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8 13:13: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铁蛋白(SF)、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和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年至2018年12月开滦总医院血液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90例MDS患者的病例基本资料,随机选取同期9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MD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基本资料,分析SF、FA、VitB12和LDH、α-HBDH水平在MDS组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分型(2008年)分为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RA、RARS)组、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组、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1(RAEB-1)组及原始细胞过多的难治性贫血-2(RAEB-2)组。SF在RAEB-2组与RA、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水平在各组中呈依次递增趋势;含原始细胞增多的RAEB-1组、RAEB-2组中VitB12、LDH及α-HBDH水平较不含原始细胞的RA、RAS组及RCMD组有显著增高。结论MDS患者血清SF、FA、VitB12和LDH、α-HBDH水平均呈高水平表达,并且在原始细胞较多的RAEB-1组及RAEB-2组中有显著升高,联合检测有助于对MDS患者的辅助诊断,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实验室依据。

关键词: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本文引用格式:宋晓颖,袁宝军,崔晶晶,等.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0):228-229.

0引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特点是细胞发育异常,存在一系或多系无效造血[1]。MDS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较为复杂,可引起感染、发热以及出血等风险,并且有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风险。因此早期多方面检测和评价MDS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对MDS患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学者发现MDS患者血清中SF、FA、Vit B12水平有明显升高,根据低危组及高危组增高程度不同,有利于MDS的辅助诊断[3-4],也有报道指出LDH用于评价MDS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并且有助于MDS的预后判断[5],但较少提及α-HBDH在MDS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骨髓病理、骨髓涂片以及染色体等检查实验室条件要求高、操作复杂且周期长,血清标志物检测具有简洁、快速等优点。因此,本文将联合SF、FA、VitB12和LDH、α-HBDH指标,探讨在MDS辅助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寻找简便、快捷的评估方法。

\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MDS组(n=90)

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开滦总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的MDS患者共90例,其中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平均(57.50±12.78)岁。按照WHO2008版分型标准分为:RA、RARS组(n=12)、RCMD组(n=36)、RAEB-1组(n=16)以及RAEB-2组(n=26)四组。

1.1.2正常对照组(n=90)

同时随机选取开滦总医院健康者体检者9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按照MDS组男女比例选取其中男性49名,女性41名,年龄平均(59.70±10.81)岁。排除心脏疾病、脑卒中、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疾病、妊娠、血液恶性系统疾病。

1.2方法

1.2.1血清SF、VitB12、和FA测定


采集两组人群空腹静脉血5mL,1760*g离心8min,分离血清。采用罗氏Cobas E601电化学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血清SF、VitB12、和FA的水平。

1.2.2血清LDH和α-HBDH测定

按标准操作采集两组人群的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检测,LDH和α-HBDH均采用迈克股份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应试剂盒及试剂。利用乳酸底物法及α-酮丁酸底物法分别测定两者含量。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所有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对符合正态独立方差齐的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运用方差分析进行三组及以上差异性比较,采用LSD法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准α=0.05,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DS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基本资料比较(见表1)

MDS组患者的年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SF、FA、VitB12以及LDH、α-HB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


\

 

2.2不同病理分型的MDS组之间SF、FA、VitB12比较(见表2)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RA、RAS组、RCMD组、RAEB-1组及RAEB-2组四组间的SF、FA、VitB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SD-t检验两两比较发现,RAEB-2组SF与RA、R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原始细胞比例增高,SF水平越高;RCMD组、RAEB-1组及RAEB-2组FA水平与RA、RAS组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EB-1组VitB12水平与RA、RAS组及RCMD组VitB12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始细胞增多的RAEB-1组及RAEB-2组VitB12水平较原始细胞正常的RA、RAS组,RCMD组VitB12明显增高。

\

 
2.3不同病理分型的MDS组LDH和α-HBDH的比较(见表3)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不同病理分型的四组间LDH和α-HBDH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SD-t检验两两比较,RAEB-2组LDH与RCMD组L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EB-2组α-HBDH与RA、RAS组、RCMD组及RAEB-1组α-HB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原始细胞增多的RAEB-1组及RAEB-2组中LDH及α-HBDH水平较原始细胞正常的RA、RAS组,RCMD组有显著升高。

