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朱丹溪与叶天士滋阴学说联系与临床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9 15:06: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滋阴降火理论源自《黄帝内经》,由深受道家和理学思想影响的元代医家朱丹溪所创立。对后世清代医家叶天士创立温病滋阴治法有一定影响,对现代临床仍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将通过对朱丹溪与叶天士滋阴学说的联系以及近现代医家的临床运用,说明滋阴可以考虑兼顾胃、肾使得临床效果更佳。

关键词:滋阴;朱丹溪;叶天士;肾阴;胃阴

本文引用格式:李海,杨彬,汪昌参,等.朱丹溪与叶天士滋阴学说联系与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38-239.

Zhu Danxi and Ye Tianshi Theory of Nourishing y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LI Hai,YANG Bin,WANG Chang-can,FU Dan-dan,WU Shan,LV You-kui

(Rehabilitation Physiotherapy Departmen,Hosptial of Armed Police Force of Anhui Province,Hefei Anhui)

ABSTRACT:Yin Theory from“Huangdi Neijing”,composed by Taoism and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influence of the Yuan Dynasty physician Zhu Danxi founded.In later Qing Dynasty physician Ye Tianshi founded has certain effect of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 Yin therapy,there are still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clinical.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Zhu Danxi and Ye Tianshi theory of nourishing yin and near modern medicine,description yin can consider both the stomach,kidney has better clinical results.

KEY WORDS:Nourishing Yin;Zhu Danxi;Ye Tianshi;Kidney Yin;Stomach yin

0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逐渐的改变,热盛阴虚的症候日益增多。如现代人大多营养过剩,易化湿生热,热盛伤阴,导致阴虚;工作节奏加快,使人们压力增大,导致好气易怒,气滞化火,火热伤阴,进而导致阴虚。因此,滋阴对现代临床治疗疾病有一定指导意义。《金匮钩玄》中说:“大怒则火起于肝,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悲哀动中则火起于肺,心谓君主,自焚则死矣。”火热的躁动会耗伤人体的阴精,使人们出现阴虚证候。阴精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基础物质,《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诸病源候论》曰“血为阴,阴虚而阳气乘之,即令汗血。此为阴气大虚,血气伤动,故因汗血出,乃至毙人”。因此,顾护阴精是防治疾病重要原则。朱丹溪通过“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从而创立了滋阴学说,告诉人们滋养肾阴的重要性;叶天士在李东垣升阳益气及张仲景急下存津之学术思想的启迪下形成了胃阴学说的思想,从而创立了胃阴学说。由此可见,胃阴和肾阴都十分重要,故现代临床为了使滋阴效果更佳可以考虑滋阴兼顾胃、肾。

1二者滋阴的简介

1.1朱丹溪滋阴


朱丹溪,名震亨,字彦修,号丹溪,与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他创立了中医滋阴学说,为后世的医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北宋时官方成立的“太平惠民局”和“和剂局”普及名方,对医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一味的墨守成规,也带来了很多弊端。丹溪指出局方中滥用辛香燥热之品易伤人体津液,特别提倡苦寒补阴之法。同时,丹溪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于《格致余论》曰:“人之一身,阴不足而阳有余,淳淳然见于《素问》”,故立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所谓“阴不足”,主要指肾所藏的阴精难成易亏;所谓“阳有余”,主要指肝肾之中的相火易于妄动。他认为肾精的难成易亏,相火的易于妄动,是人身容易发生疾病的关键[1]。因此,若想保持身体健康,阴阳调和,则滋补肾阴是关键。

\

 
1.2叶天士滋阴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病学奠基人之一,与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并称为“温病四大家”。他极为推崇李杲“脾胃内伤,百病由生”的观点,并且在其基础上创立了胃阴学说,弥补了李杲学说的不足。叶天士指出:“东垣之法,不过详于治脾,而略于治胃耳……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又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说明了胃的生理特点:胃喜柔润,宜降。然而脾胃病的病机关键是升降失和,因此,叶天士采取养胃阴之法,即降胃之法来治疗。《临证指南医案·脾胃》“所谓胃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胃阴,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此为滋养胃阴之由来。另一方面,在治疗温病的时候叶天士也采用滋阴方法。温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就是阴液耗伤,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外感急性热病。这种性质决定了其滋养阴液的治疗方法。

