证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等证常见。大肠癌临床证型繁多、众说纷纭,对其治疗的关键点尚无统一标准。

笔者跟师发现湿热瘀毒郁结伤阳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中间阶段,初步揭示了大肠癌乃至肿瘤的病机演变。初期患者多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肠道聚湿生痰,痰湿阻滞气机,气滞血瘀,津液留滞,久而蕴而化热,湿热胶结,血络受损,正气渐伤,癌毒内蕴,而成肿瘤;抑或长期饮食寒、热、辛辣之品,寒主收引、热致暴注下迫、辛辣刺激损伤肠胃脉络,大肠气机紊乱,寒热失调,脾胃渐虚,正气亏损,在长期腹痛、腹泻、便秘等基础上逐渐发生癌变。因阳气主推动、温化,故正气亏损以阳气为关键。临床上可见在大肠癌早期多为湿热瘀结于肠道,以实证为主,多见腹痛、腹泻、便秘、大便性状改变,血便、黏液脓血便及腹部肿块等症;逐渐发展至中期则出现大肠热毒愈盛,肿块增大,排出腐烂污秽之物,全身渐显露出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晚期则呈现一派脾胃虚弱、脾肾阳虚之象。故基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病机关键提出其治疗不可取以一证一法,各法之中、临床各期皆需掺杂不同程度的通阳、温阳之法,方能出奇制胜。

吾师常以薏苡附子败酱散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大肠癌,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肠痈,是因阳虚为本,寒湿瘀血互结于肠道,腐败成脓所致。方中重用薏苡仁利湿排脓为君,败酱草破瘀排脓为臣,轻用附子扶助阳气,以其辛热之性行寒湿瘀滞之气,全方共奏利湿排脓祛腐,破血消肿之功。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原治热毒痢疾,证因热毒深陷血分,下迫大肠所致,治以清解热毒,凉血止痢为主。全方以一派清热利湿凉血之品清解肿瘤热毒之气,辅以辛热之附子扶助阳气,开郁滞,荡涤毒热瘀血。

3中西医结合论大肠癌

中医将大肠归为六腑,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受五脏浊气,主传化输泻;大肠接纳、吸收水谷精微,形成并转化为糟粕。脾胃的运化受饮食物的种类、寒热及清洁度的直接影响,加之先天体质的偏颇,形成了不同的肠道环境,包括偏寒、偏热、湿热互结、气滞、瘀结、气虚、阳虚、血虚等,进而可发生寒凝血瘀、大肠湿热、饮食积滞、腑气不通、肠道血虚津亏、脾肾阳虚等等一系列证候,这一系列证候反复发生,经久不愈,逐渐加剧,损伤正气,终伤阳气,则成为了癌瘤积聚形成的基础。

因肠道功能复杂,且极易受饮食物等影响,故肠道常见疾病颇多。因感染可发生急性肠炎、痢疾等;因免疫异常可发生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因肠道本身结构发育异常或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可发生便秘;因“肠脑”系统的存在,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等;因肠道菌群改变更会引发各个系统的疾病[3]。诸多肠道良性疾病发生与演变过程中,肠道处于或急性或慢性、或轻或重的炎性刺激中,发生消化吸收、肠道蠕动、大便性质、肠道菌群、免疫屏障等异常,长期的炎症反应则为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及细胞分化失常而致癌变。

综上,中医学认为肠道长期的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损伤机体阳气是导致癌瘤积聚发生的关键,西医学则认为肠道长期的炎症反应为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4肿瘤形成机理探讨

4.1肿瘤形成是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


肿瘤皆为基因的突变,机体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处于相互牵制的状态,时刻发生着基因的修复,若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使得基因修复失败,突变细胞占优势,生长增殖不受限制,则出现癌前病变,原位癌,逐渐发展至中晚期,并出现转移复发等。研究发现炎症因子的表达,各种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则会激活Wnt/β-catenin和JAK-STAT等与癌症形成相关的信号通路,促使结直肠癌的形成[3]。

中医认为机体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长期胶结,蕴而成毒,损伤机体正气,最终阴阳气血亏虚,尤其是阳虚失于温化,而成癌瘤积聚。癌瘤外象为“热毒”、“阳毒”,发展迅猛且“生机勃勃”,本质为机体正气已虚,无力牵制,加之癌毒“壮火”食气,使机体正气愈虚,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4.2阳虚是肿瘤形成的关键环节