\

 
3讨论

MDS包括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临床症状范围广泛,与无效造血相关,同时具有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高倾向。近年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发展及深入研究,除骨髓形态、骨髓病理、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确诊检查,血清学指标以及红细胞参数等经典指标也逐渐被实验室及临床所重视及应用。因此联合多项指标对MD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铁蛋白(SF)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分子量较大的可溶性组织蛋白,存在于人的心、肝、脾、骨髓组织中。主要功能是贮存铁以及维持血红蛋白的相对稳定。能灵敏的反应机体含铁量减少或铁过载的有效指标之一。正常人的血清中铁蛋白含量较少,当机体出现疾病时,如肝癌、胰腺癌、肺癌以及恶性血液病等患者,机体铁代谢发生异常时,可向血清中释放SF,导致血清中SF出现波动。MDS存在病态造血及无效造血等情况,致使红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过度破坏,铁释放量增高,可能是影响SF升高的一个原因。另外MDS具有一定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恶性原始细胞能够分泌特异性异构铁蛋白导致铁蛋白增加[6],导致血清SF明显升高。李冰[7]等文章指出,不同分型中的MDS患者SF水平均高于正常水平,部分初诊患者存在铁过载现象。刘超等[8]研究指出初发RAS、RAEB-1,RAEB-2型MDS患者SF水平高于其他分型。本文结果显示,MDS患者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RA、RAS组,RCMD组,RAEB-1组及RAEB-2组SF水平依次升高,与谭冬梅[9]等研究结果相一致。原始细胞比例较高的MDS组人群SF含量增高最为明显,说明SF可能与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的关联。叶酸和维生素B12都是合成DNA的重要辅酶。具有促进骨髓中幼稚细胞发育、成熟的作用。如若发生缺乏或代谢紊乱,则可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在S期或G1期,RNA/DNA的比例增高,致使血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巨幼变等形态学异常,从而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文献也有报道FA和VitB12的缺乏与骨髓细胞出现巨幼变的异常表现符合率达95%[10],因此可以用来辅助鉴别诊断MDS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1]。本研究显示,MDS患者血清VitB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随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而依次升高。这可能因为在MDS患者中,机体组织细胞增殖代谢异常,需要吸收更较多的VitB12,导致MDS患者VitB12增高。在RCMD组、RAEB-1组及RAEB-2组叶酸水平低于RA、RAS组,这与蒋显勇[4]所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一致。分析原因可能因为RA、RAS组病例数较少,引起结果偏差,所以还有待收集更多的病例及标本进行证实。

乳酸脱氢酶(LDH)是糖无氧酵解和糖异生的重要酶类,较为广泛的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中,以肾脏、心脏以及骨骼肌含量较高。LDH由四个亚基组成5种同工酶,其中分为LD1、LD2、LD3、LD4和LD5,其中临床中常用的α-HBDH就是表示LD1、LD2活性之和。血清LDH水平在含量较高的器官发生轻微损伤时即可升高,在红细胞中,LDH含量也极为丰富,所以当有组织受损或细胞破坏时,LDH大量释放入血,引起浓度升高。因此LDH具有高灵敏度,低特异度的特点。有国外学者[12]研究得出血清LDH含量可用于判断MDS患者疾病的进展情况。国内也有学者[13]对血清LDH水平动态变化在MDS的发生及预后中的意义进行研究,表明初诊MDS患者中血清LDH水平随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升高,随治疗时间延长,LDH含量伴随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降低而减少。MDS发病机制有造血衰竭和病态造血等特点,可使细胞发生破坏加速、生存期缩短、原位溶血等现象,进而使LDH释放增加,血清LDH测定水平明显增高。本研究中MDS组LDH及α-HBDH含量较正常人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α-HBDH主要代表心肌LD1和LD2的水平含量,但是在本组研究中较正常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关于此点的具体机制还未曾有人进行阐述,但可能与骨髓原位溶血及红细胞破坏增多有关。表3结果提示,在四组内RAEB-1组及RAEB-2组的LDH及α-HBDH水平均高于RA、RAS组,RCMD组,说明其水平可能随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而变化,可参考此项结果辅助判断分型。但在RAEB-1组与RAEB-2组的LDH和α-HBDH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以此再进行区分。

综上所述,MDS患者血清中SF、FA、VitB12以及LDH、α-HBDH均呈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且在组内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联合检测血清学指标更有利于辅助临床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以及对不同类型MDS患者做出相应的治疗策略。本回顾性分析病例数量有限,但随着纳入样本数增多,研究的加深,必定会对MDS的辅助诊断产生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Jensen Peter-D,Iron overload in patients with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J].Curr Hematol Malig Rep,2007,2:13-21.
[2]GARCIA-MANERO G.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2015 update on diagnosis,risk-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J].Am J Hematol,2015,90(9):831-841.
[3]李莉,毕庆庆,郑金菊,等.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8,(18):2256-2258.
[4]蒋显勇,陈晓利,梁庄严,等.SF、Vit B12和FA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种亚型的价值[J].检验医学,2018,(7):581-585.
[5]郑丽坤,成雪,高庆峰,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2018,(15):73-75.
[6]李雯雯,李燕,王晓敏.14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6):727-729.
[7]李冰,陈毓华,陈淑珍,等.血清铁蛋白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危险度分层和预后的关系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6):610-612,626.
[8]刘超,秦浩人,冀虹霞,等.初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7,(48):19-22.
[9]谭冬梅,麦霓薇,胡淑芬,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12,(04):393-394.
[10]陈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2002,20(2):111.
[11]韩军.血清铁蛋白(SF)、叶酸、维生素B12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125.
[12]DiNardo Courtney D,Garcia-Manero Guillermo,Pierce Sherry,et al.Interactions and relevance of blast percentage and treatment strategy among younger and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J].Am.J.Hematol,2016,91:227-32.
[13]郑丽坤,成雪,高庆峰,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2018,(15):73-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80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