1.3二者学术思想的联系

朱丹溪属于元代医家,首先创立了滋阴学说,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对清代温病学派的形成有直接指导作用。清代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叶天士针对温热病邪伤阴的特性,总以“存阴”为告诫[2]。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医案采用“滋阴”或“存阴”的方法,如在一则医案中告诫“气分热邪未去,渐次转入血分,斯甘寒清气热中必佐存阴,为法中之法”[3],与丹溪的观点相印证,因此可以说朱丹溪对于叶天士温病的滋阴治法具有指导作用。“胃阴”学说从属于“滋阴”学说这一大概念下,他的创立在一定意义上也使得“滋阴”学说更加完整。

2滋阴兼顾胃、肾

朱丹溪滋阴善于从肾入手,而肾为先天之本,肾之阴为精髓。叶天士滋阴善于从胃入手,胃为后天之本,胃之阴为津液。虽然二者对滋阴各有偏重,但均是为了使滋阴效果更好。现在临床运用滋阴法可以考虑同时从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入手,从先天之本入手,可以让肾精充足,使得治疗达到“治病求于本”之说;从后天脾胃入手,使脾胃功能正常,让人得以补充水谷精微,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使身体得以恢复。肾阴亏虚,胃失濡润,则胃失合降。《周慎斋遗书》曰:“百病皆由胃气不到而不能纳肾,以致先后天生成之气,不能相合所致。”说明胃气不降,水谷之精不能充养先天之精。而致先天后天生成之气不能相和,胃气不降于肾则“肾之脾胃虚”。《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水生中焦之胃土,然由下焦元气上升以合化……肾气上交于阳明,戊癸合化,而后入胃之饮从地土之气。”[4]。因此可以考虑二者兼顾,可以使得临床治病疗效更佳。

3滋阴法的临床应用

各代医家在疾病论治方面均有采用同时顾护胃、肾之阴之法。对近现代医家在五脏疾病方面的治疗应用分述如下。

3.1心

章真如[5]在治疗“冠心病”用酸枣仁、知母、朱茯苓、川芎、沙参、麦冬、五味子、珍珠母、生地、当归、白芍,心疼得以缓解,效果显著。

刘弼臣[6]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采用沙参、麦冬、生地、马尾连、石斛、山药、茯苓、炒白术、炒白芍、川牛膝、炒谷芽、炒麦芽,症状消失效果显著。黄、地骨皮、僵蚕、泽泻、麦冬、玄参、加玉竹、枸杞子、山药。三消症

李斯炽[7]在治疗“冠心病”心痛、腰疼时,药用党参、朱麦冬、茯神、生地、泽泻、山萸肉、丹皮、五味子、怀山药、丹参、龙骨、牡蛎、桑寄生、炙甘草,使得症状减轻,具有良好的疗效。

3.2肝

刘平[8]认为滋阴清热祛湿法,治疗肝肾阴亏,湿热留恋。药用知母、黄柏、丹皮、茯苓、泽泻、山药、生地、沙参、麦冬、川楝子,具有很好的疗效。

吕承全[9]在治疗“黄疸”时用白芍、杞果、北沙参、玉竹、麦冬、生地、山药、鳖甲、知母、炒山栀、茯苓、甘草、大枣,黄疸消退,疗效显著。

洪嘉乐[10]认为“慢性肝炎”药用沙参、麦冬、生地、首乌、枸杞、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桑椹、龟板、鳖甲,使得肝功能正常,疗效较好。

