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0-04-27 11:35: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对于风险警示标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1例在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主要注重对患儿护理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中发生的4起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并且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结论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应用到儿科安全管理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可以使患儿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笔者以为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效果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张娟.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1):250+252.

0引言

本次研究所选的6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所选的6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之间收治的患儿。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13例,最小年龄4周岁,最大年龄10周岁。对照组中患儿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5周岁,最大年龄9周岁。

1.2方法。针对参照组中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在研究组中患儿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流程具体为:设计期间由护理部负责设计标识牌,保证标识牌所具有醒目和美观的效果,随后将应用颜色之间存在的区别来做出合理的区分[2]。

种类:结合儿科病房之中时间方面的实际情况,对于适宜的标示牌进行制作,随后在对其做出有效的分类,标识之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分级护理方面的标识,饮食方面的标识,等标识。科室之中还可以制作一些卧床休息和防止压疮等方面的标识。

\

 
使用方法:选择患儿病床的床头位置,放上白塑料薄板,在插条里放上醒目标识,通过这样能够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在患儿进入到医院之中后由责任护士来对相关的风险事先进行评估,随后在依照评估结果与医生所开出的医嘱来把警示标示牌放置在提示板上,并且将标识牌所具有的重要性介绍给患儿的家属,认清病房中潜在影响患儿安全风险的事情。结合患儿实际情况来对病情实施动态监测,并且适当的依照实际情况来补充标识牌。针对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应用科室自查的方法来加以评估,进而来保证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效果[3]。

1.3指标评价。针对于两组患儿发生不良事件的例数与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将评价指标主要总结出跌倒评估、坠床风险评估以及管道脱落评估等,随后详细的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2结果

究组中发生的4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见表1。

\


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见表2。


\

3 讨论

结合相关资料之中的内容显示,在对护理和诊疗进行实施期间常常会有一些不良的事件频繁出现,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对治疗的效果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并且会使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概率出现增加。为了更加有效的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降低,就需要对护理安全管理的力度予以强化[4]。儿科患儿在病情方面相对比较特殊,并且其发展速度相对也比较快,这种情况之下就使患儿的病情极有可能难以得到控制。结合当前护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临床操作技能和知识理论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重视,人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法律意识也会存有一定的不足,这种情况也就造成了一些护理人员在临床之中的护理风险意识存有很大的不足,造成不良事件发生的概率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5-9]。

通过对护理警示标识进行应用能够使日常护理细节得到一定的优化,并且在最终使护理过程中营造出一个较为安全的文化氛围。一般情况之下医疗工作的开展会和病人们的安全有较大的相关性,如果个别护理人员在奉献意识方面存有不足的话,就有可能在细节方面对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不够重视。本次研究之中选择61例在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所选6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收治的患儿。

分配31例患儿到研究组中,该组采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管理方法,分配30例患儿到应用对照组中,该组应用常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比两组护理之中对患儿护理情况和患儿家属满意程度。研究结果为研究组中发生的4不良事件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中上报的21起不良事件数量。并且研究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较之参照组中患儿家属满意度要高。最终发现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应用到儿科安全管理之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可以使患儿技术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由此笔者以为该方法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0-14]。

在一些资料之中有着记录,很大一部分不良事件和纠纷事件发生的原因都和护理细节有着极大的关系。通过详细的分析患儿临床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来把警示标示牌张贴出来,这种情况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并且也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保证患儿自身的安全。通过本文之中一些数据方面的对比,我们也不难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文章之中开展研究的目的在于强化儿科护理工作水平与护理期间的安全性,希望以上研究说明能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孔娜.探究儿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作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2):154.
[2]林佳.儿科住院患儿常见护理安全问题与护理管理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03):89-90.
[3]葛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20):55.
[4]吴茜,龚美芳,孙晓,等.住院患者护理高危风险预警预控体系构建与运作[J].护理学报,2015,22(01):16-20.
[5]葛璐.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16(10X):55-55.
[6]朱杰.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研究[J].医药卫生:全文版,2016(2):00156-00156.
[7]金国慧.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警示作用分析[J].健康之路,2018(3):197-198.
[8]高秀珍,杜习霞.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3,35(15):2376-2377.
[9]赵娟.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中的质量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24):279-279.
[10] 韦玉.护理警示标识在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7):4129-4130.
[11]于昀.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警示标识的作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6):214-214.
[12]吴玲玲,朱慧丽.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5):2395-2396.
[13]臧建君.浅析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6):243-244.
[14]陈小燕,昌欢迎,刘欢华,等.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222-22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6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