4.2.1阳气为一身之本


本文提出湿热瘀毒郁结伤阳为大肠癌的根本病机,正气中主要强调阳气,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灵枢·百病始生》指出:“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阳气贵在温煦、温通和温化,阳气亏虚,温煦通达之力减弱,寒积内生,久而成积,生成肿块。医家薛雪认为,肿瘤产生是由于阳虚,阳虚后体内易形成结块[4]。

\

 
4.2.2扶阳法抗肿瘤的理论与基础研究

阳气旺,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液运化正常,细胞正常的增殖、分化与凋亡;阳气亏虚,脏腑功能失常、湿热蕴而成毒、气血瘀滞不通,细胞分化失常,形成癌变;阳虚推动无力,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免疫封闭,细胞微环境改变,新生血管形成,发生肿瘤的生长转移。故于清热利湿、活血软坚散结等“治标”的同时重视扶助阳气对抗肿瘤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运用显效的同时,也有诸多基础研究进行验证。

冯宝约等[3]研究证实了温阳健脾法可能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使肠道微生物群落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增加,从而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脾肾阳虚相关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减少复发转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多种常用温阳药物如麻黄、附子、淫羊藿、肉桂、干姜、补骨脂等均有抗肿瘤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证实了扶助阳气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吴雄志等[5]发现温阳解表与温中散寒中药麻黄和天仙子的主要成分麻黄碱和山莨菪碱对人乳腺癌SKBR3细胞均具有抑制增殖的作用,将其阻滞于G0/G1期,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麻黄碱尚具有较弱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发现乌头碱浓度200g/mL时可完全抑制人胃癌细胞,并抑制其有丝分裂,对小鼠移植实体肝癌抑瘤率47.77%~57.38%,对小鼠肉瘤S180抑瘤率57%[6]。有研究发现温阳药淫羊藿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能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地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改变机体免疫力与肿瘤增殖之间相互对抗的比势,同时通过诱导癌细胞分化、凋亡,抑制癌细胞生长、侵袭、转移及免疫抑制因子(TGFβ2)、炎性细胞因子、肿瘤端粒酶等活性,从而逆转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改变[7]。近年来,国内外对肉桂进行了许多较深入的研究,报道了肉桂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白血病、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细胞系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肿瘤临床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8]。

综上,扶阳法抗肿瘤的有效性在理论与基础研究层面均得到了证实。

5扶阳法在其他肿瘤中的运用

在临床运用中,除大肠癌于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中佐以温通阳气之外,其他类肿瘤运用温阳、助阳、补阳之法亦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

吾师在临床上根据辨证论治结合肿瘤特殊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运用阳和汤治疗小细胞肺癌、骨肉瘤、黑色素瘤;运用鸡鸣散治疗脑胶质瘤、肿瘤脑转移、肾癌;运用天台乌药散、暖肝煎、少腹逐瘀汤等治疗卵巢癌;以赞育丹治疗生殖细胞瘤及难治性肝癌。以温补之药振奋机体阳气,诱导细胞正常分化,减少复发转移。在运用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以及清热解毒、活血利湿治疗肿瘤热毒之实性的同时,均渗入扶阳、助阳、补阳的思想,为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新思路。

6总结与展望

综上,本文通过对大肠癌之湿热瘀毒郁结伤阳的理论结合临床的探讨,提出肿瘤疾病的发生是机体损伤反应的积累,为机体湿、热、痰、瘀等病理因素长期胶结,蕴而成毒,损伤机体正气,进而形成癌瘤积聚。基于阳气为一身之本,推动正常的脏腑生理活动,结合临床观察及基础研究,提出阳气受损是肿瘤形成的关键步骤,在清热解毒、活血利湿等治疗的同时通过扶阳、助阳、补阳之法可诱导细胞分化,减少复发转移风险,以期探索新的中西医结合治法。

参考文献

[1]余丽娟.大肠癌中医证候相关因子的多因素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李景格,朱惠蓉,程悦蕾,等.大肠癌在不同治疗阶段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J].河北中医,2019,41(04):624-627.
[3]冯宝约.温阳健脾法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变化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4]李亮,周洁.浅谈阳虚和肿瘤[J].中医药信息,2012,29(06):6-7.
[5]吴雄志,曹蕊,陈丹,等.温阳解表与温中散寒中药麻黄和天仙子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发挥中医优势,注重转化医学——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11.
[6]伍耀衡.含乌头碱类物质为主的中药温阳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7(05):468-470.
[7]陆婷婷,赵国平.浅谈温阳药淫羊藿治疗恶性肿瘤的药效学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01):63-65.
[8]吴存恩,王瑞平,滕钰浩.肉桂活性成分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08):1985-19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