3.3脾胃

杨春波[11]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药用北沙参、黄精、天花粉、生山药、枸杞子、丹皮、白芍、佛手干,五味子,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钱伯文[12]治疗“食管癌”药用南北沙参、生熟地、天花粉、麦冬、茯苓、丹皮、瓜蒌皮、乌梅肉、生熟苡仁、土茯苓、天龙、石见穿、石打穿、八月札、女贞子、枸橘李、五味子、三棱、莪术、穞豆衣,使得癌变得以控制,具有较好的疗效。

谷清溪[13]认为“胃下垂”时,药用养阴升胃汤(太子参、枳实、升麻、沙参、麦冬、生地、桔梗、当归、川石斛、生鸡内金、全瓜蒌),具有较好的疗效。

\

 
3.4肺

雷芳玉[14]在治疗肺肾阴虚上,采用润肺益肾、滋阴降火的方法,药用山药、莲子、生地、熟地、黄精、芡实、知母、沙参、天冬、麦冬、地骨皮、黄柏。临床具有很好的疗效。

黄吉赓[15]在治疗慢性咳嗽的时候,采用膏方,药用生晒参、天麦门冬、五味子、生地、熟地、南北沙参、枸杞子、女贞子、制何首乌、菟丝子、制黄精、淮牛膝、赭实子、桑葚子、黄芪、炒白术、茯苓、山药、当归、白芍、制川芎、丹参、炙甘草、陈皮、制半夏、木瓜、广郁金、大枣、龟甲胶、鹿角胶、冰糖。使得咳嗽咳痰均有减少,疗效显著。

冯维斌[16]认为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药用党参、麦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沙参,具有很好的疗效。

3.5肾

汪履[5]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时候用知母、天花粉、芦根、生地状消退,血糖下降。

张启华[17]治疗男子不育药用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白芍、熟地、山药、天冬、麦冬、女贞子、车前子、五味子、柴胡、枳实、旱莲草、桃仁、红花、吴茱萸、甘草,疗效良好。

张镜人[17]在治疗“糖尿病2型,伴植物神经病变,尿潴留,尿路感染”时,药用皮尾参、鲜生地、朱麦冬、鲜石斛、南北沙参、炙远志,广郁金,川萆薢、泽泻、琥珀屑、滋肾通关丸,诸症均有好转。

综上所述,朱丹溪对于叶天士温病的滋阴治法具有指导作用;“胃阴”学说的创立使得“滋阴”学说更加全面。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在现代社会这个大环境下滋阴变得很重要,保养人体阴液对于祛病延年益寿具有很好效果。滋阴可以考虑同时顾护胃、肾,胃阴充足,则脾胃功能正常,使得人体可以补充水谷精微,达到阴阳调和,身体得以恢复;肾阴充足则先天之本充足,使得使得治疗达到“治病求于本”之说。

参考文献

[1]秦玉龙,尚力.中医各家学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3.
[2]焦振廉.试论朱丹溪对滋阴学说的贡献[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4):2-3,44.
[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22.
[4]张隐.黄帝内经素问集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2.
[5]单子键,陈子华.古今名医临症金鉴:消渴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25-298.
[6]崔应珉,中华名医名方薪传[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209.
[7]单子键,陈子华.古今名医临症金鉴:胸痹心痛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95.
[8]刘平.现代中医肝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2.
[9]单子键,陈子华.古今名医临症金鉴:黄疸胁痛鼓胀卷[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09.
[10]洪嘉乐,实用中医肝病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8:441.
[11]张声生.脾胃病[M].北京:人名卫生出版社,2006:129.
[12]唐先平,路杰云,张继明.脾胃病古今名家经验全析[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21.
[13]谷清溪,张本田.脾胃病新论[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152.
[14]荣春芳,孙艺勇,袁继华.《呼吸病》中医经验集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17.
[15]余小萍.黄吉赓肺病临证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91-192.
[16]冯维斌,刘胜伟.呼吸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2.
[17]张大宁.古今肾病医案精华[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4:185-3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92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