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1-03 16:20: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总结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宋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由于患者素体阳气偏虚,外有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受邪, 宣肃失司,邪气聚于鼻窍所致,运用附子、甘草为主药,以“温阳散寒”为基本方法,结合四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疗效。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宋鲁成

本文引用格式:孟祥翔 , 孙善美 , 宋鲁成 . 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2):222.

\

引 言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以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鼻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由机体接触过敏原后,由 IgE 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本病的治疗主要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肥大细胞稳定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博士生导师宋鲁成教授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年,拥有了大量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宋教授运用附子、甘草为主药,以“温阳散寒”为基本方法,结合四诊辨证论治,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故本文系统总结了宋鲁成教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经验,论述如下。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此病首见于《黄帝内经》[1]。
统编教材认为本病多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顾,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所致 [2],涉及肺脾肾三脏;晁恩祥以“风为百病之长”,从“风邪”论治此病 [3]。而宋鲁成教授认为, 本病主要由于患者素体阳气偏虚,外有风寒之邪侵袭,肺系受邪,宣肃失司,邪气聚于鼻窍,发为鼻鼽。阳虚之人,体表卫气不足,腠理疏松,抵御外邪机能减弱,故易发此病,此为内因;以寒邪为主导的风寒之邪外袭,为外因。阳虚感寒,内外相合,本虚标实,乃此病的根本病机。正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所言:“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涕不能自收。”风寒之邪侵袭,故可见鼻痒、鼻流清涕;寒阻鼻窍,阳气不同,故鼻塞;肺主皮毛,皮毛被寒邪郁闭,阳气无从宣泄,故越上而出为喷嚏。

此病虽病位在肺,以卫阳不足,肺系受寒为主,但亦涉及脾与肾。脾气亏虚,脾阳不振,则不能正常为肺输布和充养, 造成肺气不足,卫表不顾;肾为诸阳之本,肺气根于肾,先天不足后后天病后亏虚,则肾阳虚衰,肺气不能得以温养,亦会出现表虚受邪的现象。

宋鲁成教授结合过敏性鼻炎“本虚标实”的特点,从温阳散寒入手,运用附子配伍甘草为主药。附子辛甘温煦,有补阳消阴的功效,《本草经解》云:“味辛而有大毒,得地西方燥酷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俱浓,阳也,其主风寒咳逆邪气者,肺受风寒之邪气,则金失下降之性,邪壅于肺,咳而气逆也;附子入肺,辛热可解风寒也。”可见附子能直接温肺散寒。另外,《长沙药解》谓附子“入下焦而暖肾,补垂绝之火种”,指附子通过温肾来间接温煦肺气,达到温肺散寒的目的。甘草味甘性平,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言:“味甘,平无毒。入心脾二经,生则分身梢而泻火,炙则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和诸药,甘能缓急,尊称国老。”可见甘草一方面补脾而助肺气,一方面可以缓和附子的燥烈之性,亦可制约其毒。附子与甘草相配伍,起到补阳、和中、散寒的综合作用, 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

宋鲁成教授以附子、甘草为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常配伍辛夷、苍耳子以祛风散寒,配伍徐长卿以抗敏止痒,配伍乌梅以敛肺补阴,配伍以桔梗以宣肺,配伍以枳壳降气。风寒偏重者,可加荆芥、防风、苏叶等,兼有热象者,可加双花、连翘、黄芩等,兼有血瘀者,可加牡丹皮等。医案举例如下:

1病例

1.1案 1
王某,女,46 岁,打喷嚏、流鼻涕 1 年余。患者于 1 年前吹空调后出现打喷嚏、流清涕等症状,冬天遇冷后加重伴鼻塞,就诊于济南市中心医院,诊断为过敏性鼻炎,服用中成药、使用喷剂(具体不详)后效果差,现症见:时有流清涕、打喷嚏,遇冷加重,嗅觉不灵敏,余无明显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细弱。方药如下:制附子 6g(先煎),炙甘草 3g,苍耳子 10g,辛夷 6g(包煎),乌梅 10g,荆芥 10g,防风 10g,徐长卿 6g,桔梗10g,枳壳 6g,蝉蜕 6g。服上药 5 剂,患者感流涕、打喷嚏减少,但仍嗅觉欠灵敏,上方改制附子为8g,继续服用 7 剂,症状均基本消失,停药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

1.2案 2
苏某,女,11 岁,流鼻涕、打喷嚏 5 年。患儿 5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鼻涕、打喷嚏,晨起明显,白天症状较轻,偶有鼻塞,曾于济南市儿童医院治疗,诊断为过为性鼻炎,给予雾化治疗及口服抗过敏药物后有所缓解,但停药后上述症状再次发作。现症见:时流清涕、打喷嚏,晨起加重,并伴有轻微咽痛、口渴,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细数。方药如下:制附子 6g(先煎),炙甘草 3g,苍耳子 10g,辛夷 6g(包煎),乌梅 10g,防风10g,徐长卿 6g,桔梗 10g,枳壳 6g,金银花 9g,杏仁 9g,连翘 10g,牡丹皮 10g,紫苏叶 10g。患儿服上药 4 剂后感流鼻涕、打喷嚏明显好转,咽痛好转,上方改金银花、连翘为 6g,继续服用 7 剂后,仅有轻微症状,继续间断服药 1 月余,症状基本消失,3 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参考文献:

[1]刘亚雄 . 从《内经》“鼽”谈对过敏性鼻炎的认识 [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37(11):114-115.
[2]雄大经,刘蓬主编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12.
[3]吴继全 , 王雪京 , 张洪春 , 等 . 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病的特色经验 [J]. 天津中医药 ,2008(05):358-359.

《宋鲁成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8/1103/20181103042123453.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45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