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质控方案。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650例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对照组,对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提出质控方案,而后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50例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发生率2%低于对照组4.92%,有统计学差异性(2=8.310,P<0.05),在不合格标本中,痰液不合格数量最多,其次为尿液标本,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不规范、采血量不足。结论针对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提出质控方案,可以降低其不合格发生率,为临床疾病诊断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质控方案
本文引用格式:王胜.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质控方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2):238-239.
0引言
微生物检验是指通过对患者身体样本进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的检测方法,为临床疾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但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容易使标本检验结果出现差错,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因此,保证微生物检验标准的质量,对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十分关键[2]。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并根据实际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质控方案,则可以有效降低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本次研究对质控方案开展前后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质控方案开展前后我院的微生物标本合格情况进行分析,对照组:以650例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对对象,时间从2017年6月至2017年7月,其中男性378例,女性272例,年龄范围26~79岁,平均(46.8±4.2)岁;研究组:以650例患者微生物标本为对象,时间从2018年1月至2018年2月,其中男性患者375例,女性患者275例,年龄范围24~86岁,平均(47.1±4.0)岁,对纳入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数据无明显差异性(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原因分析
对我院质控方案开展前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标本进行分析,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本污染。当标本采集后,因运输、保存不合格,容易导致标本发生污染,容易滋生各种微生物,在进行检验时,则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2)采血量不足:在进行血液标本检验时,如果医护人员采集的血液量不足,则会影响检验结果,导致检验不合格;(3)采集不规范:在进行取样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也会影响采集标本的质量,进而造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例如痰液采集多由患者自由进行,如果在采集中,医护人员未清晰交代采集的相关注意事项,导致患者痰液、唾液混淆,则会因采集不规范,影响检验结果;(4)送检不及时:很多标本在采集后检验前有时间限制,例如,对于尿液标本,接种在采集后2h内需要完成,如果在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较长,未及时送检,标本容易被污染,进而对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2质控方案
针对上述原因,提出的质控方案如下:(1)消毒灭菌:为减少标本的污染,需要做好标本的消毒、灭菌工作,要求定期对标本采集处的环境进行消毒,在采集中操作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戴无菌衣帽等,保证整个采集过程均在无菌下进行;(2)保证采血量的充足: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时,操作者要根据检验的项目,采集足够的血液量,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完成;(3)保证采集的规范性:对于患者自行采集的标本,要求护理人员详细的向患者说明采集的方法,告知其采集中的注意事项,如果为操作者采集,则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采集,保证采集的准确性、规范性;(4)及时送检:检验者要知晓不同标本检验的时间,在采集标本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送检,对于人手不足的检验处,需要适当增加人员,保证采集的标本可以及时送至检验处。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及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原因提出质控对策,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借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软件,研究中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表示,开展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对比结果
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发生率数据统计,研究组2%低于对照组4.92%,有统计学差异性(2=8.310,P<0.05),在不合格标本中,痰液不合格数量最多,其次为尿液标本,详细见表1。
2.2质控方案开展前不合格患者微生物标本原因分析
质控方案实施前共32例患者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对其不合格原因分析,结果显示,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不规范、采血量不足均为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原因,详细见表2。
3讨论
微生物检验多用于早期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其检验的目的在于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患者检验结果,以辅助临床医生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更为准确的诊治,由此可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临床医生的决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对于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检验标本质量具有直接关系,可见,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是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与基础[3]。
对现阶段微生物检验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微生物检验的随意性极大,例如不按照要求进行标本采集,在采集后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至检验处,采集后的标本被污染等等,多种因素导致检验标本质量欠理想,进而降低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不能有效为临床医生诊断提供参考[4]。因此,对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微生物标本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开展针对性的控制,则能显著减少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质控方案提出前的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进行分析,找出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控方案,对质控方案开展前后的微生物检验标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发生率2%,对照组微生物标本不合格发生率4.92%,研究组数据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包括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采集不规范、采血量不足,对该结果分析,可见,开展质控方案后,可以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发生率,质控方案开展取得显著成效。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采血量不足、标本污染、采集不规范、送检不及时为主,开展质控管理后,可以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合格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炜,赖永才,刘滔,等.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因素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2):170-173.
[2]范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设备,2017,12(S1):154.
[3]陈霞.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7,18(9):135-136.
[4]刘国晶.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对策[J].智慧健康,2017,14(20